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個孩子都曾有離家出走的念頭?是媽媽做錯了什麼嗎

每個孩子都曾有離家出走的念頭?是媽媽做錯了什麼嗎

被爸爸打了,離家出走

被媽媽罵了,離家出走

父母生二胎了,離家出走

不想上學了,離家出走

壓歲錢被沒收了,離家出走

——你沒看錯

這是不少「熊孩子」們離家出走的原因

清明節假期

有位小男孩簡直能上天

揣1塊錢隻身來上海

沒門票卻要闖蕩迪士尼

面對民警的詢問

更是有反偵察意識

大戰好幾回合

因與父母鬧矛盾

10歲男孩賭氣離家出走

獨自從南京乘坐高鐵到上海

孤身一人來到上海迪士尼樂園

打算入園遊玩時

被工作人員發現並報警

而小朋友還是想進迪士尼玩

對警察阿姨說:

「如果你要幫我的話,

你就幫我怎麼進去,

或者在裡面再找個人當我的監護人...」

民警連哄帶勸,才讓他慢慢開了口

他自稱來自南京

溜上了高鐵

然後到了上海

隨後,民警帶著孩子到警務室去吃飯

在慢慢詢問中

才要到了孩子媽媽的電話

並聯繫到了這位

正在南京四處尋子的母親

為人父母者,孩子的一言一行都牽扯著自己的心。從呱呱墜地,到成家立業,許多父母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對孩子的操心,父母往往很頭疼,有時候知道要放手又擔心縱容孩子,想要嚴加管教又擔心親子衝突愈演愈烈。

如今動不動離家出走的「熊孩子」為數不少,兩句話談不攏就要伸張人權:我走還不行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離家出走成為了部分孩子心中反叛父母的利器。

每次有武漢伢賭氣離家出走,總是牽動著全城人的心。

武漢少年離家出走20年無音訊,爸爸喊話:黃思宇,爸媽老了,這輩子還能看到你嗎?1998年2月23日,13歲的他因不服媽媽的管教,一氣之下逃出家,再無音訊。20年來,黃生琪和周菊華兩口子從武漢找到外市、外省,不知踏破了多少雙鞋子。媽媽周菊華更是又愧疚又悔痛,反省自己的衝動趕走了兒子。

2016年12月27日,11歲小男孩放學後回家,寫了張留言條說:「我不想活了,我走了,爸媽不要找我」,幸運的是,當晚11點左右,孩子在附近的小區被找到。

2017年5月22日,武漢14歲的女孩給家人留下一封信後,就離家出走了,在信里,孫穎稱自己討厭上學,想提前出去打拚,希望家人不要來找她,讓她任性一次。「爸媽姐,對不起,我離家出走了,求你們不要來找我,讓我任性一次好嗎,你們不要來找我,你們保重身體,我會想你們的……」

2017年3月,一則尋人啟事牽動全城人的心,12歲女生和媽媽在百步亭夜跑時失蹤,有市民看到尋人啟事,拍下了一張疑似孩子的照片,並把這一線索傳遞開。此後不久,孩子便被找到。據孩子的幾位親屬介紹,孩子幾天前確實和母親拌過嘴,可能正是因為心裡賭氣,才趁著夜跑的時候悄悄溜走。

國內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孩子被拐賣,背井離鄉、遠離父母,其中有近一半都是因為離家出走。教育好一個孩子得花多少日夜、多少心血,可是孩子離家出走一夜不歸,如果發生什麼事,把這些年來的付出全都毀掉了。

父母一心望子成龍,一心一意都關注孩子,甚至為了孩子做出了很多犧牲,可是,孩子一點都不領情,甚至還覺得是父母給了很大的壓力。

每一個選擇離家出走的孩子,一定都是抱著某種目的的,在他們的觀念中,離家出走嚇唬父母就可以完成自己的目的。

暴力式處理、壓力式處理,帶給孩子的更是內心的壓抑和離家出走的爆發,換來的可能是不可預知也不可想像的危險。

家長們可能覺得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啊,離家出走是不對的,我是為了你好,你必須聽我的,本來是好意可暴力式的給出答案,讓孩子去遵守卻是家長們認為能立馬見效的解決方案。

家庭治療理論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與父母未解決的矛盾衝突有關。父母未必一定是孩子的問題來源,但是父母的做法可能維持了孩子的問題。孩子的狀態,很大程度上是對家庭三角關係的回應:

