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朗朗經聲 似水年華——楚雄城區清真寺記憶

朗朗經聲 似水年華——楚雄城區清真寺記憶

朗朗經聲 似水年華 ——楚雄城區清真寺記憶

楚雄位於滇中腹地,古稱「威楚」,亦稱「鹿城」,素有「省垣門戶」、「迤西咽喉」之稱,是昆明通往滇西的要道,歷史上商賈雲集,城市繁華,人口眾多,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楚雄回族歷史源遠流長,據《楚雄市志》記載:「1254年,元軍攻下楚雄等地,東下押赤城(今昆明),雲南平定後,忽必烈下令將元軍中從中亞帶來的回回和來自西域的「畏兀兒」等「探馬赤軍」,隨地入社,與編民等」。從此便有一大批回族先輩留住楚雄,一部分從事屯田鎮守;一部分作為社的編製,投入生產,成為楚雄境內最早的回族居民。歷經明清兩代,楚雄回族得到了空前發展,回族遍布城鄉,並建有清真寺,僅鹿城就建有清真寺兩所,且以規模宏大,建築壯觀而著稱,各種史料均有記載。當時楚雄回族人口之多,教門之興旺可見一斑。

清朝末年,滿清政府腐敗無能,蓄意挑起民族矛盾,導致「丙辰之變」發生,雲南各地成千上萬回民慘遭屠戮,杜文秀領導的滇西回民起義以此拉開序幕。事變之後,楚雄回民十室九空,回民所有產業,包括清真寺在內悉數作為「叛產」沒收於官府,劫後餘生的鹿城回民從此便無清真寺。民國年間(1941年),楚雄錢糧橋回族富商馬超群教親慷慨捐資購置民房一院作清真寺使用,自此,鹿城回民又復有清真寺

1991年,修葺一新的楚雄城區清真寺恭迎馬輝師台擔任教長,並開辦經堂教育,創辦「楚雄回民文化學校」,曾轟動一時,各地有志青年紛紛投學,幾年下來,學有所成之佼佼者眾多,許多人在各地擔任教職,並以使命感強,信仰虔誠,操守嚴謹見長。楚雄各村阿訇都以在城區清真寺畢業、投學馬輝師台帳下為最大榮幸。2002年,我經過在本村馬家莊清真寺兩年的短暫學習後,有幸進入楚雄城區清真寺學習,實現了我多年夢寐以求的理想。

楚雄城區清真寺位於觀象街,觀象街是一條老街,大多數房屋很破舊,東倒西歪的,但由於清真寺的存在,顯得熱鬧非凡,許多回民在此從事飲食服務行業,生意興隆,門庭若市,整條街美食飄香,人群熙熙攘攘。清真寺有幾間鋪面出租,鶴立雞群,格外醒目,特別是大門上面具有伊斯蘭建築風格的圓頂。清真寺雖處鬧市,但鬧中有靜,十分優雅,雖佔地面積不大,一日五時,宣禮聲起伏,寺內「哈里發」從早到晚經聲朗朗,經聲,宣禮聲連成一片,顯得格外有活力。

馬輝師台從事經堂教育多年,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深厚的經學功底。在清真寺管委會的支持下,他利用城區得天獨厚的條件,團結了一大批信仰虔誠的知識分子,請他們義務為清真寺「哈里發」上課,補充他們除經典教材之外的知識。各位任課老師兢兢業業,不要任何物質代價,為伊斯蘭的教育事業默默付出,他們的風格令人敬仰。楚雄城區教親對「哈里發」愛護有加,一些認識好的教親常年為學生提供伙食費,他們被學生尊稱為「哈旺德」(助學者),這是雲南穆斯林特有的一種助學方式,許多的寒門學子得以完成學業。筆者就是其中一例,時至今日,我都會很感激當年的「哈旺德」馬春富夫婦,如果沒有他們,我也許早就半途而廢了。每到潘閃(星期四晚)、開齋節、古爾邦節,學生們都會到各自的「哈旺德」家敬誦《古蘭經》,以示對「哈旺德」助學的感激。而「哈旺德」則在學生穿衣畢業之際贈送綠衣、纏頭,並由德高望重的老阿訇親自給學生穿上,以示重託和聖教事業後繼有人、生生不息。給學生送菜、送肉、送油、捐資者大有人在。穆斯林尊師重教的風氣在代代延續,不斷傳遞。

