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蘭溪金鐘嶺百年沉浮史!滄海桑田如一夢!

蘭溪金鐘嶺百年沉浮史!滄海桑田如一夢!


  蘭溪老故事一金鐘嶺百年軼事

金鐘嶺敲響金鐘,舊城改造正在進行。就要離開居住七十年的故地,不勝感慨。

想寫寫老城,寫寫金鐘嶺。我對古代金鐘嶺的變遷也許說不清楚,但近百年的事還是知道的。也算是我的告別之辭吧!

古代,這裡叫青龍山。充其量不過十米高,青龍山的山脊叫金鐘嶺。就如天福山高處叫牛角尖一樣。

人們早就忘了「青龍山」這個地名了,但可以從明、清二代的地圖中查到。


唐代築蘭溪城,是很講究風水的。易學認為:「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謂四象,實際就是四個方位,也就是東南西北,古代則用四種神獸表示方位。東方叫青龍,卦象是離卦; 西方叫白虎,卦象是坎卦,坎代表水,「虎向水邊生」,而蘭溪城西邊面臨蘭江,蘭江水正應白虎。所以,城東的山坡叫「青龍山」是理所當然的了。

而貫串南北的後官塘,正好把蘭溪劃成了太極圖。太極陰陽魚的西半邊屬陽,所以後官塘到溪下街這片是做生意的風水寶地,是商貿區。而後官塘東半邊屬陰。是居住生活區,城隍廟,縣衙,學堂都在東半邊。


「雀門」是四象之一。代表「南」。城隍廟有個頭門,在現在的延安路旁。這個頭門在廟的南面,叫「雀門」。正確叫法應叫「朱雀門」。所以正對城隍廟頭門的這條弄叫「雀門巷」。叫了幾百年。

蘭溪土話一直將「朱雀」叫「雀門」。這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元末,蘭溪是朱元璋的根據地,明朝開國以後,為了避諱,把「朱」字去掉,叫雀門。

朱元璋稱帝以後,將年號改為「洪武」。所以,蘭溪當地及浙西南一帶將四象中代表北方的「玄武」叫「龜身」。因為玄武是蛇龜合體的神獸,叫「龜身」也是為避諱「武」字。

明朝起,蘭溪一帶就將四象分別稱為「青龍」「老虎」「龜身」「雀門」。現在沒多少人知道這些,只有農村「押寶」中這麼叫,但沒人知道為什麼這麼叫。這也是蘭溪當地一種文化。

金鐘嶺東南坡城牆外有房子,有墳墓。那邊有個村子,叫搗臼臀。旁邊就是黃龍洞。現在是黃龍賓館後面一塊居住區。

城牆就穿過金鐘嶺的最高處,折向南就是東門。將搗臼臀和黃龍洞隔在城外。


金鐘嶺城牆內住戶近千,自北向南幾百年來聚居過曹姓,蔡姓,嚴姓,唐姓,郭姓。有的超過二百年。各姓都出過傑出人物。本人將解放前的一些有影響的人和事提供大家了解。

後楊左路有個「曹德隆」後代居住地。

曹德隆是個店名,三百年的老字號。主要經營布匹及印染。由曹氏祠堂(在和平路老工人文化宮內進)通過公議,將經營權代代相傳,各房分紅利。

曹德隆算是蘭溪本地人開設的商號,與祝裕隆布號同行競爭。清末民初同屬蘭溪四條龍(祝裕隆,曹德隆,柳廣隆,嚴盛隆)。

布業是蘭溪商貿主業,大部分布號實際上是染坊。都雇有工人染布、曬布、整平。這些都是重體力活。染坊染的都是土布。用一種叫靛青的植物汁當染料,用「扎染」工藝提花。染好晾乾的布要用一種「元寶石」踹平。


蔡七房出過一個辛亥革命志士,叫蔡根元。當過金華縣縣長,福建省廈門市稅務局局長。一九四七年六十三歲壽終。他的故居仿中山式。現仍存。

蔡氏家族在蘭溪曾開過「蔡源發」錢莊,火腿行,「萬祥慶」商貿行,蔡同德藥店。有專門的蔡氏汰布碼頭。宗祠在前街青龍巷口。前幾年老城改造,市裡決定,保留在青龍巷的一座蔡氏老宅。

