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安萬年之九十:遠交近攻,老謀深算的張儀立足長安,將「連橫」戰略玩得爐火純青

長安萬年之九十:遠交近攻,老謀深算的張儀立足長安,將「連橫」戰略玩得爐火純青

為方便閱讀,請點擊「自然自覺自在」,關注此公眾號!

戰國時期,縱橫家很多,因為那是一個野心和私慾膨脹的時代和社會,「戰國七雄」無序而殘酷的競爭,是縱橫家生長的沃土,其中廣為人們熟悉的代表人物是蘇秦和張儀。但據考證,比這兩位更早的縱橫家其實是一個叫公孫衍的人,張儀的「連橫」也好,蘇秦的「合縱」也罷,思想的開創造者是此公,張、蘇二人,只是用最不要臉、最講沒信譽、最缺德地方式把公孫衍的縱橫學說付諸行動而已。當然,張儀更老謀深算一些,而蘇秦則更張揚放縱一點。

公孫衍,又號「犀首」,戰國時期縱橫家,是魏國陰晉人,即今天陝西華陰人,曾入秦為大良造,積極推進秦的「連橫」政策,後來,臉皮更厚、良心更黑、更不講遊戲規則的「無底線」之人張儀考上了秦國的高級公務員,受到秦惠文王的賞識,便受到張儀的排擠。公孫衍放棄了在秦國實施的「連橫」思想,離開秦國,去魏國發展,作為魏將,又倡導「合縱」抗秦。公元前323年,就發起燕、趙、韓、魏、中山「五國相王」,比蘇秦的「縱約長」和「六國相印」要早很多時日。

張儀與秦惠文王很有緣,秦惠文王賞識和重用張儀,張儀也甘願為秦惠文王兩肋插刀,不惜暴露出自己不怎麼健全的人格。秦惠文王十年,即公元前328年,張儀正式出任秦相,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組織實施公孫衍的「連橫」戰略。「連橫」戰略的重點是「遠交近攻」,穩住遠點的敵人,先消滅跟前的敵人,待跟前的敵人被消滅了,遠處的敵人也就變成跟前的敵人了,如此一點點地蠶食,最終擁有整個天下。離秦國最近的國家,一個是魏國,一個是楚國。張儀便把這兩個國家作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拿下這兩個國家,就證明了張儀的本領。

他與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國任相,設法使魏國首先背離合縱之約,與秦國結好。張儀到魏國後,他為魏王分析利害,說道:「親兄弟之間尚且會爭奪財產,更何況六國各有計謀,結盟不可能長久。魏國處於各國包圍之中,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只有依靠秦國,才能保證安全。」儘管秦國已然強大,魏國開始式微,但張儀話中的漏洞和不良動機,魏王還是很明白的。他沒有採納張儀的建議,張儀的「遊說術「沒有起作用,顯示出張儀的真實水平也就是這個樣子,於是張儀讓秦王發兵攻魏,佔取魏國城池,然後再歸還城池,在軟硬兼施之下,魏王最終背棄合縱之約,轉與秦國結盟。這與其說是外交的作用,倒不如說是實力比拼的結果。

為了對付楚國,張儀主動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國,以拆散齊、楚聯盟。張儀以秦國使者的身份覲見楚懷王時,說道:「當今天下,七雄並立,群雄之中,以秦、楚、齊最為強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國最強,齊、楚兩國相當。如果楚國與秦國聯盟,則楚國就比齊國強大;反之,如果齊國與秦國聯盟,則齊國就比楚國強大。所以,楚國最好的出路就是與秦聯盟。」他又許諾,如果楚國與齊國斷交、同秦國結盟,秦國會把原本是楚國領土的商、於之地600里歸還給楚國。楚懷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動,不顧楚國眾大臣的反對,與齊國斷交,並且派一名將軍隨張儀到秦國接收商、於之地。