馬輝師台治學嚴謹,尤其重視阿拉伯語的詞法和語法規則,不論是講解《古蘭經》或聖訓還是教法,均遵循先分析詞法、語法的經堂教育傳統規則,第二天複述前日功課「接經」時,要求人人過關,絕不疏忽和怠慢,否則絕不上新課。他常常告誡我們:「只有很好地掌握阿拉伯語的詞法和語法,不論你講什麼經都不成問題。」同時,他還要求學生記筆記,積累知識,多看一些課外書籍,增加各方面的知識,他用「智慧雖來自非穆斯林亦當接受」的聖訓鼓勵我們。對一些重要的經文則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時至今日,我在演講過程中對一些常用的經文應用自如,莫不感慨當年馬輝師台的諄諄教誨和嚴格要求。清真寺最熱鬧的時候莫過於每天的底格勒(晡禮)後,此時樓上樓下教室內經聲朗朗,一派繁忙景象。同學們在上自習並高聲誦讀《古蘭經》或講解《古蘭經》或學習贊聖或練習阿拉伯語會話等,這也是馬輝師台對我們的嚴格要求之一。在馬輝師台心中,上課永遠是第一位的,是頭等大事,不容許片刻耽誤。許多的應酬他都會盡量婉言謝絕,如不能謝絕的教務活動所耽誤的課程,他都會利用晚自習的時間給我們補上,從不會讓學生終日無所事事。所以在我們學習的三年時間中,我們很少有機會參加當地教親家「了乜台」,到外村送亡人或做聖紀節等活動。

在馬輝師台及同仁的努力下,楚雄城區清真寺經堂教育穩步發展,碩果累累,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穆斯林教親的一致認同。但清真寺最大的缺陷就是地點狹小,每日五次禮拜還可以應付,一到主麻日或其他節日則人滿為患,接踵摩肩,十分擁擠,就連我們平時上廁所,洗大凈都存在一定困難。我們這一屆一共有28名學生,而我們班才有8人,我們班同學常開玩笑說:「要是楚雄城區清真寺只有我們一個班就好了」。清真寺管委會和廣大穆斯林教親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舊寺擴建改造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為此清真寺曾召開了多次會議協商,計划了一些改、擴建方案,但因為各個方面的原因,未能落實。就在此時我們畢業的時間已到,在狹小擁擠的清真寺里,管委會為我們舉辦了隆重的畢業典禮。

從楚雄城區清真寺畢業後,在馬輝師台的一再鼓勵下,我選擇了到通海縣古城清真寺繼續學習,後經學校推薦到嵩明縣大營清真寺任教至今。因教務繁忙,我基本無暇常回母校看看,期間也曾斷斷續續地聽到一些關於母校即將異地興建的消息。2012年7月25日,終於傳來了楚雄城區新清真寺異地興建舉行開工典禮的消息,楚雄穆斯林群眾歡欣鼓舞,奔走相告。遠在嵩明的我,內心此時此刻還無比激動,多年夙願終成現實,這是偉大安拉的襄助!經五年多的建設,清真寺管委會帶領楚雄穆斯林群眾克服了諸如資金短缺、停工等致命困難,最終於2017年的開齋節首次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會禮,預計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一座雄偉壯觀、嶄新的清真寺巍然矗立於楚雄城之東,那朗朗的經聲一定將再次回蕩在氣勢恢宏的殿宇之中!

楚雄清真大寺新貌

此文曾發表於《開拓》2018年第一期

公元2018年1月11日歲次丁酉仲冬

草於嵩明縣大營清真寺

附:

賀楚雄城區新清真寺落成

迤西咽喉威楚城,咸同穆民劫難深。

寺宇民舍成焦土,回回蹤跡廖若辰。

超群先輩援主道,高瞻遠矚興教門。

今朝喜建新聖殿,承前啟後有來人。

萬古光輝傳正道,兩世吉慶仰主恩。

文/哈桑.馬偉 編輯/Abubak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朵e家親 的精彩文章:

TAG:老朵e家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