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中醫對三高及各種骨病的認識

淺談中醫對三高及各種骨病的認識

從中醫的角度去理解三高

按照中醫理論,正常的人體是和諧平衡的,如果不平衡,就會逐漸解體,分崩離析。這個平衡以簡單的解說就是五行的相生相合,這個組合,使人體五臟平衡,內經上叫平人。

五行在人體的對應,心屬於火,腎屬於水,一個功能偏於動,一個功能偏於靜;一個功能偏於火和熱,一個功能偏於水和寒。心腎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如果心火的功能弱於腎水,則表現為陽虛證;如果腎水的功能弱於心火,則為陰虛證。

陽虛證的表現與相應的調理方法近年來已經探討了許多。而陰虛證則相對較少。陰虛的情況便是腎水的力量弱於心火的力量。如此則心火得不到腎水的制約而表現的亢奮,其表現為動的太過,搏動的太過,有的表現為心率快,這是次數偏多,再就是動力太猛,搏動的力度偏大,這便是血壓高。單純用降壓藥那是強行給心臟剎車,日久則心臟損傷難以恢復。

心火太盛的另一個表現便是火熱太盛,心臟本來就屬於火,得不到水的制約,自身火熱大盛,熱力增高。心臟本是一個動力泵,全身的血液循環都要通過心臟,此時心火太熱,則每次經過心臟循環的血液都要受到心火的煎熬,日積月累,這個血液便像熬粥一樣變的越來越粘稠,這樣便出現了血液粘稠,血脂高,越稠的東西總是在上部,在表,如粥皮一樣,於是這些粘稠的血液會首先聚集在上焦,如此則表現為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堵塞便是由於這些粘稠的垃圾。曾經有一位朋友,心血管堵塞達到60%,醫院毫無辦法,經常心區疼痛,嚴重時能暈倒人事不省,後用中醫養護腎陰的方法調理一陣子,再去檢查心血管堵塞已經下降為30%,其不適癥狀完全消除。

因此針對這種血脂高、血壓粘稠的情況,應該從大範圍內去養護腎陰,使腎水力量增強,從而制約心火,使心火熱力下降,血液不在受到煎熬,則自然粘度下降,血脂降低。而不應該只是把所有的力量用到降脂葯的研發上,他們的焦點都是在心臟上,範圍太窄,即使短期有效,也會抗拒不了大氣候的影響而日趨嚴重。

心火太盛的另一個表現則會蒸動器官組織中的水氣,使成為霧狀瀰漫於各個組織之中,這些水氣便是濕氣。這種情況便是細胞組織內部缺水,極度饑渴,而細胞外則霧氣瀰漫。濕氣對應於太陰濕土,土性粘膩,和糖的性質一樣,於是也會形成血糖高,表現為糖尿病。這種情況也可以通過養護腎陰的方法來解決,如腎氣丸、潛陽丹之類。如果心火太盛,單純滋補腎水也難以遏制太盛的心火,則可以強行將心火處理掉,比如用下法,或者是用升降散之類的將心火散出去。心火滅焰,則水氣回歸本位,細胞內的饑渴也會隨之消失。曾有位血糖在二十多的朋友,用升降散半個月後血糖指標接近正常,從而驗證了這個理論。

當今時代,地球本身相火外泄,地表也是一片蒸籠,相比以前的各個時代,地表比原來更加繁榮,地球表面的各類物質運動速度大增,都是地熱外泄的表現,再加上電器的存在,使得人們持久的熬夜,更加傷了腎陰。所以腎陰虧的大勢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強,中醫更要仔細辯證,以針對大範圍的疾病。

中醫骨病淺談

骨病系指骨,關節,滑膜,筋膜,間盤,骨所連接的肌肉、肌健所發生的病變。臨床常見:骨質增生,椎間盤膨出,骨質疏鬆,骨髓炎,骨結核,骨壞死,骨不連接,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腫瘤等。從西醫角度上講,其病因病理上十分複雜,治療上有些病雖手術去除,但遠期療效並不理想,在其它治療上也並未達到理想效果。祖國醫學認為,「腎主骨」 《素問"痿論》「腎主身之骨髓」。骨離不開髓的充養,而骨髓是腎中精氣所化生,骨的生長、發育以及修復,均有賴於腎精。實際上,這也是腎中精氣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功能的一個重要方面。腎精充足,骨髓充盈,則骨胳健壯;反之,腎中精氣不足,則骨髓空虛。