1、母子緊密,父親疏離。

俗話說:兒大不由娘。孩子總要成長,不會永遠保持5歲的樣子,也不會永遠聽家長的話,孩子10歲以後,成長的力量推動他有強烈的獨立和自主的願望。

媽媽的嘮叨,會讓孩子不耐煩,想掙脫媽媽的擺布,表現方式是媽媽說啥,就不去做,否則就不是獨立的自己,還是一個和媽媽一體的小嬰兒。

媽媽感覺失控,一向聽話的好孩子,突然變得不聽話了,這個時候,母親一般會拉父親來幫忙,孩子不一定買賬,尤其是動粗型父親只會把父子關係推得更遠。

孩子害怕惶恐,不由自主的行為更加控制不住。而每當聽到老師告狀,媽媽更情緒失控,導致孩子行為問題的更加嚴重。衝突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循環升級。

2、孩子的成長和母親的分化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很在乎自己是否被外界肯定和認同。他也很想寫好作業,有個好成績。但是想要一個好成績是不容易的,青春期的孩子受荷爾蒙的影響,情緒容易兩極化。再加上聽到媽媽不停地在干涉,會更加煩躁。

其實,孩子的心是很善良、很柔軟的,和媽媽對抗了以後又很自責,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問題的。也希望自己不要讓媽媽傷心,不希望父母為了自己吵架。但是寫作業的時候就是容易走神,碰到難題就不想寫。因為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一個人情緒壓抑,不開心,很難投注全部心思和精力寫作業。

3、孩子的自我衝突。

對孩子來說,家是第一位的,興趣是第二位的,學習隨後。

家長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會讓孩子從小感覺作業是為家長做的,學習是為家長學的,因為只要成績好了,爸媽才高興。所以,一旦成績不好,就意味著整個人都被否定了。

一個感覺不到被父母肯定和愛的孩子,如果沒什麼朋友或者其他渠道可以宣洩的話,思維很容易狹窄,會想到極端的事情上去。

支招

一、「夫妻」角色重新上崗,母親要管好焦慮,儘可能完成和孩子心理上、情緒上的分離。

做媽媽的要大氣、自然、輕鬆。

所謂大氣,就是不要什麼話題都扯到學習上,生活的話題內容更豐富一些。

母親的情緒穩定很重要,什麼事情都要焦慮,總是在擔心,會影響到孩子。因為,孩子是看著媽媽臉色長大的,比任何一個人都忠誠於母親。

而父親需要承擔起丈夫的角色,安撫好太太的焦慮,把妻子從孩子那裡重新「娶」回來,具體是要看到妻子的抱怨是和他的不回應、迴避有關。要看到抱怨的妻子背後的那份對愛的渴望,這樣更容易去接近妻子。

父母恩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個孩子不該是全家的全部重心。他只是這個家的三分之一而已。父母想要做一對好的父母,首先要做一對好的夫妻,夫妻的關係佔51%,親子關係佔49%,父母的序位是比孩子高的。這樣孩子就不會承擔父母/子家庭結構中,他承擔不起的重任(比如替父親照顧母親的情緒),也不該讓孩子來承擔。

二、家有青少年,父母要商討如何成為包容,放手、靠得住的父母。

孩子漸漸長大,需要增加家庭界限的靈活性,以便允許青少年的獨立,夫妻兩人對孩子的關係需要重新商量。

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主題並非是唯一的學習,還包括如何學習與男/女生的交往、如何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如何處理身體的變化和情緒變化的議題,如何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這些顯得更為重要。

家,一定是個安全的港灣。孩子回到家裡,關注他的情緒比關注他的分數更重要。

三、青少年的教育原則:不求助,則不施助。

孩子不來找家長,家長就穩穩地站在孩子背後,不要過於操心,就不會破壞一份親子關係。當孩子真正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Ta就可能會去找家長。

老爸老媽要用欣賞的眼睛看孩子,尤其是父親,爸爸和青春期兒子說話,說自己坍台的事情,不能總強調自己的輝煌。兒子要好的成長是要跨越父親的。

全天下的父母面對漸漸長大的孩子,都需要接受,孩子有可能不再需要自己,把對孩子的擔心變成一種祝福,祝福我們的孩子經過挫折,會越長越好,越來越獨立、健康、快樂。

超級雲課堂

出品

整理丨新聞晨報 孩子網 晨露心理

編輯丨杜肖雨 校對丨陳禮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雲課堂 的精彩文章:

獨家探訪!「政府令」後武漢教培機構忙換「馬甲」:「綜測」沒了,「診斷」來了
有了妹妹以後,武漢5歲小男孩對媽媽說:大家都不喜歡我,不如死了算了

TAG:超級雲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