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長引咎辭職+500億日元投資,神鋼能否走出「造假醜聞」陰影

社長引咎辭職+500億日元投資,神鋼能否走出「造假醜聞」陰影

近日神鋼表示,公司計劃投資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3億元),增加高強度鋼的產量,以滿足汽車製造商對輕型材料日益增長的需求。這是神鋼遭遇「造假醜聞」後的首次巨額投資。

這500億日元將投向神鋼位於日本兵庫縣加古川市的加古川制鐵所,用於新增一條生產線,將每年的鋼產能提升24萬噸。目前該工廠的年產能是54萬噸。這條生產線計劃2021年2月開始投產,主要為日本國內汽車廠商的工廠供貨。

千方百計籌集資金

近年來,為了應對環保標準的加嚴,並提升碰撞安全性能,汽車製造商在不斷推進汽車的輕量化進程。神鋼預計,今後高強度車用鋼板的市場需求會不斷增加,因此決定提升相關產能及生產效率。除了日本外,神鋼在美國、中國也構建生產據點,其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合資工廠也得到大約4億美元的投資,以增設生產設備,預計2019年7月投入運營。

神鋼還表示,公司將於5月1日將其計劃建於日本西部神戶的1300兆瓦發電項目分拆為一家新公司,目的是「通過項目融資籌集資金」。

此外,神鋼4月3日宣布,從4月開始,面向國內外,將線材、棒鋼產品的價格全線上調,每噸增加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85.5元),一方面是因為原材料、運輸費等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要確保有一定的盈利從而維持生產。

自從2013年淡出世界500強行列後,神鋼的經營每況愈下。據神鋼財報顯示,在去年的造假醜聞曝出之前,這家百年老店就已連續2年凈虧損,造假事件後公司撤回了當年的業績盈利預期。神鋼2008財年的營業利潤超過2000億日元,十年後已不足百億。鋼鐵行業的激烈競爭使得神鋼承受著巨大壓力。

管理層大換血

加古川制鐵所也是神鋼捲入造假風波的工廠之一。

神鋼2006年的一份內部調查顯示,加古川制鐵所從1977年開始就間或進行數據造假,一直持續到2001年,長達24年。此次投資意味著神鋼在努力使相關業務重回正軌,同時也意味著神鋼新的管理層開始發力。

3月6日,神鋼在日本東京舉行記者會宣布,因下屬子公司篡改產品數據問題,神鋼董事長兼社長川崎博也於4月1日引咎辭職。與此同時,負責銅、鋁製品的副社長金子明也宣布辭職。有知情人士稱,神鋼其他幾位高管也做出了辭職的決定。另有幾十位中層管理人員面臨減薪、重新分配或其他裁決。

川崎博稱,他必須承認,神鋼面臨著根深蒂固的問題,已經超出了合理範疇,涉及到企業文化及高管和員工的心態。神鋼在一份內部報告中,將數據造假行為歸咎於封閉的企業文化、過度追求利潤以及質量合規性意識不夠強。企業文化封閉,使得基層員工不能報告問題,或認為即使指出問題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尤其是其位於栃木縣的真岡製造所,不當行為始於20世紀70年代。對此,他表示:「完全沒有總部的任何指示。」

「要想讓外界真切感受到神鋼的改變,最好的辦法是迅速進行人事調整、推進變革。」川崎博如是說。當時神鋼的說法是,會在近期召開董事會確定新的管理層架構。

3月16日,神鋼宣布,原副社長山口貢自4月1日起,擔任神鋼社長一職。3月20日,神鋼宣布了一系列關於副社長、常務執行董事的任命,但董事長一職暫無下文。在今年6月的股東大會後,川崎博也和金子明一樣保不住董事身份。

受波及客戶增至688家

神鋼去年承認對其鋁、銅、鋼鐵等產品的規格數據造假,且長達10餘年,約500家客戶遭到波及。而根據最新的調查結果,又發現了163家客戶接收過神鋼的問題產品,被波及的客戶增至688家。

除了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三菱、鈴木、斯巴魯外,通用、福特、特斯拉、戴姆勒、現代、勞斯萊斯和標緻雪鐵龍等30多家知名大企業也在受影響名單之列。公共交通、航天航空、國防安全、電子IT、能源等多個領域都受到影響,重挫日本製造業聲譽。

雖然聲譽下滑,但神鋼看起來並不想坐以待斃,仍在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此次對車用高強度鋼的投資就是其中之一。另外,研發方面也沒有放鬆,神鋼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4~12月,該集團的研發費用為228億日元,同比增長6.5%。

神鋼之事乃是日本製造業縮影

在數十年的經濟疲軟中,日本企業大多承擔著巨大的經營壓力,不法事件屢見不鮮。

2006年,東芝承認篡改了向三家核電公司和七家電力公司提供的設備數據,能源企業出光興產被曝排放數據造假並被要求提交內部檢查報告;2008年,神鋼子公司被證實產品性能數據造假,同年高田氣囊第一次在北美引發召回,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摧毀這家氣囊巨頭;2016年,三菱汽車和鈴木汽車就油耗測試造假道歉;2017年,神鋼數據造假醜聞全面爆發,日產新車質檢問題緊隨其後,三菱材料也承認存在偽造產品數據行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製造」走下神壇也並非一日之功,神鋼之事在日本業內並非新鮮事,背後有深層次的社會原因。

二戰後的日本以製造業為立國之本,湧現出一大批世界級的製造企業以及工程師大軍,「終身僱傭制」及「工匠精神」讓員工對於公司有很強的歸屬感和責任心。不過,90年代經濟泡沫破碎後,日本經濟陷入疲軟,進入了所謂的「失去的二十年」。隨著經濟不景氣、老齡化加劇,「終身僱傭制」逐漸崩潰,派遣制及非正式員工日益增多,其歸屬感和責任感不強,職業道德下降,工程師及熟練工的培養也出現斷層。再加上中國、韓國等國的競爭,日本製造業受到很大衝擊,為了追求業績及消除短期矛盾,一些公司選擇默認造假行為。可以說,神鋼的問題也是整個日本製造業的縮影。

文:張冬梅編輯:黃 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汽車報 的精彩文章:

賈躍亭的FF又要建廠?這次是中國?
既然李書福都汽車界首富了,吉利2017年到底賺了多少錢?

TAG:中國汽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