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與英偉達、英特爾、ARM等擠在同一賽道,寒武紀勝算幾何?

與英偉達、英特爾、ARM等擠在同一賽道,寒武紀勝算幾何?

技術仍有縱深的空間。即使被對手追趕上了,像寒武紀這樣有技術實力的公司仍然可以在技術研發上再次拉開距離,並在一定時間內保持這種領先。

撰文 | 微胖

4 月初,有傳聞稱寒武紀第二輪融資已經結束,國家隊基金入場。較之 A 輪融資結束後的估值翻了一番。消息一出,立刻引發業內極大關注。不久,陳天石在朋友圈表示消息不屬實,並強調寒武紀不靠炒作。

陳天石在朋友圈對消息做出回應

陳天石在一個人工智慧硬體交流群里,對消息做出回應

其實早在 3 月就有傳聞稱寒武紀第二輪融資正在進行中,估值高達 120 億至 140 億元人民幣。當時,陳天石也曾回復騰訊《一線》稱:

「消息不準確」。

不過今年 1 月,和寒武紀同為第一梯隊的地平線 CEO 余凱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透露,地平線將於 2 個月內啟動第二輪融資。

一些風吹草動即刻引發如此關注,也間接驗證了「從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在今明兩年之內 AI 晶元將持續火熱」的專家判斷。

國內研發 AI 晶元的創業公司大概不超過 20 家,成立時間也多為 2 到 3 年,融資輪次集中在 A 輪。目前流片成功的不多(比如寒武紀、地平線、西井科技、比特大陸、啟英泰倫),不過有分析指出,今年會是相當一部分晶元應運而生的一年。據我們了解,接下來幾個月,至少還會有兩家國內公司帶來自家流片成功的晶元。

「2018 年,這個行業的馬太效應會越來越明顯。」深鑒科技 CEO 姚頌在年初接受機器之能專訪時談到了自己對業內走勢的一個基本看法。

如果說 2017 年,大部分資金被投向已形成產品和行業應用的頭部 AI 公司。那麼 2018 年,商業化方面走在前面的公司將贏得更多優勢條件,強者愈強。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相互競爭的創業公司可能會縮小到少數幾家公司, 就像之前的晶元開發時代一樣。

「到了 2020 年前後,將會出現一批出局者,行業洗牌開始。」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曾分析道。

因為做得夠早,技術可以滿足市場需求,早在公司成立的同一年(2016),寒武紀就拿到 1 億元訂單並實現盈利,公司執行董事羅韜在去年 4 月告訴媒體。

而科大訊飛、阿里、聯想相繼出現在投資人名單中,也表明寒武紀正成為平台型企業生態鏈的重要構成。

「我們投寒武紀,...... 非常具體的就是在投核心技術。」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在接受機器之能的專訪時曾告訴我們,「投出聯想未來 5-10 年的新生態」。

去年 12 月,外媒 The Information 調查了十幾位新興晶元設計公司,看看哪些公司最終可能會挑戰快速發展的英偉達。在「一些最有前途的創業公司」名單中,我們看到了寒武紀。

一、「三條道路」

不過,和其他同行不同,「寒武紀」是「中科院計算所多年苦練內功的結晶」。

雖然公司成立於 2016 年,但早在 2008 年,中科院計算所就開始了「寒武紀」系列深度神經網路處理器的研製。

2000 年前後,中國重啟一大批軍工科研項目,儘管沒有國家立項,中科院計算所也開始著手晶元設計研發。在發展「中國芯」產業路子上,他們所並沒有「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而是打造了「三條道路」。

其中,主攻 PC 端高性能通用處理器的龍芯走的是同道競爭。而寒武紀被寄希望於實現變道超車。

「我們不跟競爭對手跑同一個賽道,就如寒武紀不跟微軟、高通競爭目前的市場,而是到智能領域佔領領先地位。」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孫凝暉曾說。

過去 IT 產業的軟硬體生態都是建立在 ARM 和 x86 指令集之上,在陳雲霽看來,深度神經網路處理器中國做得還是最早的,完全有領先的可能性。

2013 年,寒武紀研製出了全球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相關工作先後獲得處理器架構領域頂級會議 ASPLOS 14 和 MICRO 14 的最佳論文獎。

