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科普專欄 寶寶長高秘訣有哪些

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科普專欄 寶寶長高秘訣有哪些

現在的家長都很關心寶寶的身高問題,很多家長談「矮」色變,生怕自己孩子比同齡人矮,如果孩子個頭比同齡人矮,家長就會想盡辦法給寶寶吃點什麼多補補長高點。長高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喝牛奶長個兒?太陽曬得越多,個子長得越高?我們來看看關於「長高」的秘訣。

人的身高80%青春期前完成

一個人的身高受到遺傳、營養、運動、睡眠、內分泌激素、骨齡和性發育情況、心理和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這些因素綜合進行科學專業的評估,就可以準確預測孩子的最終身高,誤差不超過2厘米。

人的身高80%青春期前完成,為避免幾厘米的遺憾,家長從寶寶出生開始就為其管理身高,12歲之前是孩子身高的「黃金成長期」,抓住這段時間進行身高促進,可使孩子在成年後身高多增長8-15厘米。

發現孩子身高增長緩慢,或者身高比同齡孩子矮小,建議父母儘早帶孩子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同時,在飲食習慣、鍛煉方式等方面加以注意,提早進行未來身高預測,根據預測身高和目標身高的差距進行管理,青春期前每早一年管理孩子就能多長2-4厘米。

孩子的生長怎樣算正常

出生後的前兩年是孩子一生之中長得最快的時期,剛出生的新生兒平均身長在50厘米左右,百天時能達到63厘米,一歲時約75厘米,兩歲時平均身長可達到85厘米。兩歲之後每年會再長高5-7厘米。進入青春期階段(女孩11-12歲開始到17-18歲,男孩13-14歲開始到18-20歲)後,隨著第二性徵的出現,身高增長會再次加速。女孩在乳房發育後,男孩在睾丸增大後,他們每年會長高8-10厘米。

兩歲之前多注意觀察,身高的增長是生長發育的一部分,除了生長激素之外,營養、運動、睡眠和健康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尤其對於兩歲之前的孩子。這時候,如果家長覺得孩子身材偏小,更應該注重飲食均衡、適當的戶外運動、充足的睡眠和營造一個溫馨輕鬆的生長環境。

另外,還要注意排除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這種病又叫呆小症,得這種病的孩子不僅長不高,還會有智力低下。這類孩子,越早發現,越早治療,對以後生活的影響越小。孩子在兩歲以後,如果排除了其他因素對身材的影響,每半年的身高增長小於2厘米,每一年的身高增長小於5厘米,最好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具體表現、家族史等,進行針對性的檢查。

孩子長高的小秘訣

西北婦女兒童醫院的專家們總結了幾條助力孩子長個的秘訣。

首個秘訣是預防疾病,患病期間寶寶會食慾減退,進而影響身高生長所需營養物質的吸收,患病期越長,影響越明顯。家長在寶寶病癒後及時帶孩子到兒童保健科體檢,指導孩子補充營養物質,追趕患病期「落下」的身高。

第二,古人云「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是有一定道理的。從孕期開始,就要科學飲食控制寶寶體重,等寶寶出生後更要定期體檢,預防肥胖與超重,讓身高的增長速率大於體重的增長速率,即保持一個苗條的身材是寶寶長個子的必備條件。超重與肥胖不僅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也會被動地減少孩子的運動量,更重要的是肥胖使孩子提前發育,更有甚者會造成性早熟,最終影響孩子的成年身高。

第三,要健康飲食,這裡所說的健康飲食是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正常營養攝入,不吃成人的滋補品、糖果零食、碳酸飲料及各種添加劑的「垃圾食品」。每日堅持飲用鮮奶製品,1歲前保證每日奶量不少於600-800ml,1歲後奶量不少於每日400-500ml直至成年,每日堅持1個雞蛋,肉製品每日50g,保證飲食均衡多樣化。