腎為先天之本,陰陽之根;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之強健,有賴腎中精氣的溫煦蒸騰;腎之臟精,依靠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的充養脾與腎在生理上相互資助,相互促進;在病理上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如腎氣不足,溫煦蒸騰作用虛弱,火不生土,脾的運化功能便減退,不能正常地化生氣血;反之,若脾氣虛弱,難以化生水谷精微,氣血生化無權,則腎不能正常地「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臟之」,以致腎中精氣匱乏。治療中補腎可以實脾,健脾可以強腎。

筋附著於骨骼、關節,具有束骨而利機關的作用。筋力強勁,束骨有力,則各骨節銜接穩定而活動自如。筋為肝所主,肝藏血,為罷極之本;肝為筋之合,筋的營養來源於肝,肝虛血少,筋失其養,則柔弱無力而不能束骨。骨乃腎所主,腎臟精損不足,或房勞過度傷及肝腎,終致精虛無以滋養,血虛不能濡潤,筋骨經脈因而失去營養。這樣便會發為筋骨痿之證,見筋脈弛緩無力或拘攣不展等癥狀。或引起骨痿之病,見骨胳痿軟虛弱,,腰脊不能伸舉等症。筋痿、骨痿同屬「五痿」之病。多因元氣敗傷,精虛不能灌溉,血虛不能營養。筋骨之痿,當責之於肝腎。肝腎為精血之源,肝腎虧虛則精血無源。因此痿之所成,總由精血敗傷、虧虛不足為主。

由於脾運不足,或因後天各種因素而致肝腎虧損,精血榮養筋骨不足,又感風、寒、濕邪入侵,阻滯經絡,臨床所見榮養不足或氣血瘀滯。雖西醫臨床病名分類繁多,病因病理複雜。但從中醫角度論治,不外乎以上所述原因所致。不要為西醫理論所左右。治療上以調和脾胃,補益肝腎為主,兼以祛邪。脾胃和,則吸收和運化力強,給予補益肝腎之類葯吸著力強。肝腎精血旺,邪濁自然而去。

西醫和中醫的治病區別

中醫和西醫的區別在思維方式上。西醫單純地靠人類的醫藥技術來對抗疾病,把人體的自我防禦、自我修復能力放到次要的地位,甚至漠視它的存在。西醫信奉人類的智慧,在對付疾病的過程中,用所謂的科技來唱主角戲,甚至唱獨角戲。中醫更多的依靠增強人體自身的能力來對付疾病。

在「治」和「養」上更偏重於「養」,「治」是外力,「養」是內力,也就是身體自身的自我修復能力。中醫能很好的擺正自己的地位,在對付疾病上,醫生甘心當配角,幫助身體打贏這場與疾病搏鬥的戰爭。

中醫和西醫的區別還在於,西醫在治病,中醫在治人。那麼中醫到底是怎麼看病呢?中醫為什麼能治病?嚴格地說,中醫沒在那兒治病,中醫治的是人。佛家有句話叫「因緣相合則為果」。因,指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緣,指由外來相助的間接原因。後面是結果。那麼致病的因子是因,得病就是果,中間就有一個條件,這個條件是「緣」。西醫治病是從因入手,要殺死這種細菌病毒也好,殺死這個癌細胞也好,他都是從因入手的;那麼中醫治病從哪兒入手的?從「緣」入手,(從「源」入手)。認為只要把這個條件切斷了,這個因是不會變成果的,中醫治病的基本理念是這麼個理念。

比方說木頭可以長蘑菇,但是不是所有的木頭都長蘑菇呢?木頭只有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它才能長出一個蘑菇來。如果這個環境不變,你摘掉這個蘑菇,這個蘑菇肯定還會再長出來,你如果把一個長了蘑菇的木頭放到陽光中曬一曬,你看它還長嗎?它肯定長了也會縮回去。病源不除,病還會因源而起,也就是很多病症西醫治療後容易複發的原因。

所以說這叫做西醫治本,中醫治根!

中醫治療更是以食療調養為重中之重!

21世紀將是健康養生的世紀,而「東誠堂醋蛋液」作為一款預防及調理身體健康,養生保健為主的全營養食療食品將最受關注和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丟下抱怨,積極的生活》
想不到好的標題,就先沒有標題吧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