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智慧和信心來選擇和依止善知識——《勝道寶鬘論》

以智慧和信心來選擇和依止善知識——《勝道寶鬘論》

第二個講到,「必須以誠信與精進依照殊勝上師言教奉行。」

意思是依止上師以後一定要依教奉行,而且要用信心和精進依止上師。按照上師的教言行持,這樣對自己是非常有利的。因為上師特別精通出世間的解脫道,也許這個解脫道剛開始的時候不一定特別適應你的相續,但是從長遠來看,上師說的是非常正確的。所以用你的信心才能接受,不然對上師一點信心都沒有,就像現在有些學者一樣,不管上師有再大的功德根本看不出來。沒有精進的話,雖然對上師很有信心,但自己特別懶惰、特別懈怠,每天都是在一種不精進的狀態當中度日,那可能一輩子當中也沒有做任何事情。

所以,先要有信心、有精進,然後以這樣的行為依教奉行。以前金厄瓦格西的傳記裡面說,他有一個弟子非常依教奉行,比如說他在寫字的時候,如果上師說要他做什麼,就算還有一筆就寫完,他也根本不會再寫下去,立即去辦;比如在供曼茶羅的時候,他上師說了什麼話,他曼茶羅都不會收拾,放在那裡馬上就去。後來好像是下梯子還是撿垃圾的時候,當下就開悟了,有了大資糧道的一些境界吧。

所以從歷史上看,依教奉行的話,如果上師確實是一個大成就者,然後弟子又有非常大的信心——從米拉日巴尊者以及其他很多高僧大德的傳記當中我們也看得出來,的確有成就的希望。而且修行沒有違緣,會越來越進步。所以這裡講,一定要依教奉行。

當然這種說法可能在西方有些批判主義思想的人看來,「為什麼要依教奉行?如果有道理的話可以依教奉行,沒有道理的話不一定要依教奉行。上師所說的不一定全部依教奉行。」可能會這樣說。包括現在一些學者,他們的態度也是這樣的。其實這樣也未嘗不可,就像《時輪金剛》的略續當中,當時釋迦牟尼佛也說:「就像錘鍊金子一樣,對我的語言也可以觀察,有道理的話可以接受;沒有道理的話,不用以恭敬心來接受。」我們以前學過《事師五十頌》裡面,包括宗喀巴大師的註疏當中也有這樣的。只是有時候我們凡夫人自己認為有道理的,也許這種分別念不一定能超越上師的智慧;如果不能超越上師的智慧,還是依教奉行為妙。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必須以了知別人的功過而無誤選擇上師。」

前面講的依教奉行的上師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我們觀察依止善知識的時候,再三地強調過,先應該觀察功德和過患。有些人具足所有的功德,德相圓滿的,非常好;有些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各種各樣的過患。人心當中有很多很多的過患,那麼我們先應該學會判斷哪些是有功德的人?哪些是有過患的人?也就是說哪些是惡人?哪些是好人?從世間層面也要去觀察,從佛法層面也要去觀察。反反覆復這樣觀察以後,才選擇你所謂的根本上師、所謂的上師。

剛開始選擇確實有點困難,我們世間當中也經常講「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時候表面上看好像很有功德,但實際上沒有,有些人隱藏得比較好。我們可以通過他的語言和行為來觀察一個人的戒律,但是他真正深層的禪定、三學當中的智慧,這些很難觀察的。

華智仁波切在《前行》當中也講:大乘的善知識,歸根結底歸納起來,就是相續當中具有菩提心和慈悲心,這樣的算是大乘的善知識。但是我們又不好分別,到底他有沒有慈悲心也很難說,慈悲心並不是吊在外面,也並不是掛在後面。一般很多成就者、修行好的人,他會隱藏自己的功德,不會暴露;而很多沒有慈悲菩提心的人,他外表就比較明顯。所以,觀察善知識確實也是比較困難的。

