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奢華時代的藝術品收藏

後奢華時代的藝術品收藏

資本逐利的當下,藝術收藏市場越來越像資本市場,無論是齊白石、張大千龍頭「績優股」的收藏還是不斷推出的藝術新人的「原始股」追捧,中國藝術品收藏已經從收藏趨勢走向投資趨勢,再加上機構收藏、藝術品基金的推波助瀾,藝術品價格更是水漲船高。

學古齋藏南宋陳容《三龍圖》

以消費主義和逐利思潮為導向的後奢華主義時代,收藏家更多的成為了投資家,像民國四公子的張伯駒這樣為一張名畫典賣宅邸豪擲千金、吳湖帆文人主義的研究性收藏家已經鳳毛麟角,以逐利為主的投資型收藏成了中國藝術品收藏的主流。全球金融危機並未導致資金流動性減少,並且因供需問題導致藝術品市場的一度火爆。由於中國在全球話語權的不斷增強,中國文化在全球文化語境中逐漸趨向主流地位,當代油畫藝術以全球通用的繪畫語言在中國特色的語境下未必能造就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家,而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則可能以中國特有的繪畫語言和審美哲學而讓世界為之傾倒。正因為全世界都把投資收藏的眼光放在了亞洲、放在了中國,而在全世界流傳的中國藝術品並不多,古代和近現代書畫藝術品價格就自然形成了由溫和到井噴式的上漲過程。而當代書畫家由於群體數量龐大,投向市場的作品多而精品少,也經歷了去價格泡沫的理性回調過程。這個階段從2007年開始至今整整經歷了十年。

學古齋藏李可染《松下問童子》

藝術品吸引人的地方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很多人認為買藝術品能賺錢,想藉此投資。這部分其中很多人是中產以上階層,他們認為房地產和股票都不好時,就將資金轉入藝術品市場;近幾年,溫州、陝西和山西、鄂爾多斯等地的資金進入了藝術品市場推動了當代藝術交易市場的空前繁榮,另外有些人為買高價藝術精品,就以私人募集資金成立基金的方式,進入了藝術品市場,或購買銀行藝術基金,加入文交所以購買份額、產權的方式,取得投資效益。書畫藝術品是消費主義時代最具備彰顯人文價值、收藏屬性和投資價值屬性的一類奢侈品。中國經濟進步了,大家有錢了,開始時投入買車、買股票、買房,接著就買藝術品。這其實是自然現象,市場高漲也是自然現象,好東西的價格高是很正常的。畢竟藝術品的價格總是會隨著市場的走向有所波動,市場上去了,藝術品價格當然也會上去,反之亦然。只是目前不少進入藝術品市場開始投資的人其實比較沒有經驗,也沒有太多的資訊,導致一些比較普通的東西價格虛高,而有些優秀的有很高藝術潛質的藝術家卻苦於沒有機會被發掘,學古齋和虹空間國際藝術中心正是在這樣的藝術生態下應運而生,作為集創作、學術和策展、藝術產業 為一體的藝術機構,藝術中心旨在通過建立藝術家與收藏家、藝術創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生態鏈,溝通信息,建立橋樑;以及通過藝術家群落的整體藝術思想的弘揚,志在形成北京、海南乃至中國最有影響力和輻射性的藝術機構。

從古至今,每一代藝術家創作和生存的社會環境也都深刻地影響了其藝術的發展,不同於清中期「揚州八怪」為主的的以創新為主要特徵的畫家群落,也有別於丁仁、吳隱等發起創建的印學團體「西泠印社」,也不同於俄羅斯的巡迴展覽畫派。1990年代圓明園畫家村藝術家以盲流的身份遊盪,不被主流社會認可。這種勢單力孤的邊緣狀態與共同的社會批判使命相互作用,形成了區域性的思想觀念上的群體。藝術家們相濡以沫,共同推進了90年代的藝術高潮。那個時期,本土藝術市場基本缺失,藝術家在畫室里絕望地等待著海外藝術獵奇者的光臨,或者在外國大使館裡舉辦展覽;主流社會與市場環境的不兼容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前衛藝術在開創時期面向西方的傾向。海外的關注給艱難起步的當代中國藝術開闢了生存窗口,激發了今日的繁榮,也給中國當代藝術的本土話語權的喪失埋下了隱憂。