蔡氏後人多才多藝。上代蔡桂芳、蔡德璋、蔡志瀛都是名畫家。蔡啟標,蔡王雨徵夫婦更不得了,七十年代初,王雨徵的花卉畫被周總理贈送聯合國世界和平大會。


嚴氏後代,其祖上經營「嚴盛隆」米行、布行和貿易商號。也是清末「四條龍」之一。嚴氏祠堂在現在雲山路聚仁路交叉口的鐵路邊。祖業一般由祠堂決定經營人員,其他人則各做各的。1918年嚴氏在世德路開辦學堂,取名「私立繩武國民學校」。

繩武小學校長是嚴以廉,嚴氏在蘭溪教育界很有名氣。與祝裕隆辦在和平路的「湘喦小學」齊名。該校於抗戰開始後1938年停辦。

「嚴盛隆」商號在日寇侵蘭後歇業,其後代在抗日戰爭後,辦過「嚴仁和」夏布行和「嚴峻豐」火腿行。當時流行過幾句順口溜:「趙白屁過錢塘,嚴仁和賣蚊帳」。嚴氏後代嚴志坤教授是浙江愛德醫院心臟科專家。人稱「浙江心臟移植第一人」。


有關唐龍、唐汝楫的事,大家講多了,本人不再敘述。

城隍廟頭門往東,有過葉氏祠堂,朱宅巷,郭宅巷,舒宅巷。再過去就是歷代的縣衙了。這些姓氏,年代久遠,後人大多遷居,僅留下一個巷名。

值得提一下的是郭宅巷和桂花墳。

1927年10月,在郭宅巷1號徐寶書家,召開有十餘人參加的黨的會議,選舉成立首屆中共蘭溪縣委。

現在的郭宅巷老人民醫院一帶,明朝時是郭姓家族居住區。叫「龍山別業」。郭姓世代行醫,最早可追溯到南宋,祖宗為太后治過病,「世襲掌內府葯院事」,「榮褒三代」。明代初期,他們的太公郭道全、郭道崇,死後就葬在金鐘嶺城牆內,墳邊種滿桂花,所以叫桂花墳。金鐘嶺不過九米多高,桂花墳墓頂也就與金鐘嶺最高處齊平。建桂花墳的年代比告天台要早一百年左右。這桂花墳存在約五百四十年,歷代以來城內各姓為要求郭姓將桂花墳遷出城內,與郭姓吵了幾百年,各姓還在金鐘嶺城外山腳下挖口井,以斷郭氏「龍脈」。這個唯一建在城牆內的大墓,直到1985年造醫院七層住院部時才移除。


這是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縣政府辦的報紙《導報》上登載的一篇文章,原意是宣傳蘭溪工商業的繁榮。

料不到的是,這些點到名的「四大金剛」「十八羅漢」不領情。人怕出名豬怕壯。報紙一宣傳,這些人當然心裡不舒服。

蘭溪賡和,是個貿易行。全稱「蘭溪賡和鎮公司」。開設於新民路。老闆韓立鈞,解放前開設「賡和」二十多年。開始時做靛青染料生意,三十年代,成「上海美南星顏料公司」在金、衢、嚴的代理商。還經營過火柴、香煙、煤油。(蘭溪的貿易行,一般都是字型大小不變,經營項目常變。) 到四十年代,賡和做煤油代理生意,在蘭溪做得比較大。是當地名人。

福隆老闆是朱子聯,義烏南鄉朱村人。這是個能人,二十年代16歲就在蘭溪學藝,19歲出徒就自開「福隆京廣貨行」。他買了手搖襪機開襪廠,租了倉庫腌火腿。抗戰勝利後,他把「福隆百貨店」開在最繁華的西門前街。他當了「蘭溪百貨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與上面兩位「金剛」相比,兩位「鐵行」老闆直呼不是金剛。

「陳隆順」鐵行,老闆陳隆順是永康人,清末民初在蘭溪開打鐵舖。陳隆順針對葯業加工中的切葯刀不耐用,刻苦鑽研,搞成又快又耐用的葯刀,豎立了信譽。後來傳到兒子陳長清手上,擴大經營,但終究是手藝辛苦錢。由於供不應求,僱人多,佔地大。給宣傳成「金剛」。正興鐵行的老闆姓錢,大致差不多。

陳長清早已作古,他的兒子現在都九十歲了,仍健在。


柳序西解放初響應黨抗美援朝號召,捐了三十兩黃金,當時用這筆錢買了一架戰鬥機。

1956年,在城關初中建設時,他捐了人民幣二萬八千元。這在當時是筆巨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華名人錄 的精彩文章:

TAG:金華名人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