第四,睡眠規律,寶寶長到4個月後,兒保科醫生就會建議媽媽減少夜奶餵養次數,並養成每天最晚21:30前入睡的習慣,23:00-次日凌晨01:00進入深度睡眠,保證生長激素這個「身高生長指令官」的充足分泌。到寶寶6個月開始培養不吃夜奶、睡整覺的習慣,並獨立睡小床不和爸爸媽媽睡在一起。不吃夜奶和分床睡對寶寶身高增長非常重要,並且對於寶寶長大後睡眠周期的建立非常關鍵。

第五,要有充足的運動。自寶寶出生起,就可以在兒童保健科康復訓練師的指導下為寶寶做「親子被動操」,增加寶寶全身各個關節的被動活動量。長大後堅持每天戶外活動曬太陽至少1小時,促進維生素D吸收。長大後要保證孩子每天連續1-2小時的運動,推薦大孩子參加游泳、打籃球、打羽毛球、跳繩等運動。

第六,發現疾病早治療,當孩子飲食均衡、活動量大,身高卻明顯低於同齡兒童時,父母需警惕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缺乏或甲狀腺激素缺乏等情況,如有此情況需儘早至醫院進行骨齡、甲狀腺功能及生長激素激發試驗,並諮詢專家,早發現早治療。

第七,家長應每月為孩子測量身高並記錄,嬰幼兒期,0-1歲身高增長少於23厘米,2歲身高增長少於9厘米,3歲身高增長少於8厘米,至青春期平均每年身高增長少於5厘米或孩子身高明顯低於同齡兒均為異常,應儘快到醫院就診。

保證營養均衡不能想補就補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同時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人體不能在體內自身生成鈣,只能通過攝入相關營養元素在體內合成,且人體內的鈣質又是在不斷流失,人體出汗、排泄以及疾病創傷等都會流失大量的鈣。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使得人們在戶外曬太陽的時間減少,攝入蔬菜量過少,過多飲用碳酸飲料等,這些都是不利於鈣質吸收的生活習慣。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一旦其中之一補充過量,就會打破這種平衡,容易導致其他營養成分的缺失,形成營養上的不均衡。鈣同鐵和鋅等微量元素一樣,都屬於二價離子,過多的補充鈣質,只會造成體內二價離子過於飽和,影響鐵、鋅等其他二價離子的吸收,反之道理相同,這也是造成一些寶寶「越補越缺」的原因。

有的家長為了孩子長高,會選用各種營養保健品來給寶寶補鈣,這樣的做法並不可取。寶寶補鈣營養均衡最主要。寶寶遵醫囑補充鈣質,通常會被明確告知多久是一個療程。療程結束,就要接受相關的指標檢查,看看補鈣的效果如何,是否補充上了;另外就是看看補鈣的同時是否影響到了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以便及時調整補充計劃。一般母乳餵養的寶寶不易缺鈣,因為母乳中的鈣容易吸收。在寶寶沒有出現缺鈣病症的情況下,應以食補為主。推薦牛奶、乳酪等食品作為食補鈣質的首選,這些奶製品鈣質豐富,易被人體吸收,最利於兒童補鈣。

此外,有的家長還會用維生素補充劑為孩子補充維生素,這也是不可取的。維生素補充劑是不能代替蔬菜和水果的。因為蔬菜、水果中的各種維生素是按一定比例存在的天然成分,是多種維生素的集合體;而維生素製劑多數是人工合成的,兩者在性質上會有所差別。蔬菜、水果除了含有維生素外,還含有葉綠素、胡蘿蔔素等天然物質。此外蔬菜中含有礦物質、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等非維生素類營養成分。有的家長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認為既然要補,那就補得全面一點,給寶寶吃綜合性維生素。醫生表示,維生素補充劑並不是所含種類越多越好,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食用。

王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的這4種行為,不是在逗你玩而是生病了,父母要注意些
五種可以給寶寶吃的最佳輔食!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