有些人認為可能眷屬比較多應該很好,「啊!他的粉絲特別多!」其實這個也不一定。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裡面講:像昆蟲般的弟子再多也是不能依止的。無垢光尊者把弟子特別特別多比喻成像昆蟲一樣,也不一定可以依止。現在聽說粉絲是可以買的(眾笑),最後觀察發現有些粉絲是假的。所以我們有時候說:「哇!他的粉絲幾十萬、幾百萬!」其實也不一定。包括講得特別好也不一定,他可能是口才比較好一點,但相續中一點功德和優點都沒有,只不過表面上像現在世間上的有些講師那樣,實際上並不具足善知識的法相。

還有很多很多的……上師前世是什麼什麼、現在已經轉世到第七世、第八世……轉得再多有時候也不好說的。雖然從傳記上看,確實轉得比較多一點,但是到後來好像也並不是真正的弘法利生……有這樣的。

所以剛開始確實要了知功德和過失。好像版本不同,有個裡面是「教言的功過」,了知教言的功過之後選擇善知識。雖然可能教言沒什麼過失,但是可能看這個上師講的教言,也有好和不好的差別——是不是這樣分類?我覺得這種理解好一點吧,對人的功過方面我們應該善於觀察,觀察完了以後再去依止。

所以這裡講得很好的,我覺得我們佛教徒真的要注意。那天我們講《中觀寶鬘論》時也講了,佛陀也好、龍猛菩薩也好,都對我們講了善知識的法相,大乘佛教徒一定要學會觀察。善知識,也就是你的上師,你先應該很好地去觀察,觀察完了依止,依止以後就不要天天觀察,也不要天天說自己上師的過失,否則的話……真的上師也是很可憐的。

尤其現在有些上師的女弟子,互相嫉妒。剛開始好得不得了,對上師做供養……前段時間我聽到一個人說,兩個女弟子不知道是對上師的行為不滿還是因為嫉妒,最後把上師告到法院。上師也沒辦法,最後把上師的房子、上師的車……那個人跟我說:「原來某某某某人,什麼都沒有,後來他有了好多的弟子,後來呢……」我說:「然後呢?」他給我講故事:一段時間當中他非常的麻煩,因為一個女弟子把他告到法院了。最後那個上師好像被關了幾個月,什麼都沒有了。後來其他的人搞關係,上師就出來了,但是又回到原來的狀態了——弟子也沒有,車也沒有,房子也沒有。我說:「然後呢?」「然後?」他說:「就這樣了。」(眾笑)

所以有些時候,可能弟子們也沒有先很好地觀察,我看這樣的現象比較多。好多上師身邊,尤其是有些女性的弟子,她們有意無意地經常是是非非。國外也有這樣的,你們聽說過吧?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我覺得人與人之間有一些是非是正常現象,但是現在呢,作為一個佛教徒,尤其是作為一個上師的話,這並不是個人層面了,已經到了佛教的層面去。這樣的話,如果大家在網路上、在平時的茶餘飯後,把它作為一種閑聊:哇!佛教如何如何,藏傳佛教如何如何,漢傳佛教怎麼怎麼……有這樣的。那麼這師徒兩位,對佛教不但沒有任何貢獻,反而演了一場不太精彩的戲,這可能不太好。所以,大家應該提前觀察。

這裡還講「無誤選擇上師」,就是最好用自己的智慧選擇。我原來也講過,選擇上師的時候,不要聽到來一個上師,光看到一個廣告,馬上就拿著黃色、紅色、綠色……各種顏色的哈達,流著眼淚就去……剛開始的時候是這樣,然後慢慢就開始觀察過失了,其實這樣不是很好。剛開始很傲慢,不理他,然後好好地去觀察他:到底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然後慢慢慢慢……得到竅訣以後,得到法以後,那個時候真正地去恭敬,互相建立一個比較好的關係,這可能是比較適合的。

所以剛開始不要盲目地視師如佛——「上師如意寶!你就是真正的如意寶!你是佛!你是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化身……真的我都不敢提你的名字……我太有太有福報了!……」(眾笑)但是慢慢可能就不行了。

所以希望大家選擇上師的時候,剛開始自己要觀察;如果自己不會觀察,可以問一下當地人,了解一下。比如我們要招一個英文老師、漢文老師的話,我們先網上招聘,應聘之後我們再去了解他的專業背景、他的很多很多方面。佛教有一點不同,所以應該要多方面了解。這是無誤地依止善知識。

