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豆分娩全紀錄

愛豆分娩全紀錄

——偶像練習生收官,關注one pick小哥哥有沒有出道的同時,為你復盤背後的「造星產業鏈」

上周,愛奇藝上線中國首檔偶像男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偶像練習生》落下帷幕。作為視頻行業的龍頭大哥,愛奇藝在前期宣傳上可謂是「不遺餘力」,從「引進」韓國「produce 101 (2)」的真人秀賽制、邀請張藝興王嘉爾等有練習經歷的導師和自中國有嘻哈在國內累計了大量人氣的歐陽靖、製造(范丞丞蔡徐坤樂華線餘明君等)自帶熱點選手的話題等,多角度全方位預熱輿論。

慘烈的真相是:當初不屑去看節目的小姐姐們,後來有不少為了one pick 的愛豆沒日沒夜刷票打榜,不時小撕怡情一下,護偶像可比護犢子。(快說是不是你!是不是!!!)

4月6日,隨著最後一期節目的播出,最終出道的9人也將揭曉,【錨定財經】在陪你關注你的one pick 的同時,為你解讀【愛豆分娩全過程】,復盤偶像產生背後的【造星產業鏈】

Part

1

【先談談「文娛產業」大背景】

中國的文娛產業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期,一邊是衛視、院線和網路平台;一邊是影劇綜的內容製造商;雙方搭建了一個大舞台,一年到頭忙下來之後,發現兩邊都並不是真正賺大的一方——國內許多大頭網路視頻公司甚至仍處於赤字,而是中間的藝人賺走了最大頭的利潤。據此分析,其實原因是很簡單的經濟學原理「供求關係原理」,也就是說,國內藝人使用成本高主要是因為高質量的藝人稀少,而市場剛需擺在那裡,也就不免會出現斥巨資爭奪藝人資源的現象了。

事實上,中國的造星能力遠沒有韓國等國家那麼強,體系也沒有那麼完善。但是,中國近年來,中國的造星行業也是在蓬勃發展,這體現在造星公司的逐漸強盛,造星方式的多元化。

Part

2

【「愛豆」們從哪來?】

以往,人們通常認為,國內娛樂圈的偶像明星培養的基本模式是:星探挖掘,簽訂合約後開始封閉訓練,多年的音樂、表演、舞蹈等培訓成熟後正式出道,接拍影視劇、廣告或出唱片走向市場。事實不完全這樣,而且,互聯網時代更是改變了「明星偶像」們的來源。

那麼,這些在市場中佔盡好處的「明星偶像」從哪裡來?造星產業鏈的入口到底是什麼樣?

首先,這個產業鏈入口主要可以分為5個:

1、 對口院校:科班

2、互聯網平台1.0:網劇、網綜、網大

3、互聯網平台2.0:短視頻APP,鬥魚快手抖音……

4、選秀比賽: 老不死的傳統項目

5、造星公司直接推出 :TF boys

【延伸推薦】《成都商報》記者對任女士的訪談(關於TFboys的「製造」)

《三位少年橫空出現 讓中國娛樂圈措手不及——任宏偉》

【院校培養】

我國現有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以及眾多設有表演、播音主持等藝術專業的院校,「科班出身」類是過去娛樂圈的重要「生源」。

當然,最後真正成為大家所熟知的「偶像明星」的畢業生還是少數。

從某信息科技公司(iPIN.com)獲得四所著名藝術類院校— 北京電影學院(北影)、中央戲劇學院(中戲)、上海戲劇學院(上戲)、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大學)10年的畢業生就業數據統計(2004年至2013年)來看,平均只有1/3的表演系畢業生會投身娛樂圈;沒進娛樂圈的畢業生們做什麼去了?北影和上戲的畢業生分別有1/5和1/10當了老師,中戲的有1/5做了廣告銷售,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的畢業生除了干本行,有近1/5都當上了編輯。

