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瓊州教育繪美景 而立之年再出發

瓊州教育繪美景 而立之年再出發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寫好教育奮進之筆

本報訊(記者 李澈)春光明媚,潮平海闊。4月13日,海南,這片全國最大的改革「試驗田」,迎來了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的「生日」。30年里,曾經封閉、落後的海島,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同樣日新月異的,是海南的教育事業。

22.75%和82.5%、53.72%和102.83%、17.93%和90.6%、4.56%和39.92%、4和20,這幾組數字,分別是1988年和2017年,海南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以及省內高校數量。對比之下,變化自不待言。

與各學段入學率一樣持續攀升的,是海南在教育領域的投入。據海南省教育廳統計,過去5年,海南在教育領域的投入超過1279億元,是1988年至2012年間總投入的1.6倍。

受制於發展時間短、基礎薄弱,海南教育的家底並不殷實,海南教育人也從不諱談這一點。在「小財政」辦「大教育」的發展理念下,海南建省30年來,教育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基本建成了覆蓋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教育公平紮實推進,教育質量明顯提高,教育結構明顯優化,教育特色日益凸顯,全省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主要教育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9個縣(市、區)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群眾教育滿意度大幅提升。

2017年,地處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瓊中中學迎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當地邀請華中師範大學「託管」學校,並向全國公開引進了6名優秀校長、26名學科骨幹教師,通過培訓、輪崗交流等方式加快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學校中考綜合評價指數全省排名從2012年的第15位躍升至2017年的第7位。

這樣的變化得益於海南自2016年開始實施的「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截至目前,海南已引進或正在洽談的合作辦學項目已達53個,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華附中等名校紛紛來瓊辦學,優質教育資源將延伸到每一個市縣。

對於與「優質」一體兩翼,共同驅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另一「翼」——「公平」,海南同樣常抓不懈——通過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為邊遠貧困地區和山區的孩子提供優質學位5.5萬多個;通過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免費、劃片、就近入學,令13.28萬名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通過全面實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令全省「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達到87%……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後,海南籌措了3億多元教育資助資金,出台了《海南省教育精準扶貧行動計劃(2016—2018年)》《海南省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等10多項文件,確立了「全上學、全資助、上好學、促成長」教育精準扶貧12字目標,制定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蓋特惠性資助政策,有力保障了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不會因貧失學。

職業教育是海南一張亮麗的名片。在脫貧攻堅中,海南充分發揮了職業教育的優勢,在全國率先免除中職學生學費、率先給予中等職業學校畢業升入高等職業院校就讀學生的學費補助。聚焦熱帶農業、旅遊酒店、健康養生、黎錦編織等特色產業,使職教吸引力不斷增強。

身處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從一開始就寫在了海南教育的基因里。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兩免一補」政策;率先免除中職學生學費,給予中職畢業升入高職院校就讀的學生學費補助;率先統一城鄉教師工資標準,拉平教師與公務員的收入差距;構建了貫穿學前到本科教育階段的生均財政撥款制度體系,成為全國率先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覆蓋的省份之一……海南教育的不少創新之舉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與創新一樣寫在海南教育基因里的,還有「開放」二字。2017年秋季,海南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正式招生。圍繞海南打造「國際旅遊島」的定位,學院定位於引入國外先進理念,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旅遊政策與公共服務的高水平旅遊業管理人才。目前,海南高校與國外及港澳台地區共406所高校建立了友好院校關係,藉助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等平台,海南教育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全面拓展。

「海南教育要在新時代有新作為。」海南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說,海南教育系統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用改革和開放的思維來推進海南教育,為海南教育上水平、上質量提供引擎和動力。

乘著新時代的東風,海南教育定將劈波斬浪,譜寫南海之濱的教育新篇。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4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牛津大學:中國羅德學者講述中國故事
李克強總理:深入推進教育文化體育等改革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