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被性侵的女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幫凶
每年,數以萬計的兇殺案悄然發生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當一個個無辜的女孩像被屠宰的動物一樣死去,她們脆弱短暫的一生,或讓殺害她們的人聲名遠揚;或被社會輿論大肆報道,無情叵測;甚至被政治利用,成為一次上位者的演說主題......而她們只能悲慘地死去,淪為犯罪行徑的一個結果,以及這個罪惡世界的一次勝利。
圖片來源自網路,版權歸於原作者
2011年1月18日,法國西部的波爾尼克發生了一樁轟動全國的姦殺案,年僅18歲的少女蕾蒂西婭(La?titia Perrais)在離家門口50米的大道上被綁架,隨後兇手將她肢解後,棄屍在相距50公里的兩個池塘中。
蕾蒂西婭
這起案件引發了當時的總統薩科齊的關注,作為全法最高權力,他將這起社會事件當作政治工具來利用,隨之新聞媒體瘋狂介入,日以繼夜跟蹤報道,甚至引發了大規模的法官罷工。
轟轟烈烈的社會事件持續發酵,而受害者蕾蒂西婭,這條平凡的、短暫的、悲慘的生命,無論是生前面對男性的暴力,還是死後面對政治的權利,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她的死亡讓她無言辯駁,而社會卻拿著她的離去大做文章。
只有這位法國的歷史學家、作家伊凡·雅布隆卡,他更關註: 人們究竟對蕾蒂西婭的了解有多少?以及她是一個怎樣的人?帶著這樣的疑問,他為蕾蒂西婭寫下了一部傳記---《蕾蒂西婭,或人類的終結》,對蕾蒂西婭和她背後深層次的問題進行探討。
在這本書中,蕾蒂西婭不再是一具殘破的屍體,一條謀殺案件受害者的新聞標題,或是一個被公眾輿論左右的符號化個體,而是一個年輕、快樂、充滿陽光、自信、向上、積極的女孩。
圖片來源自網路,版權歸於原作者
她誕生之時
就是她死亡的那一刻
蕾蒂西婭·佩雷是在2011年1月18日至19日之間的那個黑夜裡遭遇綁架的。她當時還只是一個年僅18歲的花季少女,住在大西洋盧瓦爾省的波爾尼克。
蕾蒂西婭
她有一個孿生姐姐,叫傑西卡。1992年5月4日,這對雙胞胎姐妹在法國南特出生,家境貧困,生父酗酒,在她們3歲的時候,生父手持武器,強姦了她們的母親,因此入獄。母親因家暴、婚內強姦而長期精神渙散,脆弱的原生家庭時刻面臨崩潰。
這是一種無聲的童年:「她長期被人遺忘在角落裡,不哭不鬧。蕾蒂莎一直是內向而消極的,她在忍受生活。」
出獄後的生父弗蘭克也曾試圖補救此前自己所做的種種荒唐行為,承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但長期不負責任的生活讓他難堪重任,最終8歲那年,父母被剝奪撫養權,兩個孩子也因為學習能力滯後再次被送走。
生父弗蘭克
從小目睹人情冷暖的兩個孩子,輾轉於親生父母、寄養家庭以及各種補救機構之間。在極度缺愛的環境里,她們向成人世界一遍遍表達自己的「忠誠」,但現實是誰也沒能力給予她們真正的愛和關懷。
12歲那年,兩個女孩被送往寄養家庭。這裡的生活條件比之前好上太多,但寄養家庭的父親卻強姦了姐姐傑西卡。
蕾蒂西婭生前數月十分反常,一改溫順的性情,多次表示想要離開養父母家庭,是為姐姐擔憂,還是自己也慘被養父染指?大家已不得而知。
曾誘姦傑西卡及多名女孩的養父
即便生活如此,兩姐妹依舊若無其事地努力地生活著。她們對過去閉口不提,並紛紛接受了職業教育(廚師、服務業),剛成年的她們對未來的生活滿懷期待。
如果有可能,她們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過上獨立自主的生活,但一切都在那個可怕的夜晚戛然而止......