孫凝暉曾這樣評價寒武紀:計算所在國際上屬於原創、引領性的技術屈指可數,水平上最多到 1.5 流,

「但寒武紀處理器算一個。」

此時,國內主要的人工智慧公司要麼剛成立不久,要麼還未誕生,遑論晶元意識(深鑒科技 2012 年開始往這條路上在走)。谷歌大約也是在 2013 年認識到這一技術趨勢。

「大約五年前,我們認識到深度學習會大大改變我們所需要的硬體種類。」Jeff Dean 在今年年初的《谷歌官方年度報告》中的介紹過。

然而,與此同時,早在 2002 年成功研發出「龍芯 1 號」的龍芯已在商業化的道路上狼狽不堪。

當時整個社會的 PC 都建立在 Windows 上,但是,龍芯沒辦法和這個龐大的生態兼容,因為 MIPS 指令集並不支持 Flash、Adobe 等軟體。裝上龍芯的電腦無法觀看視頻,電腦廠商不願意用,晶元出貨量上不去,價格就降不下來。再加上性能本來就沒有優勢,如此往複,惡性循環。

幾年後,龍芯才認識到根本問題:

「我們之前太過關注這些參數了,比如 CPU 的主頻和核數要跟 Intel、IBM、AMD 看齊, 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那就是沒有建立自己的生態。」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兼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后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因為長時間研發,與市場脫離。

「晶元研發不是簡單地將某方面的性能做到極致,而是一門平衡的藝術。」一位從事晶元研發的專家告訴我們,性能、成本、市場需求和既有生態等因素的平衡。

陳雲霽(左)與陳天石(右)

陳雲霽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參與了龍芯 1 號的研製項目,並於 25 歲成為 8 核龍芯 3 號的主架構師,過往歷史也讓寒武紀認識到,

「晶元的成敗,除了本身的效率之外,生態是非常關鍵的方面。沒有配套的應用和軟體,很難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為了推動終端 AI 晶元與雲端 AI 晶元的生態成形,公司投入了大部分人力開發出人工智慧軟體平台「Cambricon NeuWare」,包含開發、調試、調優三大部分,全面支撐端雲一體的智能處理。

二、「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

目前,寒武紀的商業模式具體分為終端和雲端兩個層面:

伺服器端,公司計劃推廣自有品牌晶元。客戶主要是國內的知名伺服器廠商。

智能終端,會進行處理器 IP 授權,智能 IP 指令集可授權集成到手機、安防、可穿戴設備等終端晶元中,客戶包括國內頂尖 SoC 廠商,現已開始投入市場。今後也會複製與華為的合作模式。

「寒武紀沒有計划去做終端晶元,而是希望通過 IP 授權的方式服務智能終端廠商,同時又能達到一些經濟方面的利益。」陳天石曾說。

採取「『終端+雲端』的混合模式」的理由在於,ARM 是全球做得最好的針對智能終端應用的 IP 授權商,但在雲端、PC 端,他們沒多少機會和英特爾對抗,同樣,英特爾在終端生態也難以吃掉 ARM。

「在中國這樣一個市場中只賣 IP,商業風險非常大。」一位晶元專家告訴我們。站在肉最少的地方,很難賺到大錢。「他們瘋狂的創新,然後只賺取能夠支持他們繼續創新的那點費用。」曾任職於蘋果的 iPod 之父 Tony Fadell 曾如此評價 ARM 模式。

所以,「IP 授權只是寒武紀的一個 Case,他們是一家(更通用)晶元產品公司。」這位專家說。最賺錢的仍然是數據中心。

但是,這種「全球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也將寒武紀置於兩大領域中最為強大的對手面前:英偉達、英特爾/Nervana 以及 ARM。

在伺服器端,英偉達可能會在短期內繼續佔據主導地位。英特爾/Nervana 的架構非常有趣,谷歌的 TPU 功能非常強大。現在,連 AMD 也加入了這場遊戲。

在智能終端領域,ARM 模式的優點在於一方面降低了對創業公司資本的要求,也分攤了做晶元的巨大風險;另一方面,IP 授權能夠幫助開發者縮短設計周期和產品上市時間。

但是,如果以這種方式「一統江湖」,除了技術要足夠好,還要看時機。

「稍微有機會的時間點是 2014 年,後面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姚頌曾告訴我們,「如果 ARM 做出一個很好的深度學習 IP,免費跟他的 CPU 一起賣,所有的做這方面 IP 生意的公司都有可能死掉。」

