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女性買房

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女性買房

過去不久的婦女節 ,各種關於女性的數據出爐,其中有一項很有意思就是關於「買房」。據上海鏈家市場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在剛需購房群體中,女性佔比24.6%;2016年,這個數據是30.1%;2017年增長至33.2%;

女性購房年齡也在趨向年輕化,80後仍是主要人群,90後有上升之勢。28~30歲是女性購房的高峰期,買房開始成為部分女性人生目標。

關於女性是否應在年輕時買房隨之引起火熱討論。且不說這是否為房產商的宣傳,但女性年輕或是婚前買房,在成為一種趨勢。

01. 我身邊原來都是「有房一族」

我屬於那種到時間點才會去做事的人,一直認為房子「是有穩定的伴侶,打算成家時才考慮的問題」,直到和公司雲姐聊天。

她說和朋友在老家開了個服裝店,幾個月周末跑廠選樣忙到不行。逗她怎麼變成了「女強人」,她告訴我半年前衝動的在市區買了房,只靠工資月供太吃力,不得已得拼一點。

我訝然,市區這塊的房價對我等普通人來說已不敢看,這是衝動就能解釋的么?她笑著說:「不是很大,首付東拼西湊,但好歹不用再租房搬家,現在忙起來,也不用那麼多心思擔心其他事了......」

知道她想到那位快結婚時分手的男友,我很知趣的轉移話題,約定到時要幫她收拾房子。

那次之後,我開始注意周圍的人。發現和我差不多的單身女性朋友,竟都默默的買了房......有的在家鄉,有的在本市周邊,有的在隔壁省份,還有的在熱門城市......對比後,我默默對自己「呵呵」。

GIF

02. 房子對於女性的意義

房子作為人類最基本的生活資料,其自有價值不必說。而女性熱衷於年輕時購房,原因卻有多方面:

a.房子在保值

過去,人們常常衡量自己有多少儲蓄。但現在人們清算自己時,會用上「資產」這個詞,簡單來說包括固定資產和金融資產。

作為普通人,房產會佔其中的大頭。雖然國家政策調控下,炒房熱潮漸消,但房的保值性是目前多數人的共識,尤其是有自住性質的。

b.天性需要安全感

新婚姻法出台時引起過一陣風波,都是關於對女性權益的討論,財產不再是一紙婚約就參和成一團,個人的獨立性愈發明顯。

雖然大家不是奔著離婚去結婚,但殘酷來臨時的風險,使大部分女性多一根筋去思慮,畢竟,「如果青春不在,還有房產傍身」。

c.我要有自己的底氣

女性在巨大社會中立足並不容易,「思想獨立、經濟獨立」是每個女性希望能被貼上的標籤。

單身時害怕會孤獨終生,結婚後照看家庭兼顧職場,害怕被淘汰還要不斷學習。而不論是單身還是結婚,有自己能立足和落腳的房子,就會有一份底氣和硬朗。

知乎上關於女性婚前買房,得贊最高的回答說:

如果對方有房有車我也有,我可以跟他平等對話,沒有低人一等或寄人籬下的感覺。對方沒有房子沒有車,是個努力上進的人,那麼我提供給他這些,我們不必為這些事情發愁,他可以放心的去拼事業,到時會給我更好的。就算是我眼瞎,遇到的是個渣男,我也有底氣讓他給我滾蛋。

03.該下手時要下手

步入社會後,買房或許是你人生中第一筆大額款項的調動。少至幾萬,多至幾十萬甚至百萬,幾年的積蓄外加負債一次拋出,這筆錢的使用真心要膽大也要心細。

選擇好的地段能保證其價值,正規的房產商、好的物業能免去不必要的波折,同時「貨比三家」多多實地考察,反覆甄選到合心意的才不會在抱怨中還貸。

當然最重要的是「量力而行」。不衝動不盲目,結合生活規劃和收入情況,做好周轉安排。

那之後,雖然有點「拮据和苦逼」,但你會發現,比起名牌包包、高檔化妝品,這間自己能力慢慢堆起來的房子,會是你安心的喜悅。

其他碎碎念:

韓劇《今生是第一次》中,女主角喜歡看的一本書叫《19號房間》,是英國小說家多麗絲·萊辛1962年發表的小說。

它講述是一個女人,婚後因為想要自己的私人空間,在家裡整理出一個房間,並掛了「媽媽的房間」字樣,專屬妻子。

可是沒過多久,丈夫孩子開始隨意出入這個房間,客人來了也想進房間看看,於是,這個房間成了家裡的另一個客廳。

妻子覺得很無奈,於是瞞著家人偷偷在一個離家很遠的偏僻旅館裡,長期租了一間房間,每個月都會給自己一些時間去那個房間里待著,什麼都不做,就是覺得很自在,覺得做回了自己。

這個時代越來越嘈雜,喧囂過後我們慢慢發現:

每個人,永遠都需要一個私人的空間,物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因為,空間內的自己,才會只是自己。

「你怎麼看待年輕女性買房呢?」

-End-

喜歡可以點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曦紫君日記 的精彩文章:

TAG:曦紫君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