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Ji?í Kovanda:隔著透明的玻璃,親吻陌生人|大象文摘

Ji?í Kovanda:隔著透明的玻璃,親吻陌生人|大象文摘

本文由公眾號「假藝術節」(ID:fakefestival)授權轉載,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訪問關注。








The Collaborators是假藝術節自2017年起開設的專題欄目,旨在討論戲劇和表演藝術領域中因跨界合作而豐富多樣並且氣質出眾的作品。





 圖片製作 | 假藝術節 





The Collaborators 本期著重討論的作品 

Kissing Through Glass

,由捷克首屈一指的行為藝術家吉里·科凡達(Ji?í Kovanda)在不同公共空間與完全陌生的人群共同完成。













 Kissing Through Glass 


 巴黎展演現場 





不過,細說 

Kissing Through Glass

 之前,我們或許應該回顧下科凡達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行為作品 

Kiss

。1976年5月11日,科凡達在布拉格街頭鋪了塊剛和好的混凝土,邀請一對男女站在上面接吻。藝術家本人則以旁觀者的身份,通過文字記錄了整個過程。









Kiss

 是科凡達職業生涯早期隱秘機智的行為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件。1968年華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不僅直接宣告了「布拉格之春」的失敗,也間接開啟了當地藝術家們「戴著鐐銬跳舞」的灰暗創作期。





 kiss = polibek 


 捷克語有點美麗

 




為了避開間諜和敏感人員的視線,大部分藝術家在當時不約而同選擇把實踐轉入地下,多數時間都會悶在工作室里埋頭創作,或是逃到窮鄉僻壤進行「田野調查」。






然而,科凡達卻不以為然。從那時起,他開始頻繁出入公共空間,實現著一系列難以與日常姿態區分開的「微行為」。他在自動扶梯上轉身盯著站在自己身後的人看;在街上故意靠近匆匆而過的路人,在公用電話邊等待著鈴聲的響起......







Contact, Ji?í Kovanda, Praha, 1977


1977年布拉格街頭





科凡達的創作意圖,是相當明顯的。他非常巧妙地批判著自由的喪失,也強調著在疏離和猜忌蔓延的社會環境中,保持信任和坦誠的重要性。






 Kissing Through Glass 


 泰特現代美術館展演現場(下同) 




2007年3月10日,受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的委任,科凡達在這座指標性的當代藝術場館內,隔著一面玻璃,等待著願意與自己親吻的陌生人。

Kissing Through Glass

 是他給作品起的名字。









熟悉科凡達的觀眾很難不把該作品與1976年的 

Kiss

 作比較。但是藝術家本人卻對兩件作品所對應的社會環境有著清晰的認知。對於 

Kissing Through Glass

,他的理解是這樣的:「我希望有人能願意隔著玻璃與我親吻,這種既保持距離,又無比親密的互動,令人著迷。」









泰特現代美術館線條流暢的建築結構和流量穩定的訪客群體為科凡達的創作提供了絕佳條件。他不僅想要通過作品打破空間層面上的內外之分,更想要在動線清晰的固定展廳以外,嘗試製造偶遇的不確定性。







??




科凡達發起的,是一場屬於感官的邂逅。撇開建築和作品的關係,

Kissing Through Glass

 為共處在一個空間的人們提供了截然不同經歷。視線之外的我們,看到的可能是孩子的天真,莫名的尷尬,或是一絲陌生人之間的溫柔。





部分內容參考來源


tate.org.uk






大象文摘是我們的新欄目。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眾、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里。




我們也隨時歡迎您的參與,留言向我們推薦您讀到的低調好文。




本文由公眾號「假藝術節」(ID:fakefestival)授權轉載,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訪問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混音師如何拯救歌手 | 回形針
中國科學家與假冒試劑的秘密戰爭|Nature 自然科研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