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構建自己的底層演算法?

如何構建自己的底層演算法?

「階層固化」「認知焦慮」「智商稅」,這幾個詞會讓你想到什麼?

「認知迭代」「時間戰場」「共同體危機」,這幾個詞又會讓你想到什麼?

借著大眾認知焦慮的浪潮,一批又一批商人不斷嶄露頭角,一波又一波的資本賺得盆滿缽滿。你又從中看到了什麼?

如果你恰好也有一些認知方面的焦慮,那麼可以先看看以下這個問題:

如果說才華、視野是一個人的輕資產,財富、權力是一個人的重資產,那麼輕資產和重資產要如何相互轉化?人生每個階段的輕重資產配比應該是多少才合適?

似乎,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思考卻又難以短時間就能有清晰答案的問題。

如果你看到這裡已經擁有了上述問題的答案,那麼恭喜你,你是一個對自己的底層演算法有所了解的人,而且你已經預定了一個相對較為成功的人生。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於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脈絡,那麼就需要先對底層演算法本身做一個了解。當我們清晰的勾勒出自己的底層演算法,自然會對以上問題擁有清晰的答案。

記得高中時候的哲學老師曾經說過,「人只有到了30歲才會知道自己這一生真正要幹什麼」。

這句話的衍生含義是,人在30歲左右的時候才會具備一個相對確定的底層演算法,在此之前底層演算法是會改變的。

而構建屬於自己的底層演算法,其實也是30歲之前唯一一件至關重要而又極具人生意義的事情。

構建底層演算法對於個體有兩個非常顯著的作用,一是提升認識水平,二是提升晶體智力。(關於晶體智力方面的闡述將在文章的第二部分)

那麼,什麼是底層演算法呢?

在認識底層演算法之前,我們需要了解與它相關的幾個基本要素,其中包括:流體智力、晶體智力、知識結構,以及,認知系統

(1)什麼是流體智力,什麼又是晶體智力?

在談到流體和晶體智力之前,首先要提及智力,而提及智力又不得不說到腦科學。

個人認為,這個世界上其實只有兩個學科,一個是腦科學,一個是神學,嚴格來說,神學也屬於腦科學,但因為不可知論和造物主論不可證偽,所以需要假定一個超越意識的學科存在。其它所有的包括哲學、數學、心理學、人類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甚至歷史學其實都只是以腦科學為核心的分支學科,因為人類對於研究一切學科所產生的思維活動都可以通過腦科學來解鎖其真正的奧秘。

所以說:讓哲學停滯不前的,是腦科學的巨牆在阻擋;讓歷史不斷輪迴的,是腦科學的魔法在作祟;讓社會維持現有政治經濟形態的,也是腦科學的秘密在暗中作怪。

而想要了解腦科學,又需要先從了解智力開始。

當前我們對腦科學依然了解甚少,我們對智力的理解和評估依然停留在心理層面,停留在表象。腦科學界研究了將近半個世紀如何科學提升人類智力,卻依然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對智力進行分解便可以以最簡單的方式來理解,無非就是思維的廣度、深度和速度

心理學界提出了一個目前比較主流的概念,認為智力有兩個維度,一個是流體智力,另一個是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反應一個人生來就能進行智力活動的能力,主要表現為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依賴於先天的稟賦,隨神經系統的成熟而提高,它主要包括反應速度、工作記憶、關係識別、空間想像等,不受教育與文化影響。當前社會絕大多數對人的智力測試主要都是針對流體智力,包括門薩、勝寒等主要高智商俱樂部的入會測試也都是以流體智力為門檻。

晶體智力也叫經驗智力,是從社會文化環境中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對其進行展開應用的能力,是在實踐(學習、生活和勞動)中形成的技能和素養。受後天的經驗影響較大,主要表現為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不隨年齡的增長而減退,在更多情況下是隨著演練而不斷增強的。另外,晶體智力的提升速度與流體智力的高低密切相關。

流體智力本身並不能單獨反映一個人思維的廣度、深度和速度,而是藉由晶體智力來體現一個人思維的廣度深度和速度;晶體智力表面上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知識結構(知識儲備)和認知體系,但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賴流體智力來豐富知識結構並升級認知體系——兩者相輔相成。

流體智力約在25歲達到巔峰,之後伴隨大腦的生理退化而退化;晶體智力則伴隨經驗和認知不斷增長

舉一個簡單例子進一步認識這兩個智力維度的關係:

