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包藏禍心的日本東亞聯盟協會:戰爭期間日本國內參加會員達10萬人

包藏禍心的日本東亞聯盟協會:戰爭期間日本國內參加會員達10萬人

原標題:包藏禍心的日本東亞聯盟協會:戰爭期間日本國內參加會員達10萬人



東亞聯盟是九一八事變的策劃者石原莞爾提出的。東亞聯盟以王道主義為指導理念,以「國防共同、經濟一體化、政治獨立」為基本條件,鼓吹在日本天皇的領導下,首先結成日、「滿」、華為核心的聯盟,待東亞力量發展後,再將聯盟擴大到整個亞洲、乃至更廣泛的地區,最終實現日本控制東亞和世界的目的。

石原莞爾曾任關東軍參謀,他提出東亞聯盟後,企圖通過自己以及好友板垣征四郎在軍中的地位,執掌軍政大權,建立板垣內閣,由政府來推進東亞聯盟的建設。由於日本各派軍閥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和鬥爭,石原一派在軍閥爭權奪利的鬥爭中失敗,在陸軍中央的勢力大為削弱,於是,石原莞爾「以他保持巨大影響力的陸軍作為政治革新的主體,完成任務」 的願望破滅,只得以從事民間運動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1939年10月,日本東亞聯盟協會在東京成立,並發行機關刊物《東亞聯盟》月刊,日本的東亞聯盟運動由此開始。日本參加東亞聯盟協會的主要成員有:原偽滿洲國協和會會員、農民聯盟成員、議會議員、大學教授、軍人等。東亞聯盟協會在全國各地設立的地方事務所和支部,是其基層組織。據統計,戰爭期間日本國內參加東亞聯盟協會的會員達10萬人,建立了8個地方事務所、57個支部 。東亞聯盟協會從事發展會員、組織講演會、電影會等,宣傳東亞聯盟的理論。根據日本內務省警保局調查, 東亞聯盟在「各縣組織了準備會,現在很多有實力的分子參加,機關刊物發行量達26000冊,預計今後將進一步發展」 。日本東亞聯盟協會成立後,在中國東北還成立了「滿洲東亞聯盟志友會」。志友會是偽滿洲國協和運動的一部分,是偽滿洲國協和會的別動隊。


東亞聯盟協會成立時,正值中日戰爭陷於長期化之際。此時,日本政府已經從佔領南京的得意中「清醒」過來,近衛內閣改變了「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政策,倡導中日兩國在「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提攜」的三原則之下,共同建設東亞新秩序,早日結束中日戰爭。東亞聯盟協會成立後,就把宣傳近衛三原則與宣傳東亞聯盟的主張聯繫起來。在《東亞聯盟協會趣意書》中,協會提出東亞聯盟運動的目標是:讓日本全體國民普遍理解近衛聲明的意義,使中華民國國民理解其真意,確立加強東亞各民族提攜的基礎。


東亞聯盟運動自稱為文化運動或國民運動,但是,參加聯盟協會者多為與政府關係密切之人,尤其是東亞聯盟協會地方支部的幹部,幾乎是各地區的政治家和有經濟實力者,支部長多為縣議會議長。這些地方政治家、金融家在《東亞聯盟》上發表主張,控制著地方東亞聯盟運動的活動和發展。這表明東亞聯盟協會從成立之初,就日本政府有密切的聯繫,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


東亞聯盟協會的活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大力宣傳東亞聯盟的理論,擴大其在日本社會的影響,力爭使政府全盤採用東亞聯盟的主張。東亞聯盟協會成員認為近衛三原則與結成東亞聯盟的三個條件基本一致,近衛三原則的目標就是實現東亞聯盟,中日兩國提攜是東亞未來發展的趨勢。為了借近衛三原則擴大東亞聯盟的影響,協會成立後,各地的支部組織演講會,請贊成東亞聯盟的軍部或政府官員,宣講東亞聯盟論的內容,強調東亞聯盟對解決中日戰爭、建立東亞新秩序的重要作用。據統計,僅日本東北地區在1939年12月到1940年2月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就組織了11場演講會 。在各地的演講會上,眾議院議員木村武雄、中山優等社會名流紛紛登台。


為了培植東亞聯盟的後備力量,東亞聯盟協會會員還經常對一般青年和大學學生進行宣傳,用東亞聯盟影響年青一代。東亞聯盟協會會員曾到大日本青年教師團、青年懇談會等青年團體中進行活動。1940年1月,早稻田大學、明治大學的學生在東亞聯盟協會的支持下,召開東亞學生聯盟準備會。東亞聯盟協會關西事務所在京都的各大學舉辦演講會 。有的學校還成立了類似東亞聯盟協會的學生組織,1940年6月,東京以及關西地區的大約20所大學,成立了東亞學生聯盟。學生們利用各種研究會、討論會宣傳東亞聯盟的理念,還在暑假期間組織赴中國東北考察,到北海道等地進行宣傳活動。

東亞聯盟協會成立之初,《東亞聯盟》幾乎每期都在顯要的位置上,刊登石原莞爾的著述。石原莞爾所著的《東亞聯盟建設要綱》是協會會員的必讀之書,該書1939年8月首次出版,到1941年已經被「重印6次,翻譯成漢、蒙、鮮等多種文字,發行近20萬冊」 。中山優、宮崎正義、安藤敏夫等人的文章,也頻頻刊登在《東亞聯盟》上。這一時期《東亞聯盟》刊載的文章,多涉及政治方面的內容,對近衛三原則顯示出非常高的熱情。



