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巴克萊:克服這四大障礙,數字貨幣才有望成為主流

巴克萊:克服這四大障礙,數字貨幣才有望成為主流

每年,巴克萊銀行都會出具一份名為Equity Gilt Study的報告,記錄該投行對全球金融和經濟領域重要議題的看法。今年,技術成了巴克萊關注的重點,而被市場認為具有潛在破壞性的兩項尖端科技——加密技術和人工智慧在報告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報告作者之一、巴克萊全球外匯策略主管Marvin Barth承認,諸如區塊鏈、數字貨幣等加密技術既有趣,又具有創新性,但其實用性仍然亟待證明。

巴克萊認為,加密貨幣與更廣泛的加密技術必須克服以下四大障礙,才有望成為主流:

接受與信任:普羅大眾是否學會接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加密技術。

主權與監管:加密技術也應得到政府採用,或至少被政府接受;與此同時,加密技術必須服從監管,遵守相應規章制度。

隱私性:加密技術所提供的隱私性要比現有技術更高。對於技術而言,隱私具有兩面性,有利亦有弊。

不可逆性:目前的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逆轉的特性,這一點在商業領域的方方面面並不總是可取。

巴克萊指出,現有技術似乎已經相當不錯,甚至比加密技術更優秀。因此,加密技術沒能在貨幣和金融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儘管如此,不同國家對加密貨幣均有不同的需求,加密貨幣在世界部分國家十分風行。石油資源豐富的委內瑞拉就已官方發行加密數字貨幣「石油幣」,預售首日便已籌資7.35億美元。

通過跨國研究,巴克萊發現,廣泛在日常生活中採用加密貨幣而非單純指望靠幣賺錢的國家主要為發展中國家。那裡的人們對金融機構和政府缺乏信任,加密貨幣能為百姓「辦實事」,解決現有社會問題。

引發加密貨幣需求的並非通脹,而是社會內部的信任和機遇問題。對加密貨幣需求最大的國家,社會信任度低,幾乎沒有其他任何投資機會。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並不吃這一套。巴克萊認為,區塊鏈幫助發展中國家人民「重建」信任,分散式數字賬簿技術更是每一筆交易都記得明明白白,允許審查。而全球主要經濟體似乎並沒有讓加密貨幣取代主流貨幣的願望。

3月2日,英國央行行長卡尼就曾唱衰加密貨幣,稱其作為貨幣而言是失敗的,已經表現出泡沫的典型特徵。

3月27日,美聯儲高官、亞特蘭大聯儲主席Raphael Bostic則明確釋放加密貨幣信號:不要碰。它們是投機性的市場,不是貨幣。

3月底,作為西方唯一支持數字貨幣的主要經濟體,日本似乎也將「變節」。日本央行面向公眾發布「風險提示」,指出數字貨幣缺乏央行背書,不是傳統貨幣,本身存在盜竊、投機等風險,並警告公眾不要被「高科技形象」的浮雲遮眼,也不要被「各種謠言」的亂花迷眼。

來源:達摩社區聯盟(ID:damolianme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數據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Excel有哪些需要熟練掌握而很多人不會的技能!
中國在世界範圍內首次發現了三種全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

TAG:大數據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