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期有那麼多文學家,在後世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卻是諸葛亮的《出師表》?

三國時期有那麼多文學家,在後世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卻是諸葛亮的《出師表》?

漢末三國時期有許多優秀文章,如曹植《洛神賦》、王粲《登樓賦》等等,為何在後世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卻是諸葛亮的《出師表》?

其實這些文章和《出師表》比起來,有一個極大的區別,就是曹植、王粲等人的文章是為文而文,他們是有意識的去寫一篇文章,其中有許多刻意的雕琢、技巧的賣弄,當然,這些文章也是傾注了作者的感情的,但滿篇典故堆砌,文辭詰屈聱牙,使得這種感情被掩蓋。所以我們讀這些辭賦大作時,首先注意的,往往是其文辭,而非情感。

而《出師表》則不是這樣,《出師表》是一篇公文,是諸葛亮給皇帝的工作報告及下一階段工作打算。這種文體就註定了諸葛亮在文章中不會去賣弄文筆,因此《出師表》全文表現出了一種質樸真率的風格,而將諸葛亮自己內心的感情完全呈現在了讀者面前。

在《出師表》中,他幾乎是以大白話的方式,將這種鬱結一吐而出,他勸劉禪要對宮中府中一視同仁,要察納雅言,要開張聖聽,要親賢臣、遠小人,不要妄自菲薄、引喻失義。這些勸諫,一時諄諄如嚴父,一時絮絮如慈母,叮嚀周至,諸事詳悉,感人至深,正如古人所評價:「忠義自肺腑流出,古樸真率,字字滴淚,與日月爭光。」

正是因為他肩挑重任,有明知難為卻為之的忠心,他寫這篇表的時候只是想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為了不辜負先帝的囑託,他要照顧好劉禪,為季漢的未來奉獻自己的一生。以情成文,動人即此;言行如一,偉大即此。

《出師表》精確地定義了中國人的一種基本情感,叫做「忠」。這個忠不僅是終於皇帝,還是忠於理想,忠於價值觀,忠於責任。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的就是《出師表》里描述的這種態度。

諸葛亮的文字,閃爍著他的智慧。出師表裡,可見他以史為鑒的認識,可見他的人物品評,可見他的理想與設計的路徑,可見他的政治理念與主張;同樣,諸葛亮誡子書、告外甥書里,也是充分體現了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種對人生、對世界認識的思想高度,是建立在一生學識、閱歷與思考上的,不是幾個詞藻堆砌就能達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橙子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第一段子手,科舉零分,段子滿分,死後都不消停,留下兩字逗笑眾人
歷史上出現了三次大規模滅佛,史稱「三武滅佛」,他們為什麼要滅佛?

TAG:小橙子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