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是最沒有用的兒童安全教育!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是最沒有用的兒童安全教育!

優班優課

素質教育城,名師孵化器

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在參加 「童子軍」 野外露營活動時不慎與同伴走失。因為這個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反覆強調,「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於是每當有救援人員路過,他就會刻意躲起來,錯過了無數次獲救的機會。直到第 4 天,奄奄一息的他才獲救。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要上陌生人的車」...這些都是爸爸媽媽們經常碎碎念的東西。

但美國的臨床心理學家雪莉·漢比博士認為,現在的小孩更需要培養自信。

孩子們總會遇到和陌生人交流的情境,過早的讓他們把陌生人和危險聯繫在一起,不利於孩子們建立自信。

而遍觀我們的學校和家庭,現行的安全教育大部分都是「壞人」式教育,即把周圍的人都想像成不可信任的壞人。但安全教育決不是被動的防備,「壞人」式的恐嚇教育反而會使孩子變得膽小、懦弱,遇到危險會更加害怕、不知所措。

美國曾經對幼兒園的孩子進行過調研,問他們哪些是「不能說話的陌生人」,孩子的答案里出現的最多的竟然是 「不好看的人、對我很兇的人、說話聲音很大的人」。

但這些遊盪在人間的惡魔,臉上並沒有寫著「我是壞人」,很多甚至還偽裝得極有迷惑性。他們大多數情況反而是看上去特別友好善良的,甚至是熟人。

因此,只教孩子「別和陌生人

說話」是遠遠不夠的。

安全教育應該告訴孩子「為什麼」

提到安全教育,我們最習慣的就是告訴孩子「不可以」,有時甚至不惜嚇唬孩子來防患於未然。

但只是告訴「不可以」,很多孩子並不會聽進去,而且隨著孩子自我意識覺醒,常常是我們越說不可以,他們越逆反。因此,幫助孩子去理解我們所說的不可以背後的原因是更加關鍵的。

安全教育應該功夫在平時

3歲多後,可以經常和孩子玩一個遊戲就是「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樣?」。

走在路上看到的場景、幼兒園發生的衝突、動畫片里看到的故事,都可以時不時問孩子,然後和他討論思考。有的問題孩子無法回答,就可以告訴他;有的問題孩子有了自己的答案,就順勢引導。

當他沒有答案的情況,家長要會分享自己的答案,不僅僅是「怎麼做」還有「為什麼要這麼做」

「你今天和媽媽去超市購物,超市人好多啊,如果哪一天你和媽媽走失了,你會怎麼做?」

「可以去收銀台找收銀員幫助,這是媽媽最容易找到你的地方。不要跟著其他人走,因為這樣媽媽就找不到你了。」

當他知道答案的情況,我就會進一步強化「如何預防」。這一點上不是嚇唬,而是和他分享為什麼要預防這樣情況的發生:

「那如果你在路上走失了,怎麼辦呢?」

「去找警察。」

「對,去找穿著制服的交通警察。如果你和媽媽分開了,媽媽會很難過很難過的,所以我們一起出門時,你要跟緊媽媽。」

不管是安全教育的話題,還是其他各種育兒問題,核心就是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平等的人,不是要求孩子必須「聽我們的話」,而是幫助孩子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

陌生人有好也有壞,熟人也有好人和壞人之分,決定一個人品質的不是他是「誰」,而是他做了什麼。

這才是安全教育的真正核心所在。

優妹說

「安全教育」不該是給孩子樹立一道隔絕世界的厚厚的牆,而是幫助孩子打開心裡的那雙眼睛,讓他們明白哪些是危險的環境,怎樣是不舒服的感覺,以及可以如何求助避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班優課 的精彩文章:

TAG:優班優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