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紀實

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紀實

來源:「中國·甘肅」門戶網站

呵護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

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紀實

棲息在子午嶺林區合水縣太白鎮店子村的一群蒼鷺正在歸巢、嬉戲。近年來,隨著慶陽市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子午嶺自然生態保護區吸引來蒼鷺、紅雁等大量珍稀候鳥繁衍、生息。(通訊員趙彩霞攝)

甘肅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成立以來,區內植被覆蓋率大幅提升,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對全市涵養水源以及生態發展都帶來了積極作用。特別是2017年環保督察工作啟動以來,慶陽市狠下功夫,對保護區內工業企業、人工設施進行了關停整改。整改之後的保護區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同時也著眼於加大保護力度、合理利用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展開了全新的探索。

從無到有 從小到大

子午嶺,又名橫嶺、橋山,橫跨陝甘兩省,因與本初子午線方向一致,故稱子午嶺。史志記載,子午嶺西挽寧慶、東接延安、南連耀州、北抵鹽邊,綿延400多公里。在慶陽市境內橫跨正寧、寧縣、合水、華池4縣的24個鄉鎮,面積4900多平方公里。

這裡初春時鳥語花香,盛夏時林木蔽天,深秋時山黃葉飛,隆冬時銀裝素裹。不僅有優美的林海風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還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遺存。

2005年,甘肅省政府批准在位於子午嶺森林區的華池、合水、湘樂、正寧4個林業總場所轄林區的核心地段,建立甘肅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黃土高原天然次生林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

2009年2月,為支持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蘭青高速公路的順利實施和更加合理地區劃保護區功能,我省對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相關功能區進行了調整,調整後保護區總面積不變,核心區97.7萬畝,緩衝區70.3萬畝,實驗區195.2萬畝。

時至今日,甘肅子午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慶陽市林業局合署辦公,下屬的4個林業總場和22個國有林場承擔著區域內自然保護管理職能。

近年來,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慶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創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工作要求,全力推進子午嶺天然生態林保護,先後出台《關於加快全市林業發展的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子午嶺林區保護和發展的意見》,批准《子午嶺林區保護與發展總體規劃》,加大涉林資金投入力度,持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重點公益林管護等林業生態工程,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台階。

據慶陽市林業局負責人介紹,自然保護區是依法划出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是黃土高原中部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片天然次生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3年來,保護區建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果來之不易。

環保整改 刻不容緩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石油資源開發步伐的持續加快,長慶油田的作業區塊逐步向子午嶺林緣區延伸,隨後,部分已開採的油水井在功能區塊調整中被劃入保護區。長期以來,油區采出的廢水礦化度高、腐蝕性強、易結垢,由此帶來的井場倒漏、廢棄等問題,對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在華池縣境內,深藏在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地下的石油資源,是全縣的經濟支柱之一。林鎮鄉范台村小河溝組村民陳金玉家門前曾有一處油水井,拉油車每日往來穿梭,拉油運輸點不遠處,是施工隊員們用活動板房搭建的生活區。整改前,陳金玉將自家門前的儲物間改造成商店,向施工隊員零售百貨用品,粗略計算,每年收益四五千元。2017年後半年,保護區內的涉油設施全部封堵關停後,陳金玉的小生意大不如前,夫婦倆又盤算著外出務工。

陳金玉說:「雖然商店關了,但家門前種上了鬱鬱蔥蔥的樹木,環境好了,看著著實清爽。」如今,從山莊鄉出發,數十公里的山間公路迂迴蜿蜒,漸入南梁。峰迴路轉間,滿眼都是綠色。

2017年,根據環保部西北督查中心聯合省環保廳對慶陽市環境保護工作綜合督查後移交的問題線索,慶陽市林業局通過多次排查發現,甘肅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存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共計71處,其中涉油設施49處(井場47處128口油水井、1處拉油站、1處油田生活基地),人工設施20處(魚塘12處、養殖場區8處),工廠企業2處。

2017年11月28日,位於合水縣太白鎮苗村的最後一口油井——長慶油田塔平C6-4井完成封堵,這標誌著長慶油田在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128口油水井全都被封堵。目前,涉及的110餘畝井場已種植雲杉、苜蓿、油松等苗木,植被得以恢復。

合水縣林業局局長馬飛龍回憶,油井封堵當天,工人們冒著嚴寒,經過泄壓、清水壓井、起管串、通井、打橋塞、沙堵等一系列環節,使抽油機停止了運轉。「從鑽井工到封井工,轉換的不僅僅是角色,也是石油工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馬飛龍說。

長慶油田隴東油區採油二廠井下作業科科長張雲鵬介紹,此次慶陽市封堵子午嶺自然保護區內的128口油水井,涉及長慶油田旗下的採油二廠、採油十二廠、長慶實業等多家作業單位。據粗略估算,長慶油田為此將每年減少產值超過2億元。

保護優先 恢復為主

華池縣林業局森防站站長張志剛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自然保護區可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核心區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狀態的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緩衝區只准進入從事科研活動。

「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工作啟動以來,全市明確,在自然保護區內,今後嚴禁開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開發建設活動,諸如修路、開礦、開墾、挖沙、採石等,以此從根本上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張志剛說。

今年55歲的羅鵬亮是合水縣太白鎮連家砭村村民。過去,他家十多畝川台地種植玉米,收益勉強夠五口人吃飯穿衣。2013年,他發現周邊鄉鎮的山豬肉行情好,便緊跟發展步伐,註冊成立了鵬亮生態養殖場,並依託自家的川台地種植玉米作為豬飼料。僅2017年,就賣出100多頭豬崽,凈收入7萬元左右。

靠著逐年穩定的收益,羅鵬亮供兒子讀完了大學,還蓋起了一座嶄新的四合院,全家擺脫了「靠天吃飯、靠地勞作」的貧困生活。

慶陽市林業局副局長楊永科曾多次到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調研,他最深刻的感受是,當前慶陽市仍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屬地經濟發展、生態保護、脫貧攻堅任務繁重;另一方面,慶陽市生態環境保護壓力依然很大,自然保護區在建設和管理中人地矛盾問題突出。

保護區自建立以來尚未設置獨立管理機構,下屬管理分局、管理站沿用國有林場原來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保護區專業管理人才缺乏。由於自然保護區專項建設經費緊缺,導致建設和管理進程緩慢。加之保護區周邊村民居住較多,實驗區內林地和農地穿插分布,人為活動頻繁,對生態建設成果的鞏固、森林植被恢復、野生動植物生存造成了威脅,森林資源管護形勢仍然相當嚴峻。

楊永科告訴記者,堅持「保護優先、恢復為主」,進一步加大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力度,仍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改善保護效果為主線,以防止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為重點,注重改革創新,嚴格執法監管,推進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從數量型向質量型、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推進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具體措施包括積極協調理順子午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加強制度建設,細化管理措施,健全管理機構,完善自然保護區管理制度。推進自然保護區「一區一法」建設,進一步健全自然保護區「天地一體化」的監控體系,努力提高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同時,加強督促相關縣和部門靠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加快自然保護區突出環境問題的持續整改。(記者先朝陽 通訊員焦敏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甘肅國土資源 的精彩文章:

TAG:甘肅國土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