【選秀比賽】

央視「星光大道」有「鳳凰傳奇」,地方台「超女快男」有李宇春張傑,「好男兒」有薛之謙,「好聲音」有張碧晨梁博,細分小眾「有嘻哈」有TT、gai,「偶像練習生」有蔡徐坤樂華坤音。香港有「香港小姐」「超級巨星」,台灣有「超級星光大道」「超級偶像」等等等等。

你看,這些年來,選秀節目一直是「造星產業鏈」入口的「勞模」。

Part

3

【橋樑:演藝經紀公司】

這些懷著明星夢的年輕人甚至是更年長的人,從造星產業鏈入口真正到影劇綜出口,還有一個階段即簽訂「演藝經紀公司」。這類公司的功能主要涵蓋唱片發行、娛樂活動策劃、各類演出策劃、藝人經紀、電影及電視製作、多媒體業務、商品特許經營及零售等業務等領域。

這其實是一個泛概念,不能和上一個院校並列,因為成為明星的畢業生們大多都有自己所屬的經紀公司,但不同的是,「非科班出身」的藝人們也來自這裡。

Part

4

【「造星產業鏈」出口分析】

【真人秀】

真人秀的熱潮從韓國刮來後,成為當之無愧的霸屏王,類型也是不斷豐富。《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親愛的客棧》、《極限挑戰》……

有了偶像,就擁有一大批「自來水」,其宣傳工作就會減輕負擔,也能得到收視率的保證。其中獲利的不止節目方,更是偶像方:通過真人秀展示「生活面」,吃准粉絲們對「真實」的關注點,一吸一大波粉啊~

【影視劇】

對於偶像中的「門面擔當」而言,吸粉的首選渠道就是拍攝影視劇,角色和本人的相同氣質或者反轉魅力,成為粉絲們的「心動點」。當然,成敗難定。

由於演技欠佳等原因,所謂討伐「小鮮肉」的聲音層出不窮,「演戲」成了當下「新生偶像」們的雷區之一。

【延伸推薦】姜思達微博「透明人」節目中曾請到中戲老師談過關於「培養演員」以及「如何看待學生拍戲」等話題。

【廣告】

敏感的廣告商也嗅到了「流量明星」「流量」的洪荒之力。

與其花費時間、金錢、精力去做廣告創意、策劃營銷事件,財大氣粗的廣告商們更喜歡砸錢在偶像代言上,藉助偶像在真人秀、影視劇等渠道的超強曝光率增加本品牌的知名度。

粉絲經濟的一個方面體現在,「偶像同款」「明星同款」和「周邊」的爆發上。代言手機的明星往往會簽「帶手機出鏡」的協議(微博po照亮個相什麼的),代言服飾的明星往往會穿著品牌走紅毯等等。

Part

5

【造星產業窗口期,「愛豆」們趕上了好時候?】

——經濟刺激供需轉型,偶像產業迎來爆發窗口期

【偶像產業的二重性】

中泰證券研究所在偶像產業研究報告中指出:

與傳統文化娛樂業相比,偶像產業存在二重性,導致其在經濟高速發展時誕生,在經濟出現危機或不景氣時迎來爆發。

一、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時,文化產業會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此時偶像產業作為文化內容的分支,會出現從無到有的過程。

二、偶像產業具備心智補償性,作為內容產業以滿足人類精神慰藉為主,因此通常在經濟經歷高速增長後出現拐點時(危機、不景氣或增速下滑) 迎來爆發。所謂心智補償性,是指由於收入增長乏力、社會結構固化等負面因素影響,年輕人包括學生、白領等對未來產生更加負面預期,導致生活及精神壓力增大,邊際消費傾向提高並且更傾向消費於具備一定的慰藉和精神安慰的產品,如搖滾、亞文化和偶像等。

【國內市場分析】

2017年中國人均GDP超8800美元,部分城市已經超過了1.5萬美元,我國偶像產業正迎來發展的窗口期。

偶像養成顛覆了造星產業「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能決定團隊成員出道的不是公司高層而變成了普通網民,粉絲力量成為市場風向標。「偶像練習生」通過「全民製作人投票」決定9/100的賽制,正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最新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90-09年之間出生人口總和為3.3億人,各年齡中20-24歲人數在總人口數中佔比最高,90後、00後成為主要消費群體。隨著新一代消費者的快速崛起,偶像產業將迎來巨大的人口紅利。

