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個叫小斗嶺的地方

那個叫小斗嶺的地方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那個叫小斗嶺的地方

看到消息,修水四中即將要搬遷到縣城了。四中本來在渣津鎮的小斗嶺上,是我工作的第一所學校,最初四年在那裡度過。已經很久沒有回到小斗嶺看看了,而將來的四中再也不是以前的四中,小斗嶺也將面臨一次重大的變遷。

初上小斗嶺

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各種就業設想都未果後,我的檔案被打回到了老家,派遣證至今還保留著。回到家裡後,也不知道往何處分配,漫漫暑假就在家裡傻傻等著消息。時任縣教育局長是老爸以前共事過的一個熟人,於是跟他打了一個招呼,城區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是希望能分到一所高中。然而父親是一個一輩子也不願意求人的人,雖然跟局長說了一句,但是畢竟不是很有把握,也不曾送上任何禮品。最終能到什麼地方,只能等著。

八月底,某日在街道上閑逛,我突然遇到一個大學校友,他是中文系的,宿舍在我們樓上,放假回家曾經坐同一輛車,所以算混了個臉熟。從他這裡才知道我已經被分配下去,和他同在修水四中,位於縣域西部的一所高中。而且聽他說學校已經召開了開學工作會,正在分配教學任務呢。聽到如此這般,我第二天便趕往離縣城有四十多公里外的小斗嶺。

早前得知一個同系校友就在四中工作,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四中,我只有投奔點頭之交的他了。見到余師兄時,他正在做飯。得知我的情況,他當即就放下鍋鏟,帶著我找班主任聘課。學校當時實行的是聘任制---學校聘任班主任,班主任再聘任科任老師。在他的熱心協調下,我終於成功聘到了兩個高一班級的課,一個重點班,一個普通班。

老鄉畢業,把幾屆同系的兄弟姐妹召集拍照留念,結果我去到身邊師兄同一所學校

「四人幫」

開學後,得知當年一共有五個從師專分過來的新老師,還有三個中文的,都是男的,還有一個女的化學老師。由於學校住房緊張,我們四個,振宇、能、王劍和我,只能住一間房,而且是租住在校外的民房。那房間上面有一個天台,於是我們幾個經常在那裡曬太陽望風景。初次進入職場,大家在一起正好相互有個照應,每天回來通報教學新鮮事。一開始我們吃飯一是個大問題,學校沒有教工食堂,因為單身漢並不多。於是我們就在校門口的小飯館包餐點菜,時常湊在一起加餐。幾個月後,陸續能和劍先找到房子搬出去了,我和雷振宇一起挪到了校內的一間舊辦公室,又一起「同居」了半年。還記得我們請五班的孩子幫忙搬東西,禮數周全的他們竟然給我們每人送了一本影集,上面寫著「喬遷之喜」,還放了一掛鞭炮。那半年,伙食基本上都是振宇操持。他雖然身高體壯,卻是一個做事耐心的人,飯菜弄得挺香,特別是他從家帶來的煙熏臘肉特別美味。

這珍貴的影集我還留存著

能的家離學校最近,也熟悉本地情況。他是一個時尚達人,他第一個買高幫皮靴,第一個買皮衣,第一個買摩托車。他上課的樣子極其有趣,站在講台的邊沿,身子向前傾斜,一副看似要倒卻怎麼都不會摔倒的樣子。某日,我們仨惡作劇,在沒有事先告知的情況下搬著椅子坐在了教室後面。看到「不懷好意」的我們,他趕也沒法趕,只好哭笑不得地上課,我們三個就在後面樂不可支地欣賞他上課獨特的站姿。最喜歡聽阿能唱歌,因為他唱歌絕對跑調,而他又很喜歡哼唱。只要他一開口,我就笑得不行。