如果把人腦比作電腦,那麼流體智力就相當於電腦出廠時的硬體配置(對於人來說應該是20歲左右大腦發育完全才算正式「出廠」),而晶體智力相當於電腦運行期間安裝的各類軟體和插件的功能集合,我們的知識結構便是電腦硬碟中存儲的所有信息和文件,而我們的認知系統便是電腦的操作界面(windows或IOS系統),沒有操作系統,軟體和插件就無法互相關聯並共同發揮作用。而底層演算法,顯而易見,便是讓電腦界面操作系統正常運行的源代碼。當一台電腦在正常工作的時候,總是有一個或多個程序同時運行,界面上的程序代碼在前台運行,界面系統本身則在後台運行,與之形成相對,人腦在運作時,一部分信息由主觀意識加工輸出,另一部分信息由潛意識加工輸出。

每個人的底層演算法不同,所以導致了我們的操作系統也並不相同,正因為操作系統不盡相同,才導致我們總是傾向於安裝與自身操作系統所兼容的軟體和插件(這裡的「兼容」是指學習和培養在我們認知範圍內符合我們興趣或價值觀的知識和技能),我們在本質上就是一大堆不同心智軟體和模塊的集合,經常使用的軟體總是會不斷更新升級來強化功能並debug,不常使用的軟體最終都會因出現各種bug或兼容問題而荒廢,另外,總有一些新軟體的安裝或舊軟體的更新是需要整個操作系統更新升級後才能運行的(認知升級才是提升晶體智力的關鍵)。

在此就很容易理解:電腦的運行速度決定了我們的流體智力,而所安裝的軟體和插件的質量和數量決定了我們的晶體智力。

而我們的「運行速度」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當前對流體智力在生理層面上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唯一的突破口在於發現了大腦中有一種星形膠質細胞對於神經元細胞的工作起到比較關鍵的作用。

大腦的思維活動主要以大量神經元細胞通過突觸傳遞生物電信號為基礎,由一定數量級神經元細胞之間的連接形成通路,再由更大數量級的神經通路構成神經網路來體現完整意識和意識流,最終呈現思維。

星形膠質細胞作為神經膠質細胞的一種,在這過程中起到支持、引導神經元之間形成連接,並增強神經元存活能力的作用。因此,這種細胞在大腦中的數量及活躍程度可以影響甚至決定個體的工作記憶能力(單位時間內大腦可以容納和處理的信息總數量),決定了我們的CPU和內存。而我們的硬體又是由基因所決定,不得不說是一種難以後天提升的純粹的天賦。

神經膠質細胞的數量和活性影響了我們常規意義上的智商高低

雖然流體智力是大腦的硬體基礎,但是真正決定個體人生成就的卻是晶體智力,也就是大腦中所安裝的心智軟體的質量和數量,其中,數量決定你人生的寬度,質量決定你人生的高度。擁有良好的家庭環境以及優越的教育資源確實可以讓你配備優質的心智軟體,但每一個行業頂尖所擁有的心智軟體一定是自行不斷迭代更新和升級的。

晶體智力本質上是由大腦中被激活的特定神經通路和神經網路結構來體現的。晶體智力既是對流體智力的一種彌補,又是一種有力的武裝,它就像是大腦地圖中的一座座城市,即便你的基本交通工具(流體智力)沒有其他人速度快,你的人口(神經膠質細胞)數量也沒有其他人多,但你依然可以依靠自己構建的足夠大的城市(更高的晶體智力)去看到比其他人的城市更多的風景(視野)、採購和交換更多東西(知識)、用更先進的設備(技能)蓋出更高的摩天大樓(成就)。

總的來說,流體智力具有普適性,而晶體智力總是有其在特定領域上的內在價值,流體智力代表人類自身,晶體智力代表的是人類與這個世界的一切交集

最後,關於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補充以下幾點:

1.人工智慧目前並不可怕,因為它們只是一種被技術手段放大到極限的單維度流體或晶體智力。比如超強記憶、觀察、校對和分析能力,以及諸如圍棋、解密、診斷、駕駛等晶體智力,而流體智力本身是按照人類思維的全部維度來定義和評估的,其生理機制目前依然是個謎,更別提作為「造物主留下的彩蛋」而存在的人類情感機制對思維和意識的影響。因此在完全破解人類大腦工作機制的奧秘之前,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根本不會出現,現有的任何形式的人工智慧都只是「知識和技能的極限體」,而非像人類那樣的「多維智力綜合體」。