學古齋藏溥儒《秋色圖》

隨著2000年國內藝術市場開始逐步興起,藝術家經歷了被社會容忍、接受到艷羨的過程,世俗的偏見認為藝術家是可以成就明星榮耀和個人富豪的自由群體。而除少數成名較早的藝術家之外,這個群體的大多數仍處在個人藝術探索的精神迷茫和生活的困頓中。創作理念的個人化伴隨藝術區拆遷的動蕩,他們與同輩藝術家的精神聯繫疏遠了,獨自面臨生存方式和藝術方向的選擇。中國歷代藝術家的成功大都有一個支持他們的社會基礎,如宋代宮廷院體繪畫是由皇帝倡導並親自參與;文人畫興起的背後是被元代蒙古族統治者排擠在野士大夫知識分子之後產生的寄情山水書畫之間的情感轉移;新安畫派、揚州畫派、海上畫派的形成和興盛與強有力的經濟支撐息息相關等等……而當代藝術超越了現代主義的美學範疇,直指人在精神困境中的心靈探索,超前於習慣於以唯美為藝術價值判斷的中國觀眾的欣賞水平。對於年輕的中國藝術家而言,與他們的精神情懷相共鳴的同齡人仍然奔波在追求生活富足的道路上,還沒有成為新銳藝術品的贊助人,而老一代的收藏家多沉浸在寫實主義等美學情懷中,這造成了當前的新銳藝術探索的市場滯後。

85新潮以來的近三十年來,前衛藝術先驅們僅僅是啟動了美學欣賞方式的變革,公眾和市場對當代藝術的接受之路還很漫長。成長在這種困境中,青年藝術家精神的堅韌程度和社會與市場的支持系統的完善將決定當代藝術是否可以真正走上坦途。學古齋關注的藝術家除了管峻、張繼剛、杜大愷、牧之、楊柳、何士揚等學術派藝術家以外,當代藝術家也是學古齋一直關注的一個個重要群體。不得不提的是,當代藝術一開始就並非一種與政府的有意對抗,更多在於對自我獨立精神和個人生存感受的表達,從這點來說,圓明園時期的藝術家在放蕩不羈之際堅持和闡釋了中國當代藝術最原始和最真實的精髓。有時和宋庄藝術家交流會發現,大多數藝術家來宋庄,會感到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宋庄的生態很豐富,大樹小草都能生存,所以這裡很自由。宋庄最有意思的一點是,它超越藝術本身。作品能不能成功,賣不賣得出錢來是另一回事,關鍵是大家來這兒共同選擇了一種自由的生活方式。

學古齋藏齊白石《庚午冊頁之一》

03年秋非典過後,當代藝術逐漸進入到一個非理性的持續火爆期,在各大拍賣會場頻頻出現天價作品。這種現象不僅讓業內人咋舌,讓藝術家不知所措,也讓民眾漸漸感到難以理喻。在我看來,中國當代藝術是可以走向國際藝術品市場的。現在中國拍賣的東西,海外迴流到國內的佔有很大份額,但中國當代藝術是可以走向世界的。我們的當代藝術,不管是曾梵志、岳敏君、王懷慶、邱志傑、方力鈞、劉小東還是葉永青、周春芽、劉野、羅中立,他們的作品在海外已經佔有一席之地,而像徐冰、蔡國強已經成為了國際聲譽的知名藝術家。

學古齋藏徐冰《天書》

學古齋提供了中國傳統書畫和當代藝術進入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平台,學古齋關注的藝術家都是中國當代蓬勃著藝術生命,涌動著才華橫溢的藝術血液的青年藝術家,他們有無限美好的未來,我們也將會看到更多優秀的有投資眼光和藝術修為的收藏家,來了解和投資藝術家,了解國際市場,來判斷他是否能成為下一個吳冠中、范曾,徐冰或蔡國強。好的收藏家要從自己最喜歡而且買得起的藝術家或藝術品入手,然後一邊研究一邊收藏。只有去了解藝術家的過去和現在,才能看到他們璀璨無比的未來。

學古齋藏傅抱石《赤壁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是平生休閑客 的精彩文章:

TAG:最是平生休閑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