我最先調離,後來能和劍也陸續離開,現在只有振宇兄留守小斗嶺,前兩年還看到他因為紮根鄉村20年而被表彰。而現在,他也終於進城了。

這不是「四人幫」,猜猜誰是「能」,後面的牌子是我們豎起來的

小斗嶺的風景

我曾經給大學同學寫信描述了我所在的小斗嶺。小斗嶺形似一個島嶼,地形比較奇怪。好像是一個壘砌的土台,或者一塊黃土高坡,上面是平坦的。穿越小斗嶺的公路要在一頭上坡,另一頭下坡,貫穿東西。而土台的南北,下面是小河。一邊是一條河,另一半應該是一條溪。所以在小斗嶺上的視野是非常開闊的。

小斗嶺上除了四中,還有一家已經關門的茶廠,還有不少的農戶。有大片的莊稼地,有一片樹林,有一條筆直的公路。

黃昏,吃完晚飯之後,我們時常在學校周邊散步。那些路,我們不知道走過了多少次。我們有意識地走不同的路,終於把遍布小斗嶺的大路小徑都走了個遍。

記得春日看綠草,夏日到溪邊,秋日晒暖陽,冬日踏雪地。

春日,在小斗嶺後的小溪旁漫步

遇到一群孩子,看到我們拍照,說,「我也要拍一個。」後來,我洗了幾張,送給他們家人。那時候拍照還不是那麼方便,用膠捲。

一起成長的學生們

第一班弟子是實習的時候教過一個月的學生。不過正式的入室弟子是四中的那兩個班,一班和五班。

校領導得知我家在縣城,開始並沒有看好我。因為根據他們的經驗,縣城來的年輕人一般都呆不長久,要麼考研出去讀書,要麼過一兩年就調去縣城。開學大會我沒有到他們還以為我不來了。我一開始並沒有考研的打算,而調進城就比登天還難,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走。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是認真工作的。過了一段時間,終於有人說,「這個年輕人跟以前的不一樣。」其實,我原本就在鄉村長大。

那時候要用鐵筆鐵板刻寫蠟紙來印製試卷,我會經常刻印題目給沒有什麼資料做的學生們練習。刻到手上起了繭子。

四中地處農村,學生基本上都是農家子弟,大多質樸單純,而且來自困難家庭的學生很多,有一些同學讀著讀著就退學了。曼同學,現在是大學教師,也險些退學打工去了。

還記得一個學生跟我說過:「從來沒有聽過這麼讀英語的。」也不是我的口語多漂亮,只能說明農村初中的英語師資力量相當薄弱,他們極少遇到專業畢業的老師。我試著教他們唱英語歌,他們至今還記得YESTERDAY ONCE MORE。

和振宇同教五班,我們曾帶著五班的孩子出遊,帶著乾糧,步行到十多公里外的一個大型發電站參觀。

比學生大不了幾歲,常常以兄長自居,和他們的關係也不錯。課後總是會有一些學生到我的宿舍「人境廬」和我聊天談心。而新平同學在我宿舍看到的「天道酬勤」四個字至今還沒有忘記。

四中當時是縣重點,還是有一部分優質生源,老師們也用心工作,每年有不少學生考上大學,應屆沒上補習一年或兩年也上了不少。

畢竟是第一屆弟子,他們的名字我還記得很清楚:木桂、官印、留琴、慧琴、胡富、訓武、曼萍、美林、叮波、王芳、吳輝、海南、榮華、金華、新平、優弦、白榮……好吧,原諒我不能全部列出來,不然成了花名冊。

這是跟振宇兄同居半年的一間辦公室

?????????瑣事若干

我在小斗嶺的時候,四中是一所完全中學,只不過初中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而高中當時一個年級有六個班。後來我得知,小斗嶺還有一間附屬小學,當然學生不是很多。也算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了。不僅如此,小斗嶺的歷史還很輝煌,最初創辦的是一所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歷時十五載。在1980年轉為普通高中,名為小斗嶺中學,後改名修水縣第四中學。

我就讀的高中和小斗嶺是同一層次的學校,當時和縣內另一所同層次的高中搞高三的聯考競賽。我早就聽說過小斗嶺的名字了,想不到我成了這裡的老師。參加工作後第一次隨份子喝喜酒,讓我有了真正成人的感覺。