張儀回到秦國後,佯裝摔傷了腳,三個月沒有露面。楚得知此事後,竟以為這是楚國與齊國絕交不夠徹底引起的,於是又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真是豈有此理,齊王一氣之下,決定與秦國結盟。這時張儀出面了,告訴隨他來接收領土的那位楚國將領,自己當時答應楚王的,並不是600里商、於之地,而是自己的6里封邑。如此「厚黑」,地球人已經拿他沒有辦法了。這位將軍只好返回楚國,把張儀的話稟告了楚懷王。楚懷王一怒之下,決定舉兵攻打秦國,結果在丹陽,即今天的河南淅川丹江以北,被秦軍打得大敗,楚將屈匄(gài)等70多人被俘,楚軍折兵8萬人。秦軍攻佔了楚國的漢中地區,並在這裡設置了漢中郡,在今天陝西安康境內,而不是指今天的漢中市。

齊、楚兩個大國之君,就這樣被張儀玩弄於股掌之間。楚國如果真有實力與秦國對抗,商、於之地直接興兵討回即可,何必費如此大的周折。可見楚懷王沒有自知之明,卻又不甘心失敗,又調動全國的兵力攻打秦國,結果楚軍再次大敗。楚王只好再割兩座城池與秦國講和。秦王又提出用商、於之地換取楚國的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覆說,只要得到張儀並親自誅之,原將黔中之地奉送。如此感性的楚懷王,又給張儀提供了攻擊的機會。張儀自信滿滿地隻身赴楚,他買通楚王寵臣靳尚和楚懷王夫人鄭袖,終於使楚懷王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張儀向楚懷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楚國的黔中之地,但兩國太子要互為人質,永結同盟。楚王對此十分高興。就這樣,齊、楚兩國都背離了「合縱」而與秦國結盟。

當時的「戰國七雄」中,除秦國外,齊、楚、魏實力最強,搞定了這三國,「合縱抗秦」的「統一戰線」中就只剩下了「老弱病殘」的小國家。張儀回到秦國之後,馬上又出使其餘諸侯國,使他們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和蘇秦「張揚」的「陽謀」不同,張儀不只利用口才,而且綜合利用「欺騙」、「收賣」、「洞嚇」、「裝病」等各種措施搞「陰謀」,因此,收效要比蘇秦的明顯。秦惠文王封張儀為「武信君」,不知「信」從何來?而趙肅侯封蘇秦為「武安君」,也不知「安」在何方?

秦惠文王死於更元十四年,即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一死,兒子秦武王即位,張儀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玩腦袋瓜子、耍嘴皮子的張儀素與這位比胳膊粗細、且自信於使用蠻力的秦武王「三觀」不合,於是不得不放棄自己苦心經營的「連橫」戰略,步當年公孫衍的後塵,逃離秦國奔赴「祖國」魏國,魏王不記前嫌,任用為魏相,不過,他沒有給「祖國」做出什麼貢獻,一年後就死去了。

沒有張儀的秦國,依然強大,照樣揍得諸侯叫苦不迭,最終「橫掃六闔」。這種結果,充分證明了那句話:「地球離了誰都轉」,更何況離開的還是攪亂世事的「舌頭」。秦國只要有實力,沒有這些搞「連橫」的「專家」,照樣會「拉一批,打一批」,巧妙地一個一個收拾掉諸侯國;秦國如果沒實力,千萬「厚黑」無比的張儀,也統一不了天下。這個世界,實力是根基,其他一切都是開出來的花。

張儀,魏國安邑人,即今天的山西萬榮人。他憑藉著高超的智謀(恰當地說,應該是厚黑的陰謀)和說辯之術,瓦解了蘇秦(或許應該是公孫衍所創)所創的六國合縱。他的連橫之術成為後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基本戰備。

客觀地講,張儀用「連橫」戰略救了秦國,也害了秦國。當時秦國立足長安地區,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完全沒有必要讓一些江湖術士一樣的縱橫家去各諸侯國「坑蒙拐騙」,為未來的秦王朝到處「拉仇恨」。要知道,「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正是這個時期秦國外交的「缺德」,不合於道,為秦王朝建立後「二世而亡」進埋下了禍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自覺自在 的精彩文章:

長安萬年之六十八:秦公一號墓,可以發現秦人的三大秘密?
長安萬年之七十八:東方的三流人才百里奚和蹇叔,是秦穆公的無耐選擇?

TAG:自然自覺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