2.人工智慧在未來成為像人類一樣的「多維度智力完美融合體」的可能性非常低,一是因為硅基大腦本身的能源效率問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詳細分析過),二是因為從哲學層面上說,人類幾乎永遠都不可能用自己的大腦去「完全地了解」自己的大腦,因此也不可能創造出完全超越自身大腦的東西。

3.情商往往以晶體智力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且是一種複雜的多維度晶體智力,卻是人工智慧難以涉及的領域,所以可能是人類晶體智力領域最後的高地。

4.想像力是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的完美複合體,它既需要強大的晶體智力構建龐大的信息庫作為支撐,又需要強大的流體智力在多個維度將信息進行無限而有序的重構。

5.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智力差異,只是體現在CPU(邏輯思維)方面的差異,以及所安裝的心智軟體(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差異,我們並沒有深刻的體會到,更大的差異是來自於操作系統層面,以及底層演算法層面。由此所導致的認知差異、世界觀和價值觀差異,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深層次的基本矛盾。

(2)什麼是底層演算法?

上一板塊已經簡單描述流體智力、晶體智力、知識結構和認知系統四者之間的關係,那麼底層演算法在這其中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簡單來說,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句話:

決定了我們運行哪種操作系統——構建自身認知體系

決定了我們與哪些軟體兼容——搭建自身知識結構和技能樹

決定了我們晶體智力的下限——相對於努力決定人生下限

決定了我們流體智力的上限——相對於天賦決定人生上限

所以,說底層演算法決定你的人生,毫不為過。

雖然命運決定了我們先天的流體智力,而決定人生的卻是我們的晶體智力和認知能力。另外,底層演算法在晶體智力和認知能力方面扮演關鍵作用。

底層演算法原本是一種計算機術語,作為概念延伸到人腦,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構建個體認知體系的「基礎神經網路結構」——也相當於電腦操作系統的源代碼。

有趣的是,這個決定了我們日後思維方式乃至記憶結構的基礎神經網路結構竟然也是人在後天環境中通過具身認知慢慢構建出來的。在這個結構的雛形生成之前(約2-3歲),我們不會保留任何記憶,這也是為什麼所有人都記不得嬰兒時期發生的事情。

底層演算法作為一種動態的基礎神經網路結構,核心作用在於指揮各個腦區的神經網路協調工作,引導每個與思維相關聯的腦區產生關鍵神經通路。它就像是隱藏在大腦中的指揮中心,將指令分派到各個腦區又將各個腦區的反饋彙集起來,是大腦的大腦,同時它也是導致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最根本的源泉。

迄今為止,所有對人類「靈魂」的猜測、解釋和定義,其實全都指向一件事物——人類個體的底層演算法。遺憾的是,目前為止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界還沒有找到底層演算法的具體存在形式和運作機制。因此它目前依然是一種科學假設。

簡單以一組公式來說明知識、認知、智力和底層演算法之間的關係:

首先,底層演算法與我們的認知體系和知識結構密切相關,是底層演算法讓我們為了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而匹配和升級自身的認知系統。所以,如果底層演算法是α,認知系統是β,知識結構或知識儲備是Ω,那麼:

β=α*Ω

α=β/Ω

而晶體智力的提升主要依託流體智力對認知體系進行迭代和升級,從而輸出更多高質量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假設晶體智力是Y,流體智力是X,那麼:

Y=β*X

Y=α*Ω*X

可以看出,晶體智力與知識儲備、流體智力、底層演算法成正相關關係。流體智力上的先天劣勢可以依靠加強知識儲備和完善底層演算法來彌補甚至超越。

我們的整體認知能力與整體智力成正相關,假設認知能力為Z,那麼:

Z=X*Y

Z=α*Ω*X2

我們的整體認知能力依然與底層演算法和知識儲備成正相關,但與個體流體智力水平的正相關關係更為顯著。

晶體智力水平Y=α*Ω*X——晶體智力決定了個體的「市場價值」和「變現能力」,也就是說你能用晶體智力交換多少財富和社會資源。

個體認知能力Z=α*Ω*X2——認知水平是在晶體智力基礎上再乘以一個流體智力水平,說明社會資源豐富的人也只挑和自己差不多聰明的人做朋友,差不多智力水平的人更願意找社會資源比自己豐富或差不多豐富的人做朋友。所以社會階層由兩種智力維度共同決定,表達的便是認知水平決定社會階層這個意思。

