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邊軍常用的開元弓竟是軟弓?解密明帝國實戰弓箭的種類與保養

明代邊軍常用的開元弓竟是軟弓?解密明帝國實戰弓箭的種類與保養

在明代,火器已經大量用於實戰,但弓箭仍然是軍隊的重要裝備,這點從弘治元年關於各地都司上交兵器的記錄上便能看出來。明代廢除了行省制度,地方上建立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別負責地方上的軍事、民政、司法工作。

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各地駐軍的兵器都由各地都司製造,另外每個都司都要定期向工部上交兵器,上交的單位為「副」。一「副」包括:盔甲1套、刀1柄、弓1把、弦1根、箭30支、撒袋1套、銃箭5支 。

永樂七年銅火銃

雖然全國各地的都司都要上交弓箭,但這些弓則未必屬於同一種弓,當時存在多種樣式和材質的弓。按《天工開物》的說法,明代的弓使用竹材做弓胎,桑木做弓弭,弓弣部位用樺樹皮包裹。《武備要略》的說法大致相似,但認為弓弣應該使用檀木製造。

樺樹

《武備志》里說:明代邊軍常用的弓是一種被稱為開元弓的大稍弓。開元弓使用竹胎和牛角製成,桑榆木做稍,牛角和堅木做弓弣。河南的軍隊使用陳州弓;南京、揚州一帶的軍隊使用小稍弓。這兩種弓的共同特點是弓面狹窄,容易滾矢。明軍還裝備一種竹弓,用竹子製成,外部髤漆,水戰使用,射程不遠。

兩廣地區使用一種生漆弓。這種弓弓力小,弓臂截面為圓形,容易滾矢,射程也近,但優點是防水性能好,不怕風雨。另外,當時還有一種西番傳入的木弓,稱西番木弓。從名字上看,大約是一種單體弓。《武備要略》中記載的弓有太平寨弓和通用弓,前者形制與高麗弓類似。

上述這些弓雖然名稱不同,但大部分都是使用竹木、牛角、牛筋合制而成的複合弓。製造這種弓時,可以通過調整筋角數量的方式調整弓力。

《天工開物》里說,上等弓弓力120斤,所用的角片和竹片加一起有七兩重,筋、膠、漆和纏絲加在一起大概有八錢;中等弓弓力80~90斤,材料的重量相應減少10~20%;下等弓的弓力60斤左右,材料重量減少20~30%。

雖然通過調整筋角數量就可以調整弓力,但弓做好之後還要靠檢測來最終確定弓力。《天工開物》里說,檢測弓力時,檢測者用腳踩住弓弦,然後用秤鉤鉤住弓的中點向上拉,秤桿平衡後獲得的數值便是弓力的數值,不過《天工開物》的插圖與文字不符,插圖中是用秤鉤鉤弦,然後在弓的中點懸掛重物,秤達到平衡後,重物的重量便是弓力的數值。

弓力大的弓俗稱硬弓,弓力小的弓俗稱軟弓。《武備志》中說,硬弓拉開後不能持久,不利於瞄準,因此軟弓長箭是最合適的搭配,邊軍常用的開元弓,便是軟弓的代表。這種弓弓力不強,容易拉開,不善射箭的人也可以使用。

《明會典》記載,明代初期,弓的拉力分為四個等級,40斤、50斤、60斤、70斤。所謂的軟弓,大約便是40~50斤的弓。

制弓現場

弓在保存時要注意防潮,當時有專門用於盛放弓的弓廚。弓廚為一個柜子的形狀,上面有放弓的架子,中間有網格隔層,最下面橫排三個柜子,中間的柜子放著火盆,兩邊的柜子放射箭用的其他器具。

由於燃料昂貴,士兵沒有錢來裝備弓廚,只能把弓放在灶台的煙道上防潮,以至於弓很容易受潮或者被烤壞。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吹出來的暗殺利器?揭秘日本吹矢的實戰能力與現代發展
為啥劍能成為中世紀戰場上的明星?看看這些古戰場畫作就明白了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