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願和祖國一起受苦:中國化學研究開拓者,出身名門,卻賣肥皂教學

願和祖國一起受苦:中國化學研究開拓者,出身名門,卻賣肥皂教學

文 | 郭曄旻


「掛布分屋共容膝,豈止兩家共坎坷。

布東考古布西算,專業不同心同仇。」

——華羅庚

上面這首小詩,是當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在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擔任教授時所寫的。當時,從英國回國的華羅庚居無定所,住在昆明北郊陳家營的聞一多先生便熱情邀請華羅庚一家與他們同住。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廂房,中間只用帘子將聞家八口和華家六口隔開,開始了對兩家人來說都是畢生難忘的隔簾而居的生活。後來因為實在擁擠不堪,華羅庚只好在西郊普吉附近找了個牛圈,用最便宜的價把牛圈上頭用來堆草的樓棚租了下來。牛住下頭,他們一家人住上面。這其實並不是華羅庚一人的遭遇,但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西南聯大「群星璀璨」並且走出了眾多領域的先驅和大家。聯大數學系有最著名的「數學三傑」——華羅庚、陳省身、許寶騄教授;物理系先後培養出楊振寧、李政道這樣享譽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及鄧稼先、朱光亞等「兩彈元勛」;化學系也取得累累碩果。

願和祖國一起受苦:中國化學研究開拓者,出身名門,卻賣肥皂教學

西南聯大時代的楊振寧(後排右一)

楊振寧雖然是物理系畢業,在剛入學時,卻屬於化學系。西南聯大惡劣的「戰時」條件,同樣影響到了化學系的正常運行。西南聯大化學系由清華、北大和南開三校化學系合組。清華和北大兩化學系陣容很強,名教授雲集。楊石先被選為系主任。學生中傳說,是因為他具有大將風度,公正地協調原來三校的教師,使之同舟共濟,實在難能可貴。雖然面臨經費短缺、設備簡陋等困難,但在楊石先的正確領導和組織下,化學系全體師生員工群策群力,在1939年就把有機化學與物理化學的實驗室因陋就簡地建設起來。

雖說如此,當年化學實驗室的條件之差,仍然令今人無法想像:有機實驗,用做飯的炭爐子加熱。沒有自來水做冷凝水,就用兩個小鐵皮槽,一個放在實驗桌的架子上,一個放在桌上,打上一槽水,不斷地將水往上槽舀,保持冷凝水長流暢通。甚至分析化學實驗室沒有足夠的蒸餾水,學生只好把井水煮沸過濾代替蒸餾水。此外,日軍對昆明的不時空襲,對於化學系的影響也特別大,一放空襲警報,師生就得疏散到野外,半天上不了課。由於空襲,實驗時間減少了,在課堂上講實驗,學生缺乏實踐,常不能領會。儘管課後捧著大厚本的參考書苦念,還是難以理解。

願和祖國一起受苦:中國化學研究開拓者,出身名門,卻賣肥皂教學

西南聯大化學系教授曾昭掄(後排左四)率領化學系學生赴當地工廠考察時留影紀念

即便如此,化學系教師的水平與聯大其他系一樣,依然是當時國內第一流的。著名生物化學家鄒承魯院士日後回憶:「西南聯大的傳統就是:越是普通的課,越是有名的大師教。系主任就教普通化學。我上普通物理課,是吳有訓教;微積分課,是楊武之教。」聯大化學系的教授們大都是20世紀30年代從歐美公費留學歸來的。他們帶著先進的科學知識、振興祖國的決心歸國。1934年赴美,到麻省理工學院從事科研工作的黃子卿就是一個例子。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主任,以及芝加哥大學原子能研究所的領導人,都想留下風華正茂的黃子卿,並勸他說:「你的祖國正像一隻破船在風雨中飄搖,哪裡會有美國這樣好的研究條件?」黃先生回答道:「我願和我的祖國一起受苦。」這個回答真是擲地有聲。抗戰開始後,黃子卿隨校南遷,來到昆明,任教於西南聯大。他日常穿藍布長衫、布鞋,走路時儀態嚴肅,目不斜視;對待教學非常認真,生活卻很清苦。他每周教學工作量高達36小時,但每次回家因無錢坐車,要步行一個多小時。這就是西南聯大的教授,這就是中國的脊骨挺直的知識分子!

願和祖國一起受苦:中國化學研究開拓者,出身名門,卻賣肥皂教學

設於昆華農業學校的化學實驗室。

到了抗戰後期,化學系教師們生活也愈漸艱苦。譬如高崇熙教授善種花,就種植了一大片劍蘭來賣。有的教授家中在遇到特殊困難時,甚至由夫人擺攤賣舊衣物。有的則去中學兼課,以謀升斗。唯獨曾昭掄另有其法。他是我國化學研究工作開拓者之一。1920年在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後赴美學習,1926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任中央大學化工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任北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在西南聯大任教時,曾昭掄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幫人開了一個肥皂廠,製造肥皂出售,算是教授中間的「富翁」了,每月家裡總能吃上幾頓油葷。可顧了吃顧不上穿,上課的時候腳上的皮鞋常常破著幾個洞,「肥皂專家」也只能無可奈何。

這位曾昭掄算得上是名門之後。他本人是前清名臣曾國藩的曾孫;他的妻子俞大綱則是重慶政府兵工署署長、後來的軍政部次長俞大維的妹妹,同時也是曾國藩的曾外孫女、陳寅恪先生的表妹。此公實在是位奇人,在西南聯大,他是化學系開課門類最多的教師,包括有機工業化學、無機工業化學、國防化學、立體化學和糖化學。後來還有人回憶,「曾昭掄能文能武,文章下筆千言,有求必應,對軍事學也有特別研究。有一次公開演講,他推斷當時歐洲戰場盟軍登陸地點和時間,深得某盟軍軍事專家的推許。後來盟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登陸的時間與將會開闢第二戰場,時間僅差兩天,而地點則完全相同。」其中是否有誇張之詞,今日自然已無從得知。

曾昭掄授課也別有風格,講課內容豐富,可是板書很亂,幾乎把黑板的角角縫縫都寫滿了。雖然如此,西南聯大的學生還是喜歡這位淳樸謙和的教授,因為他很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趙匡胤趙光義,誰是宋軍變弱的核心推手?
一個官員讚揚了李白一句,被李白記了一輩子,50歲時還拿出來炫耀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