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談古論今說《論語》: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談古論今說《論語》: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人與人相處,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彼此間都比較客氣,互相禮讓。一旦熟悉起來了,就覺得禮貌顯得多餘,尊敬似乎太見外。久而久之,放肆無禮的事情就會發生,最後常常會導致些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來說,人容易忘記別人給自己的好處,難忘別人對自己的傷害。三國時蜀國的名士任安很受時人推崇,諸葛亮問秦宓:「這人有什麼特長?」秦宓答道:「記住別人的好處,忘記別人的過錯。」足見,忘記別人的過錯的確不是件容易事。伯夷叔齊能不記舊怨,因此受到孔子推崇。

《史記·伯夷列傳》,引用了孔子的這句話: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記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他們追求仁德,得到了仁德,又有什麼可怨恨的呢?」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死了,叔齊要把君位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啊!」於是逃走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逃走了。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君的次子。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很好地贍養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裡,西伯昌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並把他的木製靈牌載在兵車上,向東方進兵去討伐殷紂。伯夷、叔齊勒住武王的馬韁諫諍說:「父親死了不葬,就發動戰爭,能說是孝順嗎?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能說是仁義嗎?」武王身邊的隨從人員要殺掉他們。太公呂尚說:「這是有節義的人啊。」於是攙扶著他們離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紂的暴亂,天下都歸順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仁義,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靠採摘野菜充饑。到了快要餓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辭是:

「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

神農、虞、夏忽焉沒兮,

我安適歸矣?

於嗟徂兮,

命之衰矣!」

兩人後來餓死在首陽山。

太史公在傳後評論道:整個社會混亂污濁的時候,品行高潔的人才會顯露出來。這難道不是因為有的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麼重,才顯得另一些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麼輕嗎?《易經》上說:「同樣明亮的東西,就會相互映照,同屬一類的事物,自然相互感應。」「彩雲隨著龍吟飛騰,谷風隨著虎嘯而興起,聖人述作,才使萬物本來的面目顯露出來。」伯夷、叔齊雖然有賢德,只有得到孔子的稱讚,名聲才愈加顯赫。顏淵專心好學,也只是因為追隨孔子,他的德行才更加顯著。岩居穴處的隱士,或名聲曉達,或湮沒無聞,有時也是這樣的,像這樣的人如果名聲埋沒得不到稱揚,多麼可惜啊!窮鄉僻壤的士人要砥勵德行,樹立名聲,如果不依靠德隆望尊的人,怎麼能揚名後世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吾之魚米鄉 的精彩文章:

談古論今說《論語》:無欲則剛

TAG:吾之魚米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