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你被大數據宰過么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你被大數據宰過么

「大數據」突然成了殺熟的工具: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在平台上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最初源於微博上名為「廖師傅廖師傅」的微博吐槽,說自己通過某個旅行網站訂了常出差的酒店,長年都是同一個價格。但是有次發現用自己賬號訂的價格和朋友賬號的不一樣,自己的反而更貴!

後來很多網友也去驗證,紛紛吐槽原來自己也遭遇了同樣的現象。他和同事打同一條路線的車,發現自己常用的叫車軟體就比同事的價格貴,平均貴了七八元!甚至有些公司老闆秘書們也發現,由於老闆經常出差,訂同樣房的價格比員工賬號訂的更貴。「大數據殺熟」成了人人憤慨的現象。

大數據殺熟以前叫「價格歧視」。商業公司試圖對消費者差異定價的行徑,早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就廣泛地存在。十多年前,在互聯網經濟興起的最初時期就出現了某些客戶利用大數據「殺熟」。那時受到很大關注的一個事件莫過於「亞馬遜殺熟」事件。有一位用戶曾曝光,在他刪除了瀏覽器cookies後,之前瀏覽過的DVD商品售價從26.24美元降到了22.74美元。

消費者為什麼會對「殺熟」事件如此痛恨?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消費者感到自己「被欺騙了」。試想,我們對一個某品牌或產品「忠心耿耿」,每次都選擇該品牌,到後來竟然發現自己受到的價格待遇還不如一個新用戶!老用戶被宰割了一刀,自然會感到憤怒。就像最近Facebook的泄露用戶資料事件,令扎克伯克和Facebook「有點煩惱」。用戶發現自己無意分享的數據,未經自己的同意竟被利用其他用途,感到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權。

大數據殺熟對於企業來說是好還是壞呢?短期來看,企業確實能夠利用用戶的消費習慣賺取更多的額外利潤。但從長遠來看卻是透支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與忠誠,最後損失的還是企業本身。正所謂「欠的,總是要還的」。

大數據更像一把「雙刃劍」,要看企業如何去利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費習慣,根據大數據的情況進行個性化推薦或者利用大數據更好地提升企業效率,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對消費者和企業本身來說都是雙贏的好事。但是需要注意什麼呢?平台在採用用戶信息進行不同用途的時候,不能傷害用戶的感情和侵犯對應的隱私權。消費者是你的衣食父母,不能砸了自己以後的飯碗。

其實,大數據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利用大數據「殺熟」的平台。所謂千人千面,就是要用大數據為人們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而不是用技術作惡,為自己謀取利益。互聯網下半場,如何深度挖掘、合理利用大數據,保護人們的隱私,是企業應該考慮的重中之重。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生4567全球精選時裝 的精彩文章:

春天凹造型的利器,誰的衣櫥里會沒有一件牛仔外套呢

TAG:三生4567全球精選時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