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閑聊四書五經之-《易》-13

閑聊四書五經之-《易》-13

《易經》作為中華幾千年代表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有。

現代一般人提到《易經》,第一印象就是:算卦的、市井的、迷信的、故弄玄虛的、古老的、落後的、騙人的……

實際上,《易經》從一開始就與四書五經齊名,最終被列為群經之首,上至帝王之家下至布衣書生無不奉為圭臬。它是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

它是智慧結晶、大道之源。無論老莊還是孔孟、無論《兵法》還是《內經》無不與《易》有密切聯繫。要完整的認識易經,應該從易理與易數兩大部分理解比較清晰。

易數相對易學易用,以致在封建社會裡很容易被方士利用,經過歷代不斷改進演化,經常在市井之間與人們接觸,時間久而久之大部分人對《易》印象就自然而然與井方術混為一談了。

其實無論在哪個年代,真正有學識之士,對此等方士所作所為都是很不齒的。

說到易理,據說包含很多人們尚未了解的宇宙奧秘,脈絡清晰,字字珠璣奧晦難懂,素來有「天書」一說,讓後人望而卻步。

其中內容與思維模式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毫不過時,甚至成為指導性的前瞻性思維,小到江湖之術大到用兵治國,歷來無不影響著重要決策!

因此對於我們普通百姓而言,若是能貫通其中一個半個道理或思維方式,對重新認識與塑造三觀將會有莫大幫助!亦有拋磚引玉之意,歡迎有識之士相互探討指教!(以下內容有部分摘自網路)


13. 同人卦 (天火同人)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六二,同人於宗,吝。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同人原本為與人相見、合會之義。現今則多引申作相同、和同。

「同人」卦傳統解釋為與人和同、與人相同的意思,並以「大同」、大公無私等觀念來會通卦義。但同人卦典故與原義當指周天子會見諸侯,以表和同、親近之意。

這也就是《周禮》記載的「朝覲會同」,周王會見諸侯之禮。「會同」是周王會見順服的諸侯以商討如何討伐不順服者,通常是在四季的「朝宗覲遇」(即覲見)之後在國外設壇,會見諸侯並分配任務,但亦有於國內會見者。

「會」是不定期的會見,「有事則會,不協而盟」,只要有事就會見,有不協調的事就盟會。「有事」指的是「征討之事」。而「同」則是定期的會見。會同目的是要拉攏服從的諸侯以征討不服於周王者,這也是《象傳》說的「君子以類族辨物」。「會同」往往都是因為征伐的軍事理由,這也是為何同人卦爻辭中多次出現征伐情節的原因。

「同人」的卦象傳統上有兩種看法,一是就天與火之卦象來看。火性炎上,離火自下炎上而與天同。或者以離為日,與天同光。二則是以九五和六二兩爻的中正相應而言,如來知德:「二五皆居正位,以中正相同,同人之義也。」

實則同人卦取象是以離為公為諸侯,乾為天子,同人為諸侯覲見天子之象,亦即《周禮》所說的「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的朝覲會同之禮。

卦序上,《易經》走到泰否已成一個興衰循環,泰是一個太平盛世,至否卦則是由盛轉衰,世局混亂,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天下閉塞,臣弒其君。從否轉至同人卦則是上下會同,天子見諸侯以解決動亂。會同則事可通,《序卦》傳說:「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與同人旁通的師卦為興師動眾,討伐不義,和同人有相通之處。一是聚眾(師卦),一是會見諸侯。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與人會見於外,亨通。利於舉辦大型交易,講求誠信,內心堅定則能獲成功。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與人會見於門外某地,沒有過失或不妥之處。

門,此當指周王與諸侯會見於旌門之事。

《司常》云:「會同賓客,置旌門。」古時周王會同諸侯有如軍禮,天子設壇於國外,駐點休息時「張帷為宮,則樹旌以表門」。旌門下會見,此或指事情倉促,或有突發之狀況。

六二,同人於宗,吝。

《象》曰:同人於宗,吝道也。

夏宗之禮上行會同之禮,非大道義之所為。

傳統解釋為與自己同宗族的人和同,這是吝嗇之道。此指六二隻與九五相應,用心偏狹而只與自己同宗之人(九五)和同。六二原本為同人卦的卦主,但只與九五和同,因此而與中間的九三、九四兵戎相見(見九三九四爻辭)。反之,若能放大視野,而能與眾人皆和同,則可亨通。

《周禮》:「夏見曰宗。」宗為夏見之禮。諸侯若有不順服者,周王會與其他順服的諸侯行會同之禮,以商討征伐之事。諸侯與周王會同之前,會先行「朝覲」之禮,朝覲之後設壇於國外行會同之禮。具體而言,「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朝覲」是取「春秋」而言一年四季,實則包括了夏之宗與冬之遇。同人於宗,或指於宗禮上即進行會同之事,為不依禮而行,故吝。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於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兵戎埋伏於草木叢裡,到高地上設置哨站。時過三年都沒有展示之機。

三年喻多年,很久。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築高城牆,讓敵人攻打不下。正確的做法。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剋也。

《繫辭》: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與人會同,先是驚恐而痛哭,後來轉而大笑。大軍將敵人打敗,終於雙方相遇。「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典故即出自《繫辭》中引述孔子對同人卦九五爻的說明。

上九,同人於郊,無悔。

《象》曰:同人於郊,志未得也。

在郊外與人會盟,不會有欺凌的現象。

郊與野原本有離城遠近之別,但都意指城外。《說文》:「距國百里爲郊。」野則是郊之外,距國更遠。依《周禮》,會同是在朝覲之後於國外設壇為之,因此郊與野都是「國外」的不同說法。

傳統解釋以「郊」喻人之置身事外。同人卦中,其他四陽爭一陰(六二),唯獨上九是完全置身事外者。上九雖想置身事外,又得與人和同,所以像是群體中與人格格不入者,因此《象》曰:「同人於郊,志未得也。」言獨善其身之志向未能實現。本文取自易學網。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cdonalcn 的精彩文章:

TAG:mcdonal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