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州:看了《姑蘇繁華圖》就知道清朝皇帝為什麼喜歡下江南了

蘇州:看了《姑蘇繁華圖》就知道清朝皇帝為什麼喜歡下江南了

歡迎訂閱「國家人文巡禮」

《人民日報》社主管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社主辦

《人民眼光》欄目承辦

蘇州,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這話不是小編說,是曹公在《紅樓夢》中說的。

而這個「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被同時代的宮廷畫師徐楊畫成了一幅巨幅長卷,進獻給乾隆皇帝,並自書跋語說:「有感國家治化昌明,超軼三代,……幅員之廣,生齒之繁,亘古未有」,是為「圖寫太平」,歌頌「帝治光昌」。這幅畫當時被稱為《盛世滋生圖》,如今我們稱之為《姑蘇繁華圖》。可見當時的蘇州是可以作為盛世繁華的代表的。

(請橫過手機觀看《姑蘇繁華圖》全景)

《姑蘇繁華圖》構圖氣勢宏偉,筆觸華美細膩,刻畫精妙嚴謹。將古城蘇州的市井風貌、官衙商肆、湖光山色、田園水鄉躍然卷上。圖卷自西向東,由鄉入城,連綿數十里。其間,房屋建築2000餘棟、橋樑50餘座、各類船隻400餘只、人物1.2萬餘人。被譽為研究清代蘇州的百科全書,為國家一級文物。

《姑蘇繁華圖》是宮廷畫,自畫成起就一直被收藏在清宮,曾經被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被逐的溥儀將其偷帶出宮後輾轉運到長春,存放於當時的偽滿皇宮「小白樓」。抗戰結束,溥儀攜國寶經瀋陽逃往日本途中,在瀋陽東塔機場被前蘇聯紅軍截獲,此卷後由前蘇聯紅軍移交給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1949年正式建館後入藏。

蘇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城池和宮苑

歷史上的蘇州,曾是南北往來的水陸交通要道,江南地區最主要的貨物集散地。早在唐代,來蘇州做刺史的白居易就說蘇州「人稠過揚府,坊鬧半長安」。作為地方的最高長官,對當時蘇州的市情,白居易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

宋元明清時期,蘇州的絲織業達到了鼎盛,日出萬綢,衣被天下,萬商雲集。到清朝康熙年間,蘇州已經是除了帝都北京以外的天下第二大城市。「江南第一才子」唐寅曾在《閶門即事》中云:「世間樂土是吳中,內有閶門又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五更市賈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若使畫師描作畫,畫師應道畫難工。」這位明朝的大畫家沒有預見,200多年後,確有一位畫師在一幅巨作中描繪了閶門的繁華往事。

作為清朝皇帝南巡的必到之處,姑蘇的繁華的確讓人目不暇接,但是徐楊卻以紮實的畫功,使出水磨工夫,讓這幅盛世圖捲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做到了唐伯虎心目中不可能發生的事。

畫出《姑蘇繁華圖》的徐楊,就是蘇州人,家住蘇州閶門內專諸巷,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到蘇州,徐揚和同鄉張宗蒼獻上了自己的畫作,得寵,二人被任命為「充畫院供奉」,當年六月徐揚領旨來到京師,從民間草根一躍吃上了皇糧。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被欽賜為舉人,授內閣中書。

徐揚世居蘇州,曾經參與過《蘇州府志》、《蘇州府城圖》、《蘇州府九邑全圖》、《姑蘇城圖》等地圖的編繪。對於蘇州,他可以說是一個活地圖,那是閉上眼睛都可以在姑蘇城轉個遍所以說,他畫中的姑蘇城還是較為真實可靠的,可以讓現在的我們穿越三百年歷史,看到蘇州原本的樣子。

《姑蘇繁華圖》卷詳實地反映了當時民間的社會風貌、政治經濟、服飾特徵、勞作場景、宗教信仰等。現代研究清朝歷史文化的都避不開這幅畫。打開徐揚《姑蘇繁華圖》長長的畫卷,透過舊時墨色,走進兩百多年前的繁華蘇州,彷彿聽見了古運河中陣陣櫓聲,山塘街上悠悠絲物竹,以及街市上的往來喧囂……

既然叫《姑蘇繁華圖》,其實重點還是「繁華」二字。康熙年間,有人把蘇州與北京、漢口、佛山視為當時全國四個最繁華的都會。實際上,論經濟發達程度,蘇州已經是全國之首。這從蘇州府的人口變化就可以看到。據康熙十三年(公元一六七四年)的統計,蘇州府的人口為有一百四十三萬,到乾隆六十年(公元一七九五年)時,蘇州已經是一個有三百一十九萬人的大城市。可以說,蘇州到了乾隆實際,在社會、文化、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都達到了頂峰,因而被曹雪芹稱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難怪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分別六下江南,每次都必到蘇州。

蘇州之繁華,無一日不然,無一時不然;

晴亦然、雨亦然;

園林間、小橋遙看風景,流連在數百年前的都會繁華。

春暖花開,源遠流長。果真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提起蘇州,必是少不了那旖旎的園林風光、吳儂軟語的評彈、各式的點心甜品等。美食、美景、美人,這大概就是人間天堂的模樣。