兇手托尼梅隆
2011年1月18日,直到蕾蒂西婭被殺死前的幾小時里,她都一直跟著罪犯梅隆,他們和所有普通的情侶一樣有著甜蜜的約會行程。但就在蕾蒂西婭騎摩托車回家的路上,梅隆一路跟蹤她,並在距離她家門口50米處,撞上她的摩托車,將她綁架、殺害、拋屍。
在很多人眼裡,這是一起「偶然」而「平常」的兇殺案件,18歲的女孩遇人不淑,防範意識差,因此將自己陷入了危險的境地。但在親身調查案件兩年多的雅布隆卡看來,「蕾蒂西婭的死亡,是男性暴力鏈條上的最後一環」。
在蕾蒂西婭短暫的一生中,她見過太多有暴力傾向、極具控制欲的男性,包括強姦母親的生父,強姦姐姐的養父,他們將女性當做性發泄的工具,迫使她們遭受萬劫不復的痛苦。而作為一個女性,她的「自我防禦體系」早已在男性暴力面前分崩離析,當她遇到可能將她置於危險境地的男人時,她反而有些麻木了。
圖片來源自網路,版權歸於原作者
暴力、貧窮、破碎的原生家庭、不負責任的父母…… 面對蕾蒂西婭短暫的一生,其實她的死亡是從她降生開始的。
即摧毀她的,正是纏繞女性一生的男性暴力。
但在這個故事中,我們遺憾地發現,蕾蒂西婭從始至終都不是主角,人們泛起廉價的憐憫,大肆渲染的「分屍」、「姦殺」的字眼,讓這個年僅18歲的少女徹底成為了一塊沉入湖底的冰冷屍塊,殘留的,僅僅是陰暗的結局以及被反覆消費的談資。
「在這個世界上,受害者忍辱負重,以沉默來回應暴戾和毆打。在閉門庭審上,缺席的總是這些死去的人。」
分屍「惡魔」
他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
故事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兇手梅隆,他擁有著和蕾蒂西婭十分相似的童年,父親酗酒家暴,童年殘缺不全。
他的母親在15歲時被她自己的親生父親強姦,併產下他同母異父的哥哥。而他自己的父親雅克·梅隆嗜酒成性,醉酒之後會有暴力行為,並對自己的女兒有不軌之舉。
畸形的家庭環境塑造了他畸形的心理,他對母親追求新生活將自己拋棄的行為,以及父母在自己脆弱無助時施加的傷害感到深深地痛恨,認為是父母在其童年時的所作所為,嚴重阻礙了自己今後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我也想要有個正常的家庭,相親相愛的家庭」。
自16歲起,梅隆就先後因盜竊、搶劫、雞姦、吸毒、侮辱法官被判刑。母親在他入獄之後,一直試圖補救,但這無法彌補一顆長久以來缺乏愛和責任的內心:「我的家庭、我自己、收容所、監獄…所有這一切構成了失敗的人生」。
托尼·梅隆的母親
在收容所、監獄的漫長「生活」使他喪失了融入社會的能力,酒精、毒品,一如既往地侵蝕著他殘缺不堪的精神世界。他內心的焦躁已經到達爆發的邊緣,而當柔弱的蕾蒂西婭拒絕和他性交時,他對家庭、社會的痛恨徹底爆發了,他的暴虐一觸即發,終釀惡果。
作者雅布隆卡在調查時,很想知道這個男人為什麼非殺死她不可?
「同樣是攜帶家庭暴力的『基因』,梅隆成為一頭兇殘的野獸,而蕾蒂西婭卻被其所殺。童年相似的兩個人,暴力殺死了脆弱。」
在本質上,施暴者梅隆和暴力承受者蕾蒂西婭都是一類人。
圖片來源自網路,版權歸於原作者
原生家庭的不幸,就宛如不可控的傳染疾病,在下一代身上周而復始地循環、上演。暴力、犯罪、監獄甚至死亡似乎成了他們的最終宿命。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蕾蒂西婭
這樣一位少女,她本該無憂無慮地享受這個世界給予的陽光,平凡卻快樂地度過餘生時光,但她的命運卻在18歲那年戛然而止。
媒體和公眾更多地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案件本身的殘酷性和女孩遭遇的同情上,而對其暴露出來的社會問題缺乏深度的思考。
蕾蒂西婭遭遇的一切,折射著兩個更廣、更深的社會問題,一個是兒童虐待,另外一個就是針對弱勢女性的暴力行為。而這兩個現象,存在的歷史已經有幾千年了。
而蕾蒂西婭的死並不是一個特殊的、和多數人無關的惡行,它和這世間發生的很多令人痛苦的案件一樣,深深紮根於社會的弊端和人性的罪惡,蟄伏於各個陰暗的角落,找准機會便一次又一次地重演。
經雅布隆卡調查,在法國,每三天就有一名女性死於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可能是其丈夫、前夫或同居伴侶;15%的法國女性承認在她們的一生中,曾經受到過性侵害,或者是遭受到有這樣的性侵害的企圖。
圖片來源自網路,版權歸於原作者
也許有人會覺得自己比蕾蒂西婭幸運,認為暴力或者性侵離自己的生活過於遙遠,「但也許你們低估了自己面臨的狀況」。不論曾經還是現在,不論穆斯林女人、中國女人還是那些歐洲發達國家的的女人,「所有女人都是一體的。」
圖為紀錄片《印度的女兒》截圖
拿家庭暴力來說,據世界銀行調查統計,世界範圍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婦女和孩子在其一生中遭受過暴力、性虐待和虐待。平均每7.4秒就有一女人遭丈夫或者父親的毆打。
而在中國,據2016年全國婦聯統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