雖姍姍來遲,但 ARM 還是來了。

目前,ARM 已經開發出原生的 ML(機器學習)和 AI(人工智慧)指令集並加入 DynamIQ 之中,提升晶元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表現。這也將成為未來 Cortex-A 8 系列處理器的基礎,讓 ARM 公版架構同其他第三方架構形成差異性競爭。

但 ARM 並非無懈可擊。

寒武紀趕了個大早,而「ARM 的進入中國速度有點慢了」,晶元專家告訴我們,而且針對這一新的領域,ARM 可能無法做到最優。

ARM「一統江湖」的優勢(兼容性)反而會阻礙它在差異化領域實現最優。

而且,ARM 的年費也非常昂貴。昂貴价格把包括三星、谷歌、高通、特斯拉在內的八十多家企業推到了同一條戰線上,他們正參與開發一種開源的晶元設計模式,為自動駕駛等技術提供更廉價的晶元。

這些會給很多公司帶來機會。

三、開放而又對手環伺的未來

寒武紀有兩個「三年」目標:

一是力爭佔據中國高性能智能晶元市場 30% 的份額。

二是力爭全球有 10 億台以上的智能終端使用寒武紀的終端處理器技術。

「雖然不是沒有可能,」一位分析人士告訴我們,但挑戰非常大。

除了晶元公司,主要垂直領域的頭部公司砸錢研發自己的 AI 晶元的消息,不絕於新聞頭條。這個領域早已「群狼環伺」。

不願意將產品的節奏假手於人固然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但更為重要的是,「不知道產品是否適合我們」,一位 AI 公司負責人告訴我們,窗口期時間,耽誤不起。

最近,當我們問及華為是否會繼續與寒武紀合作時,華為海思晶元技術專家的回答多少有點意味深長。

「這個要看產品本身,要看競爭力。後面的選擇餘地會更大,而且還牽扯很多包括投資等方面的事情。」

作為晶元出貨量最大的智能終端,智能手機也是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

早在 2006 年左右,喬布斯就看到蘋果要真正實現差異化競爭、推出真正獨特和出色的功能,唯一的途徑是擁有自主晶元。從 2006 年開始擺脫對三星、ARM,甚至 Intel 依賴的努力,到開始自主設計架構,成為高通等級的 IC 設計公司,蘋果甚至準備好自己研發 GPU。

谷歌於今年早些時候挖來了蘋果公司的一位知名晶元設計師約翰·布魯諾(John Bruno),加快消費類設備的晶元研發設計,比如 Pixel 手機。

而在國內,小米也在研發自己的晶元,未來小米手機及智能穿戴設備很可能會用自己的晶元。

在智能家居領域,亞馬遜也在設計自己的 AI 晶元,未來 Echo 乃至系列產品的勝利將更加難以被複制和超越。而且從既有的團隊規模來看,這項研發工作應該早就開始。

在國內,雲知聲也即將發布自己的 AI 晶元。

在安防市場,海康威視的晶元研究出現在了國家擬支持的重大工程項目名單中。而在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也加入了晶元研發行列。而去年就流片成功的地平線已經開始第二輪融資推進商業化落地。

「不過,作為 AI 和晶元的交叉領域,技術仍然還有縱深的空間。」這位晶元專家告訴我們。

也就是說,即使領先的技術被對手追趕上了,像寒武紀這樣有技術實力的公司仍然可以通過技術研發再一次拉開距離,並在一定時間內保持這種領先。

去年,寒武紀獲得中科院 1000 萬元專項資金的支持(為期 18 個月),其中一方面就是用於人工智慧晶元的基礎性研究,探索下一代人工智慧晶元的架構、演算法以及在一些新型場景(如 AR/VR)中的應用開發方法。

「如果市場足夠大,如果產品做得足夠好,別人都沒它的好,頭部公司也沒有不用的理由。」一位潛在晶元客戶公司負責人告訴我們。

一款新品從技術開發到市場大規模成熟應用,一般需要近七年時間。今年,寒武紀應該會繼續快速推進大規模商業化落地,以及相應的晶元優化,包括添加功能等。

至於勝負,「在數據中心領域,可能會是一場需要花費數十年才能分出勝負的戰爭,在邊緣運算這個充滿挑戰的領域,則需要更久時間。」ARM 處理器市場營銷總監 Ian Smythe 曾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之能 的精彩文章:

首輛價格將超200萬元,FF91真的會是顛覆者嗎?
雷軍至今發布的最重磅AI產品,是小米AI研發團隊與技術夥伴們

TAG:機器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