結論:穩定的政治體系、發達的經濟水平、良好的社會環境、優質的教育資源正在縮減個體之間的流體智力水平X的標準差(差異),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的整體知識儲備Ω都在增長;未來決定個體差異的將會是底層演算法α,而非X、Y或者Ω。

底層演算法以我們自身積累的對世界最為關鍵的一些認知作為基礎結構點而構建,底層演算法可能只有兩種比較顯性的特徵,一種是我們的三觀,另一種體現為我們對自己的先天性格所作出的改變。然而底層演算法多數情況下是隱性的,反映了個體以全部外界信息作為材料構建自身認知體系的方式。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大腦的大致結構相同,但是受基因遺傳機制的影響,每個腦區的大小及分布情況都是不同的,部分與個體思維相關的生物化學物質的分布和種類也不同,這樣直接導致了我們先天性格的不同,先天性格也會影響對底層演算法的構建。

即便如此,人類依然可以通過強大的神經可塑性來逆轉遺傳的隨機性帶來的不利因素,無論這種不利因素來自流體智力還是先天性格方面。

先天性格在宏觀層面代表不同腦區的大小及分布情況,更多情況下反映著大腦的感性機制,底層演算法在微觀層面代表著我們所構建的神經網路基礎結構,代表著神經網路的可塑性,反映著大腦的理性機制,這兩者相互結合,形成我們大腦的雙向反饋機制,外界輸入的全部信息都會同時激活這兩種機制,共同影響著每一個想法的誕生。

然而,我們的大腦似乎總是隱藏著各種意想不到的精密而神奇的設計,為了讓理性和感性之間的戰爭更加精彩,我們可以通過調用一種極其重要的心智模塊——反省智力,來引導底層演算法的構建

反省智力是大腦以理性對抗感性的重要工具,是晶體智力中的一個維度,起著更新自我認知體系,引導和修正個體先天性格缺陷的重要作用。

相信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以下這種感覺:

先天性格就像是我們身後的影子,而底層演算法就像是我們掛在房間里的明燈,當你愛上自己的影子,你就會希望明燈熄滅;當你愛上房間里的明燈,你就會希望房間裡布滿明燈,於是你的影子就消失了。

(3)底層演算法的核心意義

1.底層演算法創造偉大靈感——

底層演算法除了讓我們趨於理性外,在更多情況下,它就像是隱藏在潛意識工廠里的核心設備,通過收集和加工你所看到的東西,在我們的潛意識層面悄悄創造意識流的暗涌。

那些世界上最偉大的發現,多數都不是煞費苦心的思考得來的,而是由個體的底層演算法驅動潛意識的齒輪,最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經由意識層面迸發出來。

2.底層演算法定義「我是誰「——

真正可以定義「你是誰」的,既不是你的記憶和行為,不是性格,也不是你的信仰、追求,而是你的底層演算法

底層演算法決定了我們的操作系統,決定了我們的基礎認知方式和世界觀,決定了我們的知識和技能結構,是產生個體一切心智的基本源泉,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收到了環境影響,而是我們的底層演算法決定了我們會怎樣收到環境的影響,底層演算法就像是我們住在大腦里的「靈魂」

3.底層演算法幫助挖掘和開發人類的智力潛能——

一個趨於完美的底層演算法,可以通過構建一個發達且遍布各腦區的「基礎神經網路結構」將所有反映智力維度的神經結構分支聯結到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閉環——這個閉環可以將人類所具有的全部智力維度以一種高效的方式進行協同運作,從而最大程度發揮自身的潛能。

4.底層演算法升級認知,驅動大腦進化之路——

只有不定期升級自身的「操作系統」(底層演算法),才能安裝新的心智軟體或對原有軟體進行升級,而當我們的操作系統安裝的軟體越多,對信息豐富性的要求就會越高。底層演算法的構建和完善總是伴隨著大腦的飢餓狀態(好奇心),讓對知識、技能和創造的慾望成為我們的食物。同時,在現代社會的基本政治和經濟制度下,人類的慾望會不斷地放大,而這卻是人類大腦進化的必經之路。人類的慾望越大,擁有的各種形式的資源越多,就越需要更加強大的底層演算法來提升流體和晶體智力以獲取足夠的駕馭能力。

5.底層演算法會讓我們更加接近「我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果將全世界所有人的底層演算法結合在一起,能否創造一個最接近完美的超級演算法?