「我就是蕾蒂西婭。」也可以說:「你也是蕾蒂西婭。」蕾蒂西婭是我們所有人,她可以是我的女兒,可以是你的姐妹。
電影《素媛》截圖
除了男性暴力外,作者在書中還指出另一個被我們忽略掉的現實——在蕾蒂西婭的謀殺案中,女性自身的漠視和輕蔑也成了這場悲劇的合謀。
在事件圍觀的看客中,十分容易滋生「蕩婦羞辱」,一部分人會秉持這樣的觀點:只要這位女孩「衣著暴露」,」濃妝艷抹「,抽煙喝酒,性生活開放,行為不夠符合大眾眼中的道德訓誡,那麼她就活該遭到侵害。似乎只要保持自身的所謂「貞潔」,女孩們就可以無憂無慮地過完這一生。
作者談到面對蒂蕾西婭的痛苦遭遇時,一部分女性選擇了冷漠地視而不見甚至不自覺地與男性共同責難受害者,而這樣的情景在現代社會並不鮮見。
在印度,23歲的女大學生喬蒂在公交車上被7名男子輪姦並殺害,當鏡頭推向那些施暴者時,他們卻毫無愧色地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在強姦這件事上,女性比男性更應負責。」
在強姦這件事上,女性比男性更應負責
圖片來自紀錄片《印度的女兒》
女性生於這樣的環境,對自己的糟糕處境似乎已失去感知力和憐憫心,她們甚至也在懷疑自己,「是她不應該在晚上出門」,「是她不應該穿那麼少」。
圖片來自紀錄片《印度的女兒》
在台灣地區,寫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並自殺的作家林奕含,在回家暗示母親,班上有女同學和老師談戀愛後,母親的第一反應是,「一定是那個女生很騷!」
圖為台灣作家林奕含,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於原作者
在中國地區,20年前同樣因為性侵選擇自殺的北大學生高岩,在被教授玷污後,換來的確是同班女同學關於「她主動勾引老師」的污衊。
事實上,無論是法國的蕾蒂西婭,印度的喬蒂、還是台灣的林奕含,亦或是國內的高岩,這些看似「偶然」的自殺或者謀殺事件背後,站立著的是無數個正在遭受辱罵、騷擾、毆打、強姦和謀殺的女性。
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幫凶!
蕾蒂西婭已經生活了幾千年
她還將繼續活著
作者雅布隆卡說,「蕾蒂西婭本身承載了比自己和生命更寬泛的意義。」
發生在女性身上的這種大規模暴力的行為,自古以來就有。
16、17世紀有一種驅逐女巫的行為,當時人們把具有這種醫學常識的女性當作一種邪惡的力量來驅逐甚至殘害。
18世紀出現了殘忍的「產後避孕」,未婚先孕的女性被迫扔掉嬰兒以求繼續工作和生存。
到了19世紀,公共救助機構裡面的小女孩被「洗腦」自己理應「被主人享樂」,並且為此感恩戴德!
接下來到了近現代的時候,就有了性奴隸的出現。成千上萬的女性,她們遭受奴役,除了從事性工作之外,也被迫從事一些強制性的工作。
時光流逝,罪惡只不過佯裝成另一種形態留存。
圖片來源自網路,版權歸於原作者
因此,雖然看上去蕾蒂西婭只在人世間停留了短暫的18個年頭,但實際上,她已經留存了幾千年。
而女性遭遇的野蠻,就算在後工業文明時代的發達國家依舊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從蕾蒂西婭小時候,有非常多的社會福利系統在她的身邊,有老師、教育者、心理學家,甚至還有兒童法官,對她進行教育和輔導。但是她依然在18歲的時候被害。」
圖片來源自網路,版權歸於原作者
如果說真的考慮一下是什麼造成了蕾蒂西婭的死亡?
是男性的暴力、愛的缺乏、失效的社會救助、無力監察的司法機構、冷漠投機的政客,其造就的冷漠環境讓無辜的生命飽受摧殘而消亡。
如果大家有空,不要忘記看看這本書 ---《蕾蒂西婭之死,或人類的終結》,這本書里安放著蕾蒂西婭支離破碎的靈魂,作者對於家庭暴力、社會司法以及人類歷史的探討,也必將給大家帶來更多有益的思考。
《蕾蒂西婭之死,或人類的終結》法文版封面
最後,筆者借用胡適先生的一句話結尾,「你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考察兩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 」
Reference:
1.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271889/
4.http://www.sohu.com/a/227100228_161795
5.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282181/
6.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732394/
版權歸精英說所有,轉載請自行聯繫原作者
※中國只做了這兩件事,就把美國急壞了!美國大豆協會赴華求情?
※BBC跟拍5名絕症患者「直播死亡」!當生命還剩最後一個夏天,你會如何面對?
TAG:這裡是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