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話耶穌,其實是最大的誤讀!

神話耶穌,其實是最大的誤讀!

1

拿破崙兵敗後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上,在他的回憶錄里有一段這樣自省的文字:「世界上有兩種武器:利劍和信仰。

短時間內利劍也許能斬殺信仰,但最終信仰必能摧毀利劍。我曾經有百萬大軍,橫掃歐洲,現在卻孤寥一人,囚於荒島,無立足之地。

而耶穌遠勝於我,沒有一兵一卒,也未佔領過一寸土地,他的國卻建立在了萬人心中」。

今天全世界的基督教信徒多達22億,佔據了世界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在世界公認的18個高度發達國家中,除了日本以外,其餘17個全是以基督教為主導宗教的國家。

《聖經》是這樣敘述耶穌的:神的兒子,神愛世人,所以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兩千多年來耶穌都被奉為「萬能的真神和救世主」,教誨和感化著來自各個不同文明、民族和階層的人。

但是一個不好的現象也存在,就是有很多連聖經都沒讀過幾篇,就滿嘴「以