【國內偶像產業的供需分析】

近年來,中國偶像產業的崛起受到了供給端和需求端雙重因素的推動:

在需求端:觀眾口味分化、消費能力不斷提升,對各類偶像都具備一定的好奇感和寬容度;

在供給端:韓國、日本造星產業為中國輸送了理念、人才和成功經驗,使得包括音樂、電影、電視劇、綜藝、動漫和遊戲等產業在內的中國娛樂基礎工業在規模、盈利模式和製作鏈條上都逐步趨於成熟,為偶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牢固產業基礎。

【布局2018:多維造星的網綜】

2016年以前,偶像養成真人秀集中湧現於傳統衛視平台,例如東方衛視的《加油!美少女》、安徽衛視的《星動亞洲》、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等。2016年後,視頻網站紛紛入局偶像養成領域,例如優酷土豆的《國民美少女》、騰訊視頻的《最強女團》、愛奇藝的《明星的誕生》等。在愛奇藝、優酷、騰訊三家視頻網站爭奪偶像產業這塊大蛋糕的環境下,各平台在內容上投入的不斷加大,在直接購買內容的基礎上,還加大了自製內容的開發。

各大平台在內容創作方面不斷提升的同時,更加註重頭部流量的創造。

憑藉對市場風向的把控,在AI智能技術加持下,愛奇藝成功創造並運營出了《中國有嘻哈》這一具有「頭部流量」的爆款綜藝節目,用口碑和強大的影響力證明了「頭部流量陣容+頭部內容」強強聯合的效應。

在《偶像練習生》開機發布會上,愛奇藝宣布2018年將從「vocal」、「dance」、「rap」等方面打造出全方位的優質偶像,造就中國偶像元年,以全能視頻娛樂領航2018年綜藝市場。

由小眾偶像到大眾偶像,由知識偶像到綜藝偶像,偶像養成式網綜節目將在2018呈現井噴態勢。這宣告著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互聯網視頻巨頭憑藉成熟的模式、優質的網綜平台以及潛力無限的粉絲市場全面布局偶像造星產業。

偶像產業市場在三巨頭的資源爭奪中已然成為瀰漫著硝煙的無形戰場。

【互聯網+產業,開發中國式造星藍海】

中國偶像產業發展起點晚、時間短,「偶像」一詞甚至可以說是日韓的舶來品。因此國內偶像產業在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上可以借鑒日韓偶像產業的經驗。

第一,互聯網時代,傳播內容及渠道的碎片化導致了受眾注意力的碎片化。因此追求速度化和泛娛樂化成為了當前娛樂信息消費的主流。偶像產業的內容生產應向垂直化發展,提升用戶黏性,並以口碑營銷的形式獲取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提升用戶對內容的信任感和依賴感。

第二,付費意識是偶像產業發展的基礎。日韓粉絲對演唱會、專輯、周邊衍生品等產品的付費意願為偶像產業的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偶像內容變現渠道多元,包括影視、綜藝、遊戲和動漫等均可實現IP變現,因此相比於單一的內容製作方,未來偶像產業的盈利模式將會更加富於彈性。

第三,採取整合化的傳播營銷模式。

最後,轉變傳統影視思維,實現互聯網產品化盈利。韓國偶像公司在對合作方收費的同時也向粉絲群體直接收費。與傳統模式相比,韓國模式在變現渠道上更加多樣,並且由於可複製性和可替代性較高,公司盈利更加穩定。

關於造星的來龍去脈你都了解了嗎

歡迎大家留言與小編一起討論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分娩 的精彩文章:

杭州產婦痛得死去活來,丈夫卻拒絕無痛分娩,哭著喊我恨你一輩子
孕期看了無數篇分娩故事,我也來交作業了!

TAG:分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