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色彩斑斕的苗服裝飾:花帶

色彩斑斕的苗服裝飾:花帶

如果行至西藏,藏族人民會向貴賓獻上潔白的「哈達」;而如果來到苗寨,苗鄉人民會向貴賓獻出色彩艷麗五彩斑斕的花帶,表達真誠的友誼。

這一次和你們聊一聊你能看的到卻又不怎麼注意的到的苗鄉女紅:花帶

對於苗女來說,花帶是貫穿一輩子的美麗證物

幼時,織花帶是人生的必修課,母女傳承,姐妹相授

情竇初開時,將親手所織花帶贈心上人,花帶就變成了愛情信物

為人母后,花帶就變成了背孩子的背帶……

對於苗女來說,每一條花帶都是有靈性的,它會隨著苗女的成長而蛻變,見證苗女們的美麗與哀愁。

苗族的銀飾對於人們來說可能是廣為人知,但苗族的花帶知道的人卻很少。

單單就實用性來講花帶相較於銀飾更加的生活化,銀飾大多只在節慶時才會佩戴的首飾,而花帶除了是裝飾也是生活的必需品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高山峻岭的苗家人民常常遭受毒蛇的傷害。

有一位心靈手巧的苗家姑娘黛蓓,從蛇不咬蛇的習性中得到啟示。

她用色彩斑斕的絲、棉線,依照蛇的紋樣,織了一條與蛇長短寬窄大致一樣的帶子拿在手中,遇蛇時就將花帶晃動幾下,蛇以為是同類就溜跑了。

姑娘把這個方法傳授給了苗家姐妹們。從此,苗農家織花帶的技藝就流傳下來了。

此傳說與史書上「斷髮文身、以示與龍蛇同類,免其傷害」的記載很契合。

花帶工藝

在苗族紡織工藝中,織花帶是工藝最複雜的一種。苗族織花帶的歷史悠久,從長沙出土的絲帶已得到充分的應證。

花帶可分黑白花帶(棉線花帶)和彩色花帶(絲線花帶)兩種。黑白花帶樸素大方,一般是在家勞動時系用。

彩色花帶,色彩醒目柔軟精緻,一般是做客或趕場用。這兩種花帶都可採用相同的圖案。花帶一般5尺長,寬一寸。

但也用根據用途不同,如巴裙背帶、圍裙帶、褲腰帶等,寬窄長短不等。然而花帶越寬,花紋圖案就越複雜

花帶就是用通經斷緯的方法來織的。所以織花帶最初的工序,便是理出經緯線!

根據要織的圖案,讓中間花紋絲線的蓬數(對數),按奇數排列組合,花帶的寬窄由蓬數決定。一般的花帶有二十一蓬,最多可達百蓬。

花帶的花紋圖案,有簡樸菱形花和犬齒花,也有複雜的"雙龍搶寶"、六耳格、各種花草。

苗族沒有文字,花帶也沒有圖樣,苗家花帶的在製作要麼靠口口相傳,要麼就直接把眼睛所看到的做到了花帶上

所以,苗家女子都是心靈手巧的。

打花帶需要打帶架和帶鐮子,對我們苗家人來說,就像吃飯的鍋與鍋鏟一樣。

專用的打帶架是兩個「X」形可收縮的木架,像民間的可摺疊小馬夾凳子,也可以就地取材,直接用木棍、椅子替代。

在古時代有錢的人家的帶鐮子會用銀子、牛骨來做,也有使用銅片等其他金屬製成,而窮人家的帶鐮子只能用竹片!

織花帶的帶鐮子一般都是代代相傳,它的作用是在織花帶時用來挑數緯線並來回編織打牢。

每一條花帶上千變萬化的圖案,就是用一條細細的帶鐮子一經一緯數出來的。

花帶文化

苗家小女孩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在長者的指導下學習織花帶,到十五、六歲對織花帶的技巧就把握得很熟練了。

花帶不僅是苗族的裝飾品,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戀愛的聯繫紐帶。

織花帶沒有圖樣,工藝複雜,難度大,雖然如此,但苗族婦女常年編織,熟能生巧,對她們來,就已經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了。

苗族花帶是在農耕社會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苗族人民民間手工技藝,是苗族人民思維與物質觀念的產物

它的題材、內容、藝術形式、文化內涵、工藝流程都是為適應苗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的,有濃厚的本土氣息和民族特色。

具有形式多樣,題材廣泛、構圖對稱、造型誇張、色彩鮮明、裝飾性強等術特點。

苗族花帶是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朵奇葩,這些民間手工技藝是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的智慧結晶,且難以為現代技術所替代。

它蘊涵著豐富的美學基因,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早在2009年時,《苗族花帶技藝》入選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今後,這門技藝也將繼續在鳳凰、在苗鄉傳承下去。

為我們苗家喝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的小狐狸 的精彩文章:

TAG:鳳凰的小狐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