其次,協會大量網羅贊成東亞聯盟論者,企圖使協會成為政治性團體,實現石原莞爾的政治理想。東亞聯盟協會成立之初,一直淡化政治色彩,強調東亞聯盟運動是文化運動,以民間運動的形式,配合政府的對外政策,「根據東亞聯盟的主張,統一國內的思想」 ,促進中日戰爭的早日解決。但是,從1940年中期開始,石原莞爾提出運動的新任務是昭和維新,即「以整個東亞為單位,依靠內外一途的革新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東亞諸民族的一切力量,準備世界最後決戰的勝利」 。為完成昭和維新的任務,石原莞爾提出要「擴大、組織同志網,並使之強化」 ,他認為上得天皇信任,下能綜合領導民意的政治組織是與日本「國體」相適應的,準備把協會發展成政治團體。


石原莞爾這時東亞聯盟運動向政治方向發展,是因為他認為「實現東亞諸民族的大同團結,結成東亞聯盟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汪精衛在南京建立了偽國民政府後,提出採用東亞聯盟論作為和平運動的理論基礎。石原認為歐美帝國主義在東亞的勢力已經衰退,按照東亞聯盟論實現日中提攜的時機已經成熟,這也是實現其政治理想的好機會。


1940年10月,東亞聯盟協會第一次全國支部代表會議在京都召開。日本國內有17個支部以及東京、關西兩個事務所的44名代表參加。在這次會議上,制定了東亞聯盟協會的新宣言、新會員制度。宣言強調東亞聯盟運動今後向政治方向發展,要進一步擴大、強化「同志網」,增強協會的影響力。

再次,組織促進東亞聯盟議員聯盟,為汪精衛偽國民政府撐腰打氣。1940年12月,以眾議院議員、日本東亞聯盟協會會員木村武雄為首,組成了促進東亞聯盟議員聯盟,有130名眾議院議員和25名貴族院議員參加 。議員聯盟聚集了當時日本諸多的政治家,他們主張中日兩國應按照東亞聯盟的辦法解決爭端,早日實現中日和平。


1941年1月,木村武雄組織促進東亞聯盟議員聯盟訪華團,企圖通過訪問中國的活動,一方面「了解中國開展東亞聯盟運動的狀況,了解中國同志的熱情」 ,為汪偽的東亞聯盟運動打氣;另一方面增強議員聯盟在日本國內的影響,擴大議員聯盟的活動。議員聯盟代表團分別到南京、廣東等地訪問,與南京政府的軍政要人進行了會談。他們希望汪精衛偽國民政府開展的東亞聯盟運動,能在消除中國人民的抗日鬥志,擴大東亞聯盟論的影響,儘早結束中日戰爭方面發揮作用。


議員聯盟成員在與汪精衛偽國民政府會談中,依照聯盟論的內容,認為「國防共同」是建立東亞聯盟的首要條件,「政治獨立」並非那麼重要。可是,汪精衛集團為了表明自己是代表國民黨正統,其政權是「合法」的,與日本處於平等的地位,把「政治獨立」放在了諸條件的首位,雙方在如何看待「政治獨立」上發生分歧。汪精衛政權作為日本的傀儡,力圖通過表面上的獨立,爭取一點面子。而議員聯盟訪問團卻認為,中國人能力低下,中國根本不可能具有完全的獨立和政治自由。汪精衛雖然對東亞聯盟議員聯盟訪華團的看法有異議,但是,為了討日本人的歡心,汪精衛集團在闡述「政治獨立」時,特彆強調日本比中國先進,在東亞居於領導地位,他們尊重日本的領導。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計劃將國內的「興亞」團體統一起來,準備把東亞聯盟協會統一到大政翼贊會的外圍組織之中。1941年2月17日,東亞聯盟協會第二次全國支部代表會議在東京召開。協會認為中國東亞聯盟運動的開展,證明了東亞聯盟已經深得中國人的理解,對解決中日戰爭具有重要作用。現在政府鑒於世界形勢的發展,要統一國內輿論,統一國內「興亞」團體,東亞聯盟協會對此沒有異議,應欣然參加統一的團體。1941年7月大日本興亞同盟成立,東亞聯盟協會因改組後的興亞同盟綱領沒有明確採用東亞聯盟為指導綱領,而產生了不滿,拒絕參加。經過東亞聯盟協會與大日本興亞同盟反覆的討價還價,決定協會「作為思想運動團體……向昭和維新運動邁進。興亞運動部門以此來統一興亞同盟」 ,東亞聯盟協會改稱東亞聯盟同志會。


東亞聯盟協會改稱東亞聯盟同志會後,日本國內由於長期的戰爭,人民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對戰爭不滿的言論有越來越多,東亞聯盟協會這時主要是宣傳國民應過最艱苦的生活。在其刊物《東亞聯盟》雜誌上,大量發表國民不吃糖和粳米,吃粗米、不坐坐墊,更有利於健康的文章。東亞聯盟同志會的成員開始研究民間療法,還積極宣傳改良農業技術增加糧食生產,以增強日本應付長期戰爭的實力。這時的東亞聯盟運動宣傳的側重點雖有所改變,但是其支持侵略戰爭、維護日本侵略權益的本質沒有變。


編輯 |胡一舟 閆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太平天國後期王侯爵位泛濫,封王竟達2700餘人?
達達尼爾海峽突擊戰:達達尼爾海峽突擊戰:一戰時期丘吉爾的成名之戰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