有人說,蘇州人是最懂得享受生活的人。

這種「懂得」源自於蘇州人對精神文化的高度追求。

蘇州氣候溫潤、不冷不熱,田廣糧足、四季常熟,無旱無澇、戶戶小康。巷子里晒晒太陽,品一杯碧螺春,聽一段評彈,蠻適意呱!這麼愜意還去爭什麼,闖什麼,哪也沒咱蘇州好!因此蘇州人缺一股狠勁,不想做出格的事情,歷史上才子將相不少,卻沒有帝王。蘇州人這種溫和的個性塑造了城市的氣質:溫潤平和、小巧精緻,給人安靜和舒適感。

蘇州是座水城。蘇州地處我國降雨量最為充沛地區,春夏之際陰雨連綿不絕,這在農業時代就是最大的生產力。同時,太湖平原地勢低平,降雨積為湖泊,全市水域佔總面積的42.5%,太湖、陽澄湖、澱山湖、金雞湖、傀儡湖等湖泊星羅棋布,古城內河道縱橫,一直到90年代,蘇州城鄉之間主要交通方式仍以舟船為主,「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市鎮、民居臨河而建,真正的是東方威尼斯。

除了黃梅天淅淅瀝瀝的小雨,這個城市的興衰與太湖和京杭大運河密切相關。唐代的大運河是古代唯一溝通南北的「高鐵」,是整個王朝的命脈,從隋煬帝到康熙乾隆下江南,都是奔著疏浚運河、監督錢糧來的。大運河給蘇州帶來了無窮的財富和人才,在民國之前,蘇州都是整個江南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在建康和臨安。隨著鐵路和海運的興起,大運河的作用減弱,兼得海運和鐵路之力的上海取代了蘇州。

蘇州是座有歷史的城市。烏鵲橋、丁香巷、桃花塢、采香涇,一個個好聽的名字讀起來都覺得自己文藝范兒了。蘇州崇文:從東晉衣冠南渡到宋室南遷,北方文人幾乎都遷到了江南。清代蘇州出了26名狀元,佔全國1/5,蘇州籍兩院院士120名,佔全國1/10左右,是名副其實的「「院士之鄉」。蘇州人飽讀詩書、溫文爾雅、琴棋書畫,風流倜儻。蘇州尚武:春秋時吳王闔閭在此建都,齊國人孫武、楚國人伍子胥帶領蠻族進入中原翻江倒海,這就好比越南人飲馬長江。專諸刺王僚鐵骨錚錚,五人反奸宦義薄雲天。

蘇州經濟繁榮卻很低調。經濟上曾被叫「蘇老五」好多年,GDP僅次於北上廣深,近年才被津、渝超越。蘇州無山水之險要、行政級別低,從來不是國家規劃的中心城市,國家幾乎沒有在蘇州布局鋼鐵、化工、車船、軍工等重要工業,也缺乏教育、科研、醫療資源,但蘇州人沒有抱怨,而是選擇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從鄉鎮企業做起,從上海招來周末院士,蘇南模式名滿天下。再放下身段,做上海的工廠,世界五百強幾乎都在蘇州。蘇州工業園區的建立更是蘇州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蘇州企業從給外企做配套開始一步步學,沙鋼、金螳螂、阿特斯、恆力、同程網、波司登、亨通、蝸牛這些巨頭就慢慢有了。

城市說

名人說蘇州

@陸機:吳趨(即蘇州)自有始,請從閶門起。閶門何峨峨,飛閣跨通波。

@杜荀鶴: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白居易: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沈復:吾蘇虎丘之勝,余取後山之千頃雲一處,次則劍池而已,餘皆半借人工,且為脂粉所汚,已失山林本相。

@余秋雨:海內美景多得是,唯蘇州,能給我一種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言語,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園林,幽深的街道,處處給人以感官上的寧靜和慰藉。現實生活常常攪得人心志煩亂,那麼,蘇州無數的古迹會讓你熨帖著歷史走一定情懷。有古迹必有題詠,大多是古代文人超邁的感嘆,讀一讀,那種鳥瞰歷史的達觀又能把你心頭的皺摺慰撫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這些文人大多也是到這裡休憩來的。他們不想在這兒創建偉業,但在事成事敗之後,卻願意到這裡來走走。蘇州,是中國文化寧謐的後院。

@陸文夫:我喜愛蘇州,特別喜愛它那恬靜的小巷。這倒不是因為「故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而是因為在小巷中往往最容易看到生活的巨變,城市的新生,由此而產生一種自豪和喜悅。

網友說蘇州

@陸晟(知乎):在蘇州,淺嘗皮市街的糖粥,搖晃平江路的酒杯。

@維舟(豆瓣):蘇州或許不夠完美,但在國內城市之中,它在小心翼翼地保護傳統及記憶上,也可算十分難得了。

@二更(微博):蘇州園林很美,一段曲廊,一叢階邊的小草,一組精妙的雕刻,在細微之處見匠心。而蘇式園林的石子路也頗為講究,五福捧壽、松鶴延年,冰裂紋、吉祥結,與園林設計、建築元素交相呼應。每個石頭都有自己的生命力,用最不起眼的東西做出有價值的藝術。

圖片來自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巡禮 的精彩文章:

TAG:國家人文巡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