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性格測試+定製廣告?特朗普背後的神秘水軍

性格測試+定製廣告?特朗普背後的神秘水軍

最近, Facebook 陷入了「泄露門」事件, 其面部識別軟體因涉及侵犯用戶隱私遭到起訴。

其實用戶隱私泄漏對於立志賣廣告的Facebook來說一點也不奇怪。早在2007年的時候,扎克伯格就宣布Facebook要構建一個app深度融合的新一代平台,打造宏大圖景

要知道現在的美國人手機里大概有幾十上百個app,其中大部分app能通過與Facebook的聯合登錄、用戶授權輕而易舉地獲得用戶Facebook上的數據。

看看美國人手機里有多少app,就知道他們有多少隱私被泄漏了。當然,這一切都在Facebook的構想之中。

這次真正拖累Facebook的是隱私泄露調查中進入人們視線的一家神秘商業分析公司,其中更大的醜聞引發了政府的關注。

這家公司叫 Cambridge Analytica(劍橋分析),專攻心理因素分析。只不過比起一般商業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 的思路更牛,他們通過權錢色交易動搖全世界的政治選舉。而該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剛剛起步(非政治領域)。

一個頂著粉紅色頭髮的前僱員向媒體透露,Cambridge Analytica 所做的事,就是創造一系列的虛假信息,讓人們掉入信息陷阱中,主動去打開相關信息渠道,去相信根本沒有在發生的一些事。

近日媒體公開,Cambridge Analytica 非法從Facebook 獲取5000萬個個人賬戶信息。根據Facebook向媒體的最新表態,被泄漏隱私的用戶數量上升到8700萬個。

8700萬,意味著平均不到3個美國人里,就有1個人的數據被Facebook泄漏給了Cambridge Analytica。

1

Cambridge Analytica 之所以被推到了輿論的風暴中心,因為其背後操縱的事件實在太高調。

Cambridge Analytica 曾經加入特朗普的競選團隊,通過基於AI和大數據的數字廣告操縱了競選結果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的廣告通過社交媒體機器人傳播複製。這些個大量存在於社交媒體上的機器人程序,充當了特朗普競選的水軍。這些水軍每天能發上千條Twitter、Facebook消息試圖改變民意。

基於心理因素數據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 還可以挖掘出網民更加細緻準確的心理特徵。

該公司分析發現,特朗普的潛在選民對美國汽車製造話題極感興趣,於是在大選最後幾周,

特朗普團隊決定把最後的精力都集中在密歇根和威斯康星州。

Cambridge Analytica 還擅長Facebook 用戶的心理弱點,炮製假新聞並投放到各個渠道中。

除了精準定製廣告、假新聞,這家公司在政治選舉中使用的手法還包括設陷阱、挖黑料、秘密記錄

Cambridge Analytica 的 CEO Nix 和市場總監 Turnbull 在暗訪記者的鏡頭下。他們暗示這些籠絡政治家的錢權色交易非常有效。

當然這家公司後來為特朗普獲選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這一切似乎讓人們想通了,特朗普是如何打敗希拉里的。

此案一出,Facebook 醜聞升級。儘管誠意滿滿的小扎甚至買下了9家報紙巨幅廣告板塊向公眾道歉,也絲毫不起作用。只是這鍋小扎全背下有點冤,誰讓他們的總統愛玩Facebook呢

2

無獨有偶,最近國外一家男同志社交軟體Grindr把用戶的HIV資料打包發送給了幫助它做軟體優化的兩家公司,捲入了泄露隱私的指責。

這些數據一旦被外界獲取,用戶的生活處境就會變得極其糟糕,特別是在恐同環境中。

3

反觀國內的隱私問題,雖然遠沒有激化,但隱私侵權一直都在。

近日,某個互聯網大佬 一句「 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便利」的言論,引起輿論的反彈。但這句無視用戶的言論似乎又戳中了國人的要害。

比如2018年初,支付寶賬單刷屏朋友圈。

大家曬賬單自嗨得不亦樂乎時,全然沒有發現賬單數據和個性化關鍵詞正在出賣我們的隱私。

直到有位律師發了微博,大家才發現打開賬單的同時,我們居然默認了把自己的收入、存款、不動產等信息賣給第三方機構。

類似的問題還有最近氣炸網友的「大數據殺熟」。

宰生不如宰熟

同樣的商品在網上買,老客戶花的錢居然比新客戶多;同一個航班的機票,多搜幾次就會漲價,買到以後價格又回到原點;同一段路程打車,用蘋果比安卓貴……

最近,深圳上線了一個闖紅燈曝光平台,公示闖紅燈行人的照片,姓名和身份證號。儘管在輿論反饋後,信息經過了部分隱藏,仍然引起了人們的擔憂。

國內國外這麼多隱私泄露案讓人不得不長心了。

也願平台商家們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畢竟豪如facebook也會有焦頭爛額的一天。

4

說到隱私,黑鏡四里就有這麼一集關於隱私的黑科技幻想

一位保險員在調查一起交通事故的時候找到了女主,通過記憶提取器讀取目擊者的記憶,還原事發現場。

保險員在翻看記憶的時候發現了女主兩次殺人的事實,倉惶逃走。女主為了掩蓋罪行,跑到保險員家,殺了保險員一家三口,以為消滅掉了所有的證據。

而在警方的調查中,保險員家一隻倉鼠的記憶,成了女主殺人的最後證據。

《Crocodile》

這個以記憶提取器為前提的故事讓人細思極恐。

如果科技發展到可以隨便翻看人的記憶,那麼任何人的眼睛都成了行走的攝像頭,所謂隱私也就蕩然無存。而小到一個風吹草動,一隻倉鼠,就能將真相連根拔起,翻轉天地。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享受技術帶來的高效率和個性化服務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將自身暴露在了潛在危險中。

當有一天,這些早已離不開的 「黑科技」進化到比我們自己還了解自己,我們便離黑鏡中的烏托邦世界不遠了。

回頭看看當前Facebook的境遇也蠻慘的,共享客戶數據的公司又不止這一家。但在風口浪尖上,蘋果聯合創始人、馬斯克、《花花公子》等紛紛響應刪除Facebook行動。

除此之外Facebook還面臨潛在2萬億美元的世紀罰款。

沒錯,就是2000000000000$, 美元

這豈止是滅頂之災,簡直滅國之災

只是心疼聽證會上慘遭拷問的小扎,這次簡直是被劍橋分析坑成了渣

PokerFace

海外資訊

ID:Kiki_Serendipit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撲克臉少女心 的精彩文章:

TAG:撲克臉少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