我在四中的幾年正是四中快速發展的幾年,生源還可以,成績也逐漸有起色,聲譽也在縣內高漲。除了一中,就是四中。大家也幹勁十足,總想和縣城的一中好好競爭一下。每年八九月,大紅的高考喜報總是貼滿了校門口的圍牆。

還記得第一個月的工資是550元,還未畢業的師弟師妹聽說這個數字後驚嘆一聲:「那麼多錢啊!」

那時的路還沒有柏油,塵土飛揚。學校的條件也比較簡陋,不過也有自己的元旦晚會,有人唱著「走進新時代」。

那個時候小斗嶺就一部電話。後來,為了婚姻問題我也裝了一部電話,花了600元。

那時候沒有什麼電腦,振宇買了一台,主要是幫學校處理一些文字材料,列印試卷。網路,根本還沒有。

當年和李隊長等人曾創辦了一個英語角,甚至還做了一個牌子插在花壇邊。記得縣報記者來採訪過,拍了一張照片發在報紙上。

小斗嶺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打麻將的人很多。我起初只是看看,一是不怎麼會,二是心痛錢。後來也慢慢跟大家玩,小賭幾塊。想來在麻將桌上也揮霍了不少時間。

那幾年,《心太軟》很火,「神鵰俠侶」是在別人家看的。

告別小斗嶺

起初根本沒有考研的打算,總覺得自己學的對付高中教學沒什麼問題的,也不想再深造。因此,一開始我還替考研的同事代課,同時教三個班。後來到九江見到大學同學梅華,他正在準備考研的事情。了解一些外面的情況後,我也動了這個念頭。也許是因為在小斗嶺呆了兩年,已經想到怎麼離開了,讀書是一條路吧。學校當然不支持,但是也沒有怎麼強烈反對。準備考研的那段時間我至今還記憶猶新,我可以一下課就到房間拿起書本開始學習,我會為浪費幾分鐘而難受。第一年,準備不足,分數不是很理想,但是我非常滿意,鬥志更旺,準備第二年再大幹一場。熱情高漲的我甚至在1997年的夏天只身前往北京,到所報考的大學打探一些信息,我甚至找到了專業導師家裡。詢問了頭年的考試成績,他還鼓勵了我,讓我信心倍增。

然而,考研之路卻沒有走通。1998年,國家出台了新政策,我無法報考心目中的學校,沒有了考試機會。就這樣,我只能全心全意地教好高三的孩子了。還好,第一屆畢業的學生考得不錯,於是接著帶高三,而且一帶就是三個班。

大家散步閑談的時候,逐漸說到走出小斗嶺的話題。下一步自然是進城,可是進城難如登天。記得有一位老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調進了縣政府,他說已經在嶺上八年了。那麼我們呢,也要八年嗎,八年後能離開這裡嗎?當時進城相當難,到其他單位我又沒有什麼路子。

然而,就在第四年,我卻幾乎沒有費什麼周折就進了城。那一年,縣裡的師範學校轉為縣辦高級中學,需要從其他中學選調一批高中老師。師範以前是沒有英語老師的,因此一下就有了三個英語老師的進城名額。縣政府舉行了公開的招聘考試,我很幸運過關,被錄用到了高級中學。於是,那年夏天,在為下一屆的高三上了暑假的課之後我離開了工作四年的小斗嶺。

最近相會的小斗嶺的學生

驀然回首。我上過學的小學無跡可尋了,初中也不存在了,高中變成了一所初中,大學被合併,工作過的四中有番號不在原地,高級中學地方還在卻沒有了名號。呵呵,好似求學和工作的那些年都是假的了!有這種尷尬的估計不少吧。

故鄉舊時的愛恨情仇故事(兩則)

紀中老師多歡樂,跳舞如上公開課

黃建軍:草根老師的學術范

救贖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的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生命的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