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打敗強盛一時的太平軍只用了一個毫不起眼的辦法

曾國藩打敗強盛一時的太平軍只用了一個毫不起眼的辦法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揭竿而起,清末最聲勢浩大的一場農民起義揭開序幕,雖然披著宗教的外衣但是他們在最開始呈現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將腐朽的清王朝打得搖搖欲墜。之後一直打到了南京並且改作天京當作了太平天國的首都。

而清政府為了應對這群長毛,儘管動員了很多軍隊但都是屢戰屢敗,無奈之下只得讓地方重新辦起了團練。而其中有一個秀才組織了一群以湖南人為主,相鄰關係組成的軍隊,這支軍隊將成為日後平定太平軍的主力。這就是湘軍,那個秀才便是晚清後來最有權勢的人物,曾國藩。

什麼是湘軍?當不可一世的八旗勁旅腐化墮落,綠營兵又無作戰能力,清政府不得不依靠地方團練武裝來對付太平軍。曾國藩創立獨特的地方團練——湘軍,招募的是家鄉子弟兵。輔以「忠孝」的儒家理念,加上師生、同鄉的感情紐帶,迅速動員出一支凝聚力極強的軍隊,效率不可謂不驚人。湘軍的將官多來自當時科舉制度下的知識分子,兵員取自在資本主義經濟浪潮侵襲下、農村破產後的大量富餘勞動力,這就形成了湘軍的最大特點——儒生帶鄉奴,組織指揮系統明確,不同於後來被裹挾的太平軍,戰場上不會一觸即潰。

曾國藩

這種(招兵的)做法形成了湘軍的指揮體系——三級指揮體系,首先是大帥曾國藩,第二個是營官,營官管士兵,不能越級指揮,戰時有很多好處。如果打敗了以後,曾國藩有一條原則,這支部隊打敗了馬上就地解散,如果營官死在戰場上,士兵沒有把他救下來,這支部隊同樣就地解散。打勝仗呢?再給得勝的營官名額、銀子,可以回鄉再招,一個營變成兩個營,兩個營變成三個營,部隊就在打勝仗中成長起來了。打勝仗的部隊越打越多,打敗仗的部隊立即就消亡,這就是湘軍的做法。

由於曾國藩崇尚「守拙」,那麼這恰恰是他的智慧之處、成功之處。他所統率的湘軍每到一處便修牆挖壕、安營紮寨、步步為營,將進攻任務變成防守任務,一點點地蠶食著太平天國控制的區域,是為步步為贏,達到「致人而不致於人」的目的,這便是「結硬寨」,很重視紮營與守營。

湘軍攻城經常性地用時整年,而不是兩三個月,通過挖壕溝圍城,斷敵糧道、斷敵補給,有必要時進行圍敵打援,方法很笨,但非常有效,這就是「打呆仗」。 曾國藩的戰術簡單,便於執行,效果確實非常的好,令老對手石達開和陳玉成、李秀成均無可奈何。其戰略也簡單明了,就是控制住長江一線,主要是長江中上游。因為全國經濟中心在江南,控制住長江一線便防止了南北分裂,保持政令暢通。太平天國可以佔據長江下游的南京、九江、安慶,但絕對不能佔據上游的武昌、荊州。三國末期,晉國依靠益州、荊州沿江而下一舉滅吳;宋朝末年,元軍攻佔襄陽,順江而下終滅南宋便是最好的證明。所以沿江向東發展成為其基本戰略——牢牢佔據長江上游的城鎮,穩固後方,再徐圖緩進,攻佔南京,滅亡太平天國。

曾國藩

正是這簡單的戰術運用和戰略思想,反映出了極其強悍的曾國藩和他的湘軍。1864年,曾國藩指揮他的湘軍攻克天京,歷時14年、勢力遍布18省、攻克城池600餘座的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宣告失敗。

曾國藩也作為近代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而載入史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漲知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虎豹騎的統領 深得曹操信任可惜英年早逝 之後再也沒選過繼任者
慘被遺忘的東吳名將歷經三代因為資歷老曾經看不起周瑜

TAG:漲知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