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敘利亞局勢:美國開打 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敘周邊力量對比

解讀敘利亞局勢:美國開打 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敘周邊力量對比

當地時間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敘利亞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發表講話,宣布對敘利亞實施打擊。此後不久,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傳來數聲爆炸聲,爆炸區燃起煙霧。

美軍從驅逐艦上發射戰斧導彈。(圖/美國海軍)

敘利亞電視台說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發動了侵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分表宣布,已經授權對敘利亞進行打擊。而美聯社報道指出,特朗普說,將持續對敘利亞進行轟炸,直到敘利亞政府停止使用化武攻擊。

日前美國等西方國家嚴厲指責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攻擊平民,英法等國家支持美國對敘利亞政府軍發動軍事打擊,俄羅斯宣布其在地中海東部的潛艇處於一級戰備狀態,在敘利亞的防空導彈系統也已啟動,美俄似乎已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戰爭看起來一觸即發。美俄衝突的走向讓全世界都開始擔憂,兩個冷戰時期的對手是否會打破冷戰禁忌,直接陷入不可逆轉的熱戰。對於中東地區來說,美俄如果徹底交惡將使敘利亞問題的解決和地區反恐變得更加困難。當前形勢的確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和極大的風險,但美俄之間同樣存在一些基本的默契以及對地區和世界形勢的共同認知,這會對美俄各自的決策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避免雙方發生直接的大規模衝突。

首先,雖然特朗普執政以來,美俄關係持續惡化,但特朗普卻試圖在對俄關係上表現出一種曖昧或模糊的態度,若不是受限於「通俄門」調查的影響,特朗普一直希望與普京發展良好的合作關係,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敘利亞問題,因此美國在對待敘利亞問題的態度也一直小心謹慎。2017年4月美國對敘利亞軍用機場發動軍事打擊之前,美國也提前知會俄羅斯,防止造成俄方人員傷亡而導致美俄衝突升級。當前美國政府的難點在於如何加強對敘利亞政府軍的打擊,阻止尚未得到證實的化學武器攻擊再次發生,但同時防止與俄羅斯發生正面的大規模衝突。無論是特朗普本人,還是美俄決策圈中的理性人士都不願看到美俄徹底交惡的局面出現,因此美國處於一種前後兩難的狀態。美國和西方國家認識到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已經處於強弩之末,很難通過發動有限的空中打擊實現任何戰略目標。

其次,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影響無處不在,並且是打擊「伊斯蘭國」、穩定中東局勢的重要力量。如果在此時對敘利亞發動傷筋動骨的打擊,不但無助於解決敘利亞問題,反而使得美國更加難以從敘利亞和打擊「伊斯蘭國」的難題中脫身。這有悖於特朗普一直希望減少美國對外軍事干涉的原則,並且敘利亞問題在特朗普看來,遠遠算不上美國在海外的核心利益,這種一以貫之的觀點將限制美國在這一問題上主動升級。即使美國政府充斥著蓬佩奧、博爾頓等鷹派人物,特朗普本人的意願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美國採取冒險政策的傾向。

最後,從美國的全球戰略來看,敘利亞問題的惡化將影響特朗普其它更加重要的施政目標,例如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準備正在逼近的朝核談判等。中美關係和美俄關係的惡化意味著中俄將更進一步靠近,美國如果帶領英法等歐洲國家與俄羅斯對抗,意味著歐洲可能再次陷入「冷戰」。如果深入捲入敘利亞問題,美國將不得不分散其戰略關注點和力量,弱化美國在亞太的軍事部署。因此,敘利亞問題與俄交惡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導致美國在特朗普看來更加重要的問題上陷入被動。為了不能證實的化武攻擊陷入這些麻煩,將成為美國自小布希發動兩場戰爭後最大的戰略敗筆。

以上這些比較確定的潛在風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當前存在的不確定性,這能夠解釋為什麼特朗普在敘利亞問題上的推特言論看起來如此前後矛盾,即使歐洲盟國堅決支持美國採取軍事行動,但一向不信任盟國的特朗普勢必考慮是否值得為了所謂的西方民主國家領袖的責任,打亂自己的戰略規劃。因此,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美國選擇性地對一些重要軍事設施進行空中打擊,選擇的標準是避免與俄羅斯發生正面衝突。

美國的軍事打擊範圍和力度只能在短期內削弱敘利亞政府的軍事力量,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敘利亞及周邊地區的力量對比,這意味著除非訴諸全面戰爭,否則美國的戰術性打擊和強硬的政策宣示很難影響敘利亞問題的走勢。從長期來看,美國事實上只有兩個選擇,一是不惜與俄羅斯徹底攤牌,對敘利亞進行全面軍事打擊,這也許可以阻止化武攻擊再次出現,但結果是美歐與俄羅斯在敘利亞和「伊斯蘭國」等地區安全問題上進行長期對抗。這一做法最好的結果是像冷戰一樣,美俄藉助各自在敘利亞及中東地區的追隨者發動無休止的代理人戰爭,這顯然不是特朗普傾向的政策結果。另一選擇是與俄羅斯通過各種渠道實現諒解和有效溝通,而不是藉助沒有得到證實的證據加深美俄之間已經極其嚴重的相互敵對。能否實現這個結果取決於特朗普能否調和國內各種政治力量,緩和對俄羅斯的敵對情緒。

(齊皓,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最年輕諾獎得主6年後重返祖國 曾遭遇暗殺險些喪命
港澳這五年:法治奠定「一國兩制」規範基石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