第四個也涉及上師,「必須以慎重的智慧與信心獲取殊勝上師的密意。」

先觀察、依止,然後用自己的信心和精進來依教奉行——上師說什麼都要依教奉行。上師最好講佛法方面、修行方面,否則的話……現在很多師徒之間在世間法方面搞關係,這也有點麻煩。上師解脫道一點都不講,就這樣那樣其他的事情,最後發生矛盾也不是很好。

按理來講,先是你這個弟子要好好地觀察上師,觀察以後,已經選擇了——「你就是我的上師,我就是你的弟子,今天我們達成共識。簽合同、簽名。」然後上師也簽字,弟子也簽字。簽完以後,弟子用信心和智慧來依教奉行;上師也不能狂妄,什麼今天你給我買個車、明天給我做個好吃的。上師應該講佛法、解脫法,因為弟子需要解脫法,上師應該具足這個;如果不具足,那連上師的資格都沒有。有的話上師就應該對弟子傳授,傳授的過程中,弟子應該很尊重地,很認真、很謹慎地,用自己的智慧和信心來獲取上師的密意。

因為上師要攝受很多很多的眾生,他的言行舉止不一定非常符合你,有時候他可能不按照常理出牌,他可能會有不同的行為。尤其這個上師要隨順東西方各種不同眾生的話,也許他的語言,東方人聽了覺得,這到底什麼意思啊?而西方人就覺得,哇!這個上師很棒,他講的法特別殊勝。或者西方人覺得,他講得一點都不好,而東方人卻覺得非常非常好。

東西方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包括我們不同民族的人的一些習慣、生活方式都不相同的。所以作為一個上師,要想用他的語言來讓所有的人滿意,的確有一定困難。以前佛陀,包括釋迦牟尼佛以各種不同眾生的語言、根基,應機施教,但我們現在一般所謂的善知識,有沒有這樣的能力不太清楚。

但不管怎麼樣,作為有信心、有智慧的弟子,他能接受殊勝上師的密意——需要智慧和信心。沒有智慧的信心就變成了迷信,沒有信心的智慧可以說就成為一種法油子。

我們以前也講過:「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大智度論》裡面講的。《中觀寶鬘論》當中也講,決定勝和增上生最根本的因就是智慧和信心。所以智慧和信心真的很重要。如果不是修行人的話,那智慧和信心都不談了;如果你是一個修行者,智慧和信心沒有的話,上師的密意根本沒辦法得到。

所以我們在座的各位,以前都依止過善知識,將來也會依止善知識,那你到底得過上師的密意沒有?像以前的無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包括六祖大師,他們確實得過上師的密意。我們不說這些大人物,就是其他非常多的佛教徒、成就者,他們也都得過上師的密意。而得到上師密意的途徑,就是有信心和智慧。如果光有信心沒有智慧,就不會取捨,盲修瞎練很危險;如果光有智慧沒有信心,確實到最後很有可能只是增加分別念。

我有時候想,我們早期依止善知識的時候,的確上師如意寶是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有豐富的密意。從依止者的角度來講,我們也是很認真的。說實在的,不敢說得到上師所有的密意和加持,但是部分自己可能是得到了。因為雖然在這個世界上遇到過很多人,但是誰的密意和智慧方面都沒辦法和他相比,所以自己在依止的過程當中也確實很認真。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信息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殊勝的上師,不管是顯宗還是密宗、菩薩乘還是密乘當中所講到的殊勝上師,以後還會不會有很多?很難說的。所以我們遇到殊勝善知識的時候,在依止的過程中,一定要得到上師的密意。但是弟子光有信心,沒有智慧也是不行的。有些人,上師的鞋子脫在了門口,他就想:「這鞋子脫在這裡應該是有密意的,上師的密意是什麼啊?」——這是沒有智慧的一個表現,鞋子脫在門口有什麼密意?(師笑)所以我們經常遇到很多人雖然有信心,但沒有智慧——不過他自己可能並不這麼認為。有智慧的人看到——「這有什麼密意!」(師笑)所以這裡講智慧和信心都是需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有些成功人士自認為無所不通,再也不需要學習,這算得上智者嗎?
唐高僧道丕法師虔誠念經找到父親遺骨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