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個秘笈讓你的孩子不再發飆

5個秘笈讓你的孩子不再發飆

5秒讀完全文:

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都是正常的

五種有效控制情緒的方法

閱讀時間:8分鐘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美國也有一句話說,生活是10%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加上90%的如何去面對。我們每天面對的各種問題都會使我們的情緒產生波動,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疲勞、孩子的教育很多時候讓我們喘不過氣來。情緒化不僅傷身傷神,而且還會導致工作學習效率低下,更能影響我們和家人朋友和他人的相處。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對我們自己還是孩子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一課。特別是孩子,在他們眼中大人如何面對、調節情緒對他們學會認識自己的各種情緒以及積極地應對處理消極情緒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我們美國教育漫談發起了21天不吼孩子的打卡活動,就是為了鼓勵大家使孩子能看到成年人如何控制情緒,改變自身的心態來應對每一天的挑戰。可是21天不吼孩子說說很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面對熊孩子不斷挑戰底線、面對各種拖拉磨蹭、消磨耐心的行為還要努力壓制自己的怒火,要沉著冷靜地面對突發問題,真是艱難啊!!!

可是成年人一般都能找到緩解自己情緒的方法,對孩子來說就比較困難了,今天就來和大家談談如何引導和幫助孩子控制情緒,也希望大家能夠從中得到啟發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各種情緒都是正常的,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情緒導致的行為才有好壞之分。打個比方說,孩子在比賽中沒有獲得理想的成績,生氣沮喪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接受的,如果孩子把生氣和沮喪化為動力再接再厲,那麼這樣的情緒就是產生積極作用的,但孩子因為生氣沮喪亂砸東西或者做出其他負面的行為,那麼這樣的情緒對孩子來說就是消極的。

教孩子認識各種情緒和分辨哪些情緒可能會對學習生活造成困擾,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圖表、圖片等視覺輔助手段來提高孩子對情緒的認知的自我調節。小鹿老師曾經就給大家分享過一張情緒溫度計的海報,類似的還有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用不同顏色和標示來代表情緒。藍色表示需要休息,綠色表示是正常狀態,黃色表示需要注意了,紅色表示需要停下來調節情緒。這些圖畫都可以非常直觀地讓孩子意識到各種情緒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影響:

接下來,我就和大家來分享幾種可以有效控制情緒的方法。我把這些方法大致分為5類,每一類都會推薦一些分別適合和孩子一起嘗試的做法以及網路上找到的圖片,供大家參考:

自我舒緩 Self-soothing

自我舒緩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控制方法,這類方法的特點就是調用五種感官去緩解自己的情緒。五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

視覺:最簡單的方式是運用一些圖片使孩子想像一個可以平靜下來的地方,比如大海的圖片、下雨的圖片、小動物擁抱的圖片等等,也可以使用一面小鏡子讓孩子看見自己消極情緒時的面部表情,幫助孩子冷靜下來。

很多美國老師在教室里使用到的「冷靜瓶」或者「冷靜罐」也是一種很好的利用視覺幫助孩子平復情緒的神器,其中的原理與水晶球和火山燈差不多。做法也很簡單,選一個瓶子,裡面注入水或者是洗潔精洗手液等液體,再放上帶亮片的液體膠水和些許孩子喜歡的小裝飾或者甚至小玩具。

孩子在遇到情緒瓶頸時,可以晃動瓶子然後觀察瓶子里的物件漸漸地沉澱下來。如果沒有辦法自己做的話用水晶球和火山燈也可以代替,不過和孩子一起製作「冷靜瓶」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

在水瓶里裝上貝殼、沙子、橡皮圈、紐扣、玩偶等等,簡直又有創意又夢幻!

聽覺:讓孩子聽平靜舒緩的音樂,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聲音,比如浪花聲、雨聲、蟲鳴聲等等。

嗅覺:給孩子聞一些具有特殊香味使人心神寧靜的物品,比如茶葉、薰衣草、木頭、有香味的蠟燭、精油等等。有的孩子可能對一些味道比較敏感,所以在對香味的選擇上要先和孩子一起溝通探索一下。

味覺:在美國的學校里為了避免過敏的現象出現,一般老師都不能隨意給孩子吃東西,但是在家裡可以嘗試給孩子一些味覺上的刺激來使孩子平復心情,比如薄荷、很酸的糖果、清涼糖或者一些不含咖啡因的花草茶等等。

觸覺:讓孩子觸摸柔軟的毛絨玩具,或者使用減壓玩具,比如發泄球。也可以嘗試用橡皮泥,或者月球沙。給大家介紹一種最近在美國孩子中間很流行的粘液slime,很多孩子喜歡這種粘液涼涼的軟綿的觸感,在家裡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當然,我認為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時擁抱是最好的觸覺舒緩方式~

分散注意力 Distraction

這類辦法顧名思義就是轉移注意力,在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可以建議孩子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來讓自己的情緒得到休息,並且將注意力放在一些有趣好玩積極的事情上,比如做親子遊戲、散步、運動、看電影、填色、讀書等等。曾經火爆一時的填色書就是最好的例子,有研究表明塗色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

感知情緒 Emotional awareness

有些時候比起逃避自己的情緒,直面消極的情緒可能更有效地幫助我們解脫出來。感知情緒是通過工具把真實的情緒表達出來。你可以給孩子筆和紙把自己的情緒通過文字或者畫筆展現出來,但孩子無法闡述自己的情緒時也可以用情緒圖譜讓孩子指認出此時的情緒。此類方法的目的是指導孩子在遇到情緒問題時能夠主動地和他人溝通,解釋自己的情緒。

正念練習Mindfulness

正念的意思是用心去感受,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佛教的一種修行,但是現在更為廣闊地理解為集中注意力對自身當下的感知。正念練習包括各種呼吸運氣,冥想,瑜伽等緩解身心的練習。

在美國的很多學校,正念練習也被有創意的老師們做成了好玩又實用的情緒管理工具。比如拿深呼吸來說,可以讓孩子吹泡泡,吹風車,吹羽毛,或者讓孩子想像在吹生日蠟燭、吹蒲公英等等。之前在群里也和大家分享過一些有趣的瑜伽姿勢,和孩子一起練習可以有效地控制情緒,達到身心舒暢的目的。

第三個是一個專門為孩子設計的練習冥想和呼吸的app,叫做:stop,breathe & think kids。

在這個應用中孩子可以和小動物或者其中設計的有趣主人公一起練習呼吸。

其他幫助

在面對情緒問題時,可以鼓勵孩子和朋友、老師或者家人訴說,還可以尋求其他值得信賴的專業的幫助。在美國的很多學校都有school counselor或者社工,類似於心理輔導老師,他們樂於幫助孩子疏導情緒解決社交情緒上的困惑。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也可以用過閱讀書籍文獻、參加培訓、學習講座來提高自己對情緒管理和兒童心理的認識。

以上五種方法可以分開使用也可以一起並用, 在美國課堂里很多老師都會設置一個安靜角或者冷靜區,給孩子提供一系列的情緒管理用具,看看大家能否火眼金睛地找出文章中介紹的一些小物品:

引導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技能不知大家get到了嗎?歡迎大家嘗試並在留言區和我們分享您的心得體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教育漫談 的精彩文章:

TAG:美國教育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