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了奉新這種茶葉的由來和製作,真的好想去嘗嘗鮮!

看了奉新這種茶葉的由來和製作,真的好想去嘗嘗鮮!

茶的使用,在我國最少有4700年的歷史。到唐代,茶文化伴隨著茶禪的出現而確立。

茶禪,又是伴隨著《百丈清規》的誕生而形成。雖在《百丈清規》之前,佛教已經普遍出現飲茶的現象,但那不過僅僅是為了防睏倦,作為靜思維的助修方法。《百丈清規》的建立,正式確定了茶在禪門的重要地位。

懷海禪師創《百丈清規》,並把世俗的生產方式移入佛門,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生產勞作對於茶葉的栽培、加工提供了實踐經驗。

清規中明確即於法堂設兩鼓:居東北角者稱「法鼓」,居西北角者稱「茶鼓」。講座說法擂法鼓,集眾飲茶敲茶鼓。寺院中有「茶堂」設施,有「茶頭」執事,有供祖師的「奠茶」儀式,有坐香後的飲茶助修,有集體吃茶的「普茶」活動......寺院中還有種植茶樹,採制茶葉,所有這一切都被視為佛事。更有百丈禪師的「吃茶,珍重,歇」禪門三決,以茶悟禪,以茶悟道。在茶事方面,規定寺院要專設茶頭、知客,負責選水、點茶、接待客人,禪門節慶、議事場採用茶會形式等,形成一整套莊嚴肅穆的茶禮。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佛門茶禮法典。這些內容在《百丈清規證義記》中均有明確記載。

《百丈清規證義記卷五》

《百丈清規證義記卷五

·朔望—附茶會》

《百丈清規證義記卷五

·茶毘》

禪和茶在佛教當中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喝茶講禪,茶道又與禪相結合,所謂禪茶一味,就是要通過茶去領悟禪的定義。這種體會可以通過茶事實踐去感受,也可以通過對茶詩、茶聯的品位去參悟。

唐人飲茶之風,最早始於僧家,「禪茶一味」的典故源自趙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安土桃山時期茶聖千利休將「侘寂」(wabi-sabi)引入茶道,結合禪茶一味,形成了如今日本茶道的基礎。

禪茶文化源遠流長,逐漸普及到每家每戶,飲茶的風俗也在民間廣泛流行起來。從栽種到採摘,再到制茶,都是農戶自己親手完成。這種工藝從古到今,已經傳承了上千年。每年清明節前,是採茶的高峰期。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百丈禪茶的採摘,製作過程。

百丈山禪茶是高山茶

We are under the starry sky

茶園採摘

這位老婆婆已經七十高齡了,採茶技術相當嫻熟;

攤青

攤青:採摘好的茶葉攤開4至5小時,攤涼於無直射陽光的通風乾燥處;

殺青

殺青:將茶葉放入機器中均勻的搖晃、烘焙,時間約為8-10分鐘,使茶多酚酶促氧化,誘發香氣,形成茶所特有的香高味醇品質;

回攤

回攤:殺青之後的嫩葉涼至有潮濕感,之後烘乾蒸發葉內多餘水分,定型、產香;

烘乾

經過殺青,回攤之後,就是放至機器內烘乾;

封口包裝

烘乾之後,就可以封口包裝了;

大家在忙碌之餘,不要忘了我們禪宗的修行三決:吃茶,珍重,歇。吃茶讀閑書,聽雨看落花。念從心頭起,風從眼前過。不如百丈吃茶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拉薩的茶館很有名,但你去過日喀則的茶館嗎?
茗茶品香是喝茶的一大樂趣,你知道岩茶中品出來的各種香味是怎麼來的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