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家胎息法:激蕩元氣,排濁生元

道家胎息法:激蕩元氣,排濁生元

仰卧在軟墊上,低血壓者不枕枕頭,高血壓者稍枕枕頭。兩手自然放在體側,或一手放在胃脘區,一手放在肚臍上。以後採用以下四種引息法中的適合自己的某種方法進行練習。

1、閉息靜待法:稍稍吸氣後閉氣不出,靜靜地等待氣海元氣激動產生的腹部起伏跳動。體弱者閉氣時間可短些,體健者閉氣時間可稍長,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況下,元氣出於生理的需要,突發的激蕩跳動起來,並且來勢兇猛,此時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頻率可根據胎息發動的強弱快慢隨其自然,這就是「隨息」。

2、閉息起伏法:稍稍吸氣後閉氣不出,用真空力將腹部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後再用真空力將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之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

3、閉息隆腹法:吸氣後閉氣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並儘可能保持這種狀態(不要用力),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元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

4、閉息凹腹法:呼氣呼盡後閉息,腹部自然下凹,儘可能保持這種狀態(不要用力),隨著閉息時間的延長,先天元氣必然激動,促使腹部產生快速的起伏跳動,胎息啟動後可用隨息法。

以上任選一法可重複閉息引動胎息,直至成功。練習一遍胎息法,時間保持在20—45分鐘即可,一般半小時左右。

胎息法收勢很重要,在停止胎息相動後,應靜靜地躺在原地,體會源於丹田的能量,輻射滲透全身時產生的脈衝感、電流感、酥欣感等。稍頃,意照丹田1—2分鐘,可觀想在肚臍與命門連線的中點,有一蛋黃大小的金色光團。然後擦臉、搓耳,恢復常態。

人體進入胎息以後,在生理和心理上要經歷「推陳出新」的過程,推陳就是排濁,出新就是生元。

一般在進入胎息後一周左右可因人因病而出現排濁反應,排濁乾淨後這些反應會自行消失。

生元的反應多表現在熱(腹部、命門溫熱)、拙火(其熱如火,伴之出汗、清涼(心靜髓涼)、光(性光顯發)、景(山川、河海、寺廟、人物、仙境等)、壯陽(性能力加強,陰莖常無欲自剛)、身體弱而強,病而愈、快樂(內在法喜的樂受)。

習練胎息法應注意事項

1、凡有咳血、咯血、便血、胃出血等病的出血期,不能練習胎息,須在停止出血三個月後,視其具體情況酌情決定。

2、婦女經、胎、產期不宜練胎息法。

3、手術後三個月內不宜練胎息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道探索 的精彩文章:

看了本文,你認為免費學習丹道可能嗎?
為什麼修鍊的人到了一定時候會生一場大病?

TAG:丹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