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還是想吃肉?未來的肉肉狂想:2050的蛋白質食物

還是想吃肉?未來的肉肉狂想:2050的蛋白質食物

大約在 230 萬年前,人類的祖先發現了用火烹飪食物的方法,使肉類食物更容易咀嚼和消化,病毒和細菌也大大減少,從而能更高效地攝取能量,人類有了更多的體力和時間去狩獵、發明更先進的工具、建立新的社會關係;與此同時人的牙齒也因為對咀嚼需求的降低而變化,體內器官和骨骼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最終進化成了直立人。

食物形態和烹飪食用方式對人類早期的進化和文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工業、生物、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未來食物的形態還會有革命性的變化嗎?還會對人類的進化做出深刻的影響嗎?

我以設計師的視角,提出了一種未來食物革命性變化的可能性,對這種未來食物形態做了一系列設想,如果真的實現,這對人類的行為和生活,也會有極大的影響。

現代技術不斷進步,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但傳統的畜牧養殖業,雖然效率不斷在提升,但是相對於更快的需求,相對於工業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似乎走在了時代的後面。他們依然耗費著大量的資源和時間,對環境造成破壞——畜牧業導致了約14%~18%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超過交通運輸的影響,加劇了全球變暖的進程;而過度畜牧,對草原植被造成破壞,也更加引起重視。

而且隨著文明的進步,被圈養的家畜的生存環境也受到關注,對工業化的家畜養殖和屠殺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道質疑。越來越多的人為了避免消費肉類帶來的負面影響,形成了當代新的素食主義——也逐漸被當做一種新的時尚生活方式,但無肉不歡依然是大多數人的日常。

另外,更現實的是,在 2050 年,全球人口預計會增長至 96 億,人類對食物生產的需求將會增長 70%,傳統的農業畜牧業將難以負擔新的需求和挑戰。

那麼我們從此就吃不到肉了嗎?挑戰是否會帶來另外一種食物產生的可能性呢?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無可限量的。

在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地區如矽谷,有一批生物工程師和科學家,提出了在特定的實驗室環境中,不需要殺死任何動物,只通過細胞複製來培育新的「乾淨肉」——它代表了乾淨的培育環境和零殘忍的動物肉類製造工藝。這個技術的研發和發展,將緩解我們面臨的食物問題。以微軟比爾·蓋茨、維珍航空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為首的多個商界大佬向這項技術投資了上億美元。

基於這些最新食物發展的理念,以及對當下的食物問題和乾淨肉科技的調研,未來思辨設計方法的啟發,我設想了一套未來蛋白質食物的生產方式和食用方式——肉肉狂想( Protein Fantasy ),希望在科技和天然的生產方式中找到一個平衡,並用交互設計的思維找到更有趣的飲食體驗。

在以美國為首的地區,有著高度工業化的食物生產模式和飲食文化,這些都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其中隱藏著不健康、不透明、不安全、不環保、甚至不道德的問題。透過這些問題,「肉肉狂想」暢想了一個自主農業的社會背景,人們家中擁有自給自足的智能養殖系統。

這是一個有智能的小溫室,可以種植蔬果穀物和培養蛋白質細胞,並且還有一個合成不同蛋白質食品(包括肉和乳酪)的機器—蛋白質編織機。

未來家庭和蛋白質編織機:獨棟住宅使用場景

蛋白質細胞培養及合成機的原料來自於家庭種植的蔬果和堅果,而在培育蛋白質細胞的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則做成溫室的肥料。這是一個利用天然材料及生物高科技生產有機食物的過程,而非高度人工化的、令人不適的化學合成食物。

系統運作

為了滿足現代人減少烹飪次數和時間的需求,蛋白質在培育的過程中就會逐漸熟成,可以直接收穫和食用。農民則變成了最先鋒的實驗者,不斷發掘新的口味和培育配方。

為了徹底告別傳統肉食文化,蛋白質也不再以來源分類(牛,豬,魚…),而是依據口感——有嚼勁的肌肉,軟嫩的固體,半流質的醬等。

在養成新蛋白質的過程中,添加不同的食材可以改變最終食物的口味和肌理。

在這樣的一個新的環境中,我重新定義了食物的形態和交互方式,思考了如何根據新的科技去設計食物呢,如何考慮人和食物、食物和食物之間的交互,如何讓食物本身就具有更多可視信息。

這裡提出了兩個類別的食物的未來形態和概念:氣球醬和編織肉。

氣球醬是不同口味的醬被包裹在可食用可降解的外皮中。蛋白質編織機會往一團細胞原料里注入輔料,這些輔料會像發酵一樣慢慢長大,撐鼓整個醬團。

等到成熟了,可以直接取下來,把醬擠在想要塗抹的食物上。

不同口味的氣球醬會成長成不同形態,也會長出不同大小的嘴兒來擠不同粘稠度的醬。

從左到右:莓果味, 生薑檸檬味,花生味味

包裹的表皮會攜帶一部分原料中的種子,用戶可以選擇直接放到土裡種植,或是加工成肥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食物表皮的顏色會逐漸變深,變渾濁,使食物的新鮮程度和過期狀態變得更直觀更易讀。

另一個比較有嚼勁的食物是編織肉。培養出的蛋白質隨著機器的噴頭從底下一圈一圈列印和堆疊,慢慢地將蛋白質編出一個碗形,漸漸熟成,我們可以直接從上面取出肉條食用或烹飪。

最底部的肉比較新鮮,口感很嫩,而頂部的肉乾熟成時間較長,所以風味更豐富,也更有嚼勁。也有更小的一人份,可以在管中加入不同調味,食用體驗因造型而變得更細膩–可以先聞一聞或者舔一舔,淺嘗一下,再吃一口。(想像一下我們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吃小籠包。)

通過更好地理解這種食物科技食品的「自然生長」過程,人與食物的交互方式,我們還有更多可以發掘的設計潛能——思考是否還能讓飲食體驗是否還能再上一個台階;也希望你與我一起重新想像更可持續的飲食文化。

作為「肉肉狂想」新飲食文化的呈現方式,我也為兩種食物設計了新食具,探索食物與環境的互動。

「肉肉狂想」我所看到的未來食物——基於新的科技與生活方式的融合,我們在新的分散式社會結構中重新獲得對食物的掌控權,形成未來多元的食物文化中一個部分;我也希望通過這個,提供了一種未來食物設計可以研究,併產生影響的方向。

那麼這符合你對未來的想像嗎?你看到的未來食物是什麼樣的呢?

作者:食物設計師 塗蘊雯

更多信息請戳網站:tuyunwen.com/food-desig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網易雲音樂的主題酒店:圈粉or圈錢?
當你的眼淚成為子彈,你會射向誰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