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曲解的貿易戰,當年美國一戰就幫日本打掉了三十年的沉痾。

被曲解的貿易戰,當年美國一戰就幫日本打掉了三十年的沉痾。

原標題:被曲解的貿易戰,當年美國一戰就幫日本打掉了三十年的沉痾。



作者/太陽雨

關於中美貿易戰的文章我寫了不下六篇,已經不好意思再寫了,怕讀者煩我。但是最近發現主流媒體都在拿當年的「廣場協議」(注1)說事,搬出陰謀論,把西方國家描繪成險惡的陰謀家,又把日本描繪成任人魚肉的可憐蟲,在美國的淫威下出賣了國家利益,隨後經濟墜入深淵…


這太魔幻了,難道中國媒體的財經時評都是橫店影視城的編劇寫的?把廣場協議扯上陰謀論,簡直就是行外話,所謂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也純粹是以訛傳訛。


人家地產泡沫破滅至今也才二十多年,你知道現在的日本有多恐怖嗎?是直追美國的發達國家,居民儲蓄長期佔據全球榜首,你說人家怎麼就失去了二十年呢?


所以我今天必須澄清這段歷史,談談美國是怎麼幫助日本打掉三十年的沉痾,如此,才能還原這場被曲解的貿易戰。這裡,我先從日本的經濟騰飛說起。其實島國之所以能在戰後迅速崛起,我覺得還真得感謝咱們中國。


美國在二戰之後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在實現人力資源優化後,多數製造業已難以承受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於是就將一些過剩產能轉移到新興國家。


那時候中國是戰勝國,可惜「謙虛」了一回,把承接發達國家過剩產能的機會讓給了身為戰敗國的日德(西德),自己關起門來搞共產主義去了。而日本則藉助這一波資本輸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累積了巨大財富,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人均GDP過萬,是當時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全世界提供廉價商品。


然而過快的經濟增速,也讓日本社會累積了整整三十年的沉痾。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面臨日元的國際化,以及盲目追求貿易順差的重商主義導致產業升級陷入瓶頸。


在「廣場協議」前夕,日本的金融尚未完全開放,日元兌美元的名義匯率為201:1,但其合理匯價卻是108:1。因此日本政府若要推動本幣國際化,就必須要接受日元升值的現實。恰好美國也正急於尋求本幣貶值,以平衡貿易逆差,這便有了所謂的「廣場協議」。

現在很多人都將日本視為「廣場協議」的輸家,甚至妖魔化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失去的二十年」。這可能是中國人太過崇拜GDP的緣故,而恰好日本「衰落」的直接證據,剛好是這二十年龜速增長的GDP數據。其實這是非常短視和片面的,英美日等五國簽訂的廣場協議,並沒有一個真正的輸家,反而實現了六贏,還有一個是中國。



首先,在日本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日本資本正瘋狂滲透海外,通過投資和併購悄然打造著一個「海外日本」。比如日本的豐田汽車,約莫三分之二都是在海外生產的,這是日本GDP增速放緩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日本遭遇經濟低速增長的同時,也恰好是島國勞動人口大幅下降的時候,從1995到2015年,勞動人口直接減少了1000萬(總共1.2億的人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口紅利已喪失,也是抑制GDP增長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勞動人口降低的同時,日本卻實現了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估算,日本勞動力人均GDP在2000年至2015年累計增長了20%,遠超美國。更不可思議的是,日本勞工的每月平均工作時間,也從1990年的171小時,慢慢降到了後來的149小時。

勞動工人變少,生產效率提高,同時又減少了工作時間,這說明什麼?說明日本已經完成了產業升級,將低端製造剝離出去,轉向高端製造,同時也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優化。企業強大了,居民收入高了,從此真正走向超級大國。


前幾年有個英國政府要員訪問日本,看到日本現代化的城市設施,發達的工業,乾淨的街道,以及精緻的角落。不禁感嘆:如果這就是「失去的二十年」,那我願意英國也失去二十年。這些都足以說明,日本失去的不是二十年,而是制約轉型的沉痾…



在美國幫助日本打掉』「沉痾」的期間,中國恰好已結束共產實驗,開始改革開放。因此日本淘汰的剩餘產能理所當然就轉移到了中國,所以我才說中國也是廣場協議的贏家。很快我們的經濟也開始騰飛,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後,除財富外,終於也積累了與日本當年相似的「沉痾」。

西方智庫曾將中國定性為創新重商主義,這裡的創新,應該在於資本的赤化。在這種經濟哲學的引導下,中國政府對貿易順差的追求更甚於日本,而中國勞工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也同樣遠高於當初的日本勞工,可他們所獲取的報酬,卻又遠低於日本勞動者。


由此便導致底層收入不足,影響內需消費,從而走上了日本投機炒作,推高資產泡沫的老路。不同的是,日本沒有土地財政,泡沫破滅就破滅了,而中國政府嚴重依賴土地財政,所以一直在保泡沫,隨著房價暴漲,不斷推高物價,造成製造業退潮,最終走到了產業空心化的局面。


而中國現在面對的主要問題,也跟當年的日本相同,一是人民幣國際化,二是產業升級瓶頸,但都要比日本複雜得多。前段時間人民幣原油期貨上市,就有不少「自干五」對此大作文章,還說美國發動貿易戰就是怕石油人民幣,弄得一些無知愛國紅粉義憤填膺。


作為中國人,我也確實希望人民幣能夠結算石油,這意味著中國可以把現在的高通脹轉嫁至全球。但這根本不現實,目前央行每年一二十萬億人民幣的放水量,你自己這麼不自重,哪個國家會傻到要你的人民幣?


所以人民幣原油期貨上市之前,中東油霸沙特就明確表示沒興趣。上月底掛牌那幾天,我也留意了會,持倉量就幾千手,然後左右手互換,不停地刷交易量,真的很尷尬…



只有人民幣實現了國際化後,才可能用它去結算石油,而不是讓石油人民幣去推動國際化。日本在廣場協議之前,早就為日元的自由兌換鋪路,70年代就廢除「外彙集中制度」,讓居民自由兌換外幣。結束外匯管制是本幣國際化的前提,可中國政府現在若放開外匯自由兌換,我敢說三萬億的外匯儲備將被秒空。這意味著什麼?民進國退!


產業升級也是相似的,如果不結束國企壟斷,再給他們一百年,中國政府也決計無法完成升級的使命。而美國這次的貿易戰,其實就是為打破中國國企的壟斷,讓民企獲得更多領域的貿易權,讓兩國的貿易更加自由暢通。


現在中美雙方應該就貿易問題達成了共識,特朗普很聰明,知道中國人好面子,所以在推特上主動示好,為中方設置了一個華麗的台階。結果隔天,中國政府就宣布進一步擴大開放市場。作為交換,發達國家在技術轉讓上做出讓步,相當於市場換技術的升級版本。


這也許是個不錯的結局,但中國這幾十年累積的沉痾,只怕沒那麼輕易打掉,我們很難完成日本那樣華麗的蛻變。因為日本的升級和強大,是自下而上,由制度保障全民公正公平獲取資源,從而紮實成長的強大。而我們政府的思路,依然是靠外部獲取技術,去保國企發展,從沒想過釋放民企的力量和廣大平民的智慧,去推動國家繁榮。這真的是件無比絕望的事情,或許,民進國退才是中國社會改革的最大難點吧!


注1:廣場協議: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轉載自公眾號《太陽雨C》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昌鳴翻書 的精彩文章:

TAG:楊昌鳴翻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