(4)如何構建自己的底層演算法?

遺憾的是,想要構建屬於自己的底層演算法,目前並沒有任何特定的系統性的方法,因為它本質上只是一種科學假設,是用認知系統「除以」知識結構所推導出來的。不像晶體智力有較為確切的定義。在假設的基礎上作出更多假設是無法讓人信服的。

然而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培養一些習慣,來找出自己的底層演算法並優化升級。

首先嘗試以儘可能多的角度和方式去思考,融會貫通後先把認知體系過濾出來(了解自己如何理解事物),然後在此基礎上找到自己的底層演算法(找到影響自己如何理解事物的因素)。學會多用反省智力來幫助尋找和構建底層演算法,比如我們要思考的是「我為什麼會這麼想」,而不是我這麼想「行不行」。另外,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點:

1.你所熱愛的東西,也在熱愛著你。

很多時候,先天性格會決定我們熱愛的東西,底層演算法只是聽從了性格所下的命令。如果你確定是熱愛,確定會產生很大的交集,那麼你和一樣事物的交集大小就代表了你在這件事物上的晶體智力的高低。你所選擇的東西也會選擇你。

2.唯有你所相信的真實,才是真實。

你所相信的全部真實,都會變成心智軟體更新升級所需要的數據包,最終演變成整個操作系統升級更新的數據包,如果不希望出現系統崩潰的風險,最好不要把別人相信的「真實」當做你的「真實」。

3.反省智力是構建個體底層演算法的基礎。

前面已經提到過反省智力在構建和完善底層演算法中的重要性,不具備反省智力的人離保持高度理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底層演算法的根基也很容易受到先天性格的影響而動搖。

4.所有不能拓展個體認知邊界的信息,都是無用信息。

信息爆炸時代給予我們接觸和輸入更廣泛信息的機會,然而即使信息數量的不對稱在減少,信息質量上的不對稱卻依然很嚴重。高質量信息在拓展個體認知邊界的同時,也加強了底層演算法的可塑性和豐富性。除此之外,所有無法拓展認知的重複性信息,都只會佔用你的大腦資源,對完善底層演算法無益。

5.行業思維和學科思維只能是構建底層演算法的工具,而不能成為你的底層演算法。

每一個專修不同學科的人都會形成各自的學科思維,而每一個從事不同行業的人也會形成各自的行業思維,這些約定俗成的認知系統就像是一種標準化的心智模塊,不要讓他們成為禁錮你底層演算法的工具,無論你擁有多少個不同的跨專業學位,或跨行業經驗。

6.把握流體智力的巔峰期,做時間的朋友。

20-30歲普遍是流體智力的巔峰期,利用好這短短的十年提升整體認知、構建自身底層演算法,為30歲後培養特定領域的晶體智力打好基礎,比什麼都重要。因為晶體智力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輕資產」,而且隨時可以變現,成為「重資產」。

7.對腦科學的認知提升將很大程度升級你的底層演算法。

文章開頭已經提到過,幾乎所有現有的專業學科都是腦科學的分支或邊緣學科,所有的知識體系最終都要劃歸為腦科學知識體系,很多依靠現有的學科思維和認知系統無法找到的答案,如果將腦科學作為突破口,就都能找到可以自洽的邏輯和答案。對腦科學的認識和理解就像藏匿於底層演算法中的「彩蛋」,可以從根本上將我們的底層演算法上升到極致,但這卻是「上帝」的領域,人類無法輕易涉及,甚至可能根本涉及不了。

(5)結語

找到並優化你的底層演算法,就是找到了你生命中最大的一個「彩蛋」,你對世界和對自身的認知都會顛覆,你會打破一面叫做「自我」的鏡子,去發現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和更加純粹的世界。

最後祝大家好運!

說好的小說拖了很久了,下一期一定開始發小說,請大家及時督促我,謝謝!(我是重度拖延症患者,想看小說的千萬不要取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TAG:腦洞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