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佩之:閑堂偶記

佩之:閑堂偶記

佩之山水

閑堂偶記(十四)

創作每聞書家言「創作」,便覺好笑,其書寫行為也確有一定的目的性, 絕不是「胡塗亂寫」,但又不能用一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頗覺無奈。(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書法與學問古人把書法當作餘事,所以才寫好書法的,古人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學問上,學問好了,就解決了審美等問題,也自然就提高了書法的格調。(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妙聯今日看微信,有一聯頗覺有趣,聊記如下:

上聯:若不撇開終是苦

下聯:各自捺住即成名

橫批:撇捺人生。

「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筆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凡世間之事,撇開一些利益糾結就不苦了; 方寸之間,能按捺住情緒才是人生大智。(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九日)

佩之書跡

書聖余近日臨王羲之書,得益良多,尤喜其隨意中精妙之筆法,閑適中自然之狀態,看似信手卻意味無窮,一帖一面,一帖一法,帖帖不同,法法相通,無愧於書聖之謂也。(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後世不及觀王羲之《妹至帖》高清放大電子圖,於細微處可見前人雙勾之痕迹,然於原大之本,少有察覺,由是驚詫於古人為事之精微慎重,後世不及萬一也。(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擬古以《游目帖》筆意作小品一幀,遠看或有可觀處,細品則筆法不精,意尤難至矣。以古人筆意作書,往往有依樣畫葫蘆之想,故難以企及也。(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佩之書跡

有為無為古人作書,往往不為書而書,是謂無為也,今人作書多為書而書,是謂有為也,蘭亭祭侄均為無為之下而作,是情之所致也,今人作書每言創作,已失之於有為,故不可得書之真妙也。(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趙孟頫書趙孟頫書有高貴之氣。(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當代書法當代書法重意而缺法。(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俗雅在心俗有甜媚及粗惡之別,學帖易甜媚,學碑易粗惡,故曰品有俗雅,其要在心,而不在碑帖之分也。(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唐法通晉韻學唐楷之要,在於法中窺意,法中見韻,須知唐法通於晉之韻也。(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佩之,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自由藝術評論者,《佩之品評》主持人)

精彩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佩之品評 的精彩文章:

TAG:佩之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