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墨還能治病?懂的人都說好!

墨還能治病?懂的人都說好!

自古以來,文房四寶之一的墨就是中國的一大文化象徵,承載了中華民族無窮的文化魅力。



從焦濃重淡清五種墨色渲染的仕女圖,到提按頓挫汪洋恣肆揮毫潑墨的蘭亭序;


從黥刑烙印在面頰傷口深處的墨跡,到批閱奏摺助皇帝日理萬機的硃砂墨;


從舊楹聯紅褪墨殘的蕭索,到金榜上重墨提名的喜悅;

從「古硯微凹聚墨多」的趣味,到「朵朵花開淡墨痕」的洒然。



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可見,不論古人還是今人,對墨都有濃厚的情感。而這份情感有很大一部分與中藥有關。



彩色套墨


形容一個人學識豐富,我們常常說「肚子里有墨」,那麼,墨真的可以吃嗎?現代的墨自然是不行的,但古代的墨尤其是葯墨(如婺源墨中的「八寶葯墨」)是可以食用的。


自古葯墨不分家,第一個將墨汁藥用載入醫書的就是葛洪。後來,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寫到:「墨,氣味辛、溫,無毒,主治止血,生肌膚……利小便,通月經……」。




古時候甚至還有中藥偏方將墨當做一味藥材,比如,治療兒科疾病腮腺炎,可用醋和墨1:1混合,用毛筆蘸此,塗於患處,每天5~6次,一般二三天腮部腫脹可自消。




還有一個有記載的真實的案例,病人姓徐,大夫是民國紹興同善局的何拯華。當時徐氏芳齡23,已嫁人,丈夫姓王,秋分後因燥咳咯血前來就醫。她因肝經本就有鬱火,加上秋天的燥氣,「肝火犯肺」,就出現咳血了。肝屬火,肺屬木,火克木,這也是紅樓中林黛玉肺病常年不愈的原因。徐氏之前已看過另一位醫生,服了含黃芩,黃連等燥葯的三黃瀉心湯,病情加劇,一派熱象。何大夫把脈診斷後,開了如下處方:




甘蔗汁1酒杯,(下氣和中)


鮮蘆根汁1酒杯,(甘寒清熱生津)

生萊菔汁半酒杯,(可以將肺氣往下降)


生藕汁1酒杯,(涼血止血)


梨汁1酒杯,(潤肺生津)


鮮荷葉汁3匙,(可以將肺氣往上升)


生白果汁2匙,(潤肺)

陳京墨汁3匙,(止血)




一派甘寒潤肺養陰,先用7汁攪勻,燉溫,沖入京墨汁,緩緩喝下。到了晚上,咯血就止住了。可見,在古代,墨還有止血的價值,這是因為中醫中有「血遇黑則止」的道理,墨色為黑,自然止血。




古代墨的藥用價值極大,而古墨這極高的含金量正是由於其製作原料、製作方法和製作工藝的獨特而成。




古代的葯墨的原料中有多味中藥材,如有犀角、羚羊角、牛黃、麝香、珍珠粉、冰片、公丁香、金箔、蟾蜍、熊膽等名貴中藥材,使葯墨墨味芳香,質地細膩,貢墨更是質實而逸韻縹緲,色沉而光澤厚重,味甘而潤肺生津,香郁而餘韻悠長。



而古代制墨則是用不完全燃燒的方法從松枝或油脂中提取煙塵,分別得到松煙和油煙,油煙墨更有光澤靈氣,松煙墨則更烏黑蒼莽,各有味道,各有天地。


極上品的墨製法可參考宋人李美撰《墨譜法式》:

「牛角胎三兩,洗凈、細銼,以水一斗,浸七日;皂角三挺煮一日,澄取清汁三斤,入梔子仁、黃蘗、榛皮、蘇木各一兩、白檀半兩、酸榴皮枚,再浸三日。入鍋煮三、五沸,取汁一斤,入魚膠二兩半,浸一宿,重湯熬熟,入碌礬末錢,同濾過,和煤(煙)一斤。

」煙與膠等混合後,為濃稠膠狀,為了混合均勻,必須在石臼中捶打,捶的次數越多好,古人有捶三萬杵的事。杵好即可用手製成墨丸或墨條,或放入墨模中壓成墨塊,再放入灰中慢慢蔭干。



從古代制墨的原料和方法中我們可以看到,制墨時用到了大量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定驚,通竅瀉火,止痛明目等功效的性寒養陰的中藥材。




比如牛角,或是更高級的墨中用到的犀牛角、羚羊角等,《本草綱目》有雲,

「犀角,足陽明葯也。胃為水谷之海,飲食藥物必先受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諸毒。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風邪熱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療諸血及驚狂斑痘之證。

」,同時,《本草經集注》中提到,「

犀角,松脂為之使,惡藋菌、雷丸。

」,而墨汁特別是松煙墨中就含有大量的松脂,能很好地協助牛角、羚羊角發揮其功效。



另外,冰片有「

療喉痹、腦痛、鼻瘜、齒痛、傷寒舌出、小兒痘陷、通諸竅、散鬱火

」之效,維持墨錠性狀;珍珠粉有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潤膚祛斑的功用,可以為墨錠提色,增加光澤;梔子仁、白檀除了可以清熱瀉火、明目定驚外,還使墨塊具有高壓而餘味繞樑的香氣,同樣麝香的加入更讓這種香味提升了檔次,使古墨更加珍貴;而金箔不僅有同樣鎮定平心的作用,還可為墨增添貴氣,提高身價。



因此葯墨的藥用成分極多,古人卓絕的智慧,為墨更添一份文化的蘊味。當然,墨的種類眾多,不論是皇帝駕崩所用的藍色墨,還是文人典藏所用的金色墨,是入紙不暈罄香濃郁的婺源徽墨,還是芳香開竅葯韻渾成的歙派煙墨,都有一定的中藥成分,都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靚麗的瑰寶,都像一個籠紗縵立的麗人,為你扶筆斟茶,為你顰蹙撩人,驚鴻一瞥,足以痴戀,看得真切,更發現墨的博大精深,婉轉動人。




<END>



本文由我刊徵稿發表,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能代表本刊觀點。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授權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tcmrun。


本微信平台長期徵稿,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繼續給大家推薦《

思考中藥:純中醫思維下的方葯入門課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思考中藥:純中醫思維下的方葯入門課(方葯之道)》對中藥的講解很通俗,靈活運用比類取象的方法,引人深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植樹節不如把草藥種在自家陽台上吧~
萬病不離寒氣,看看都有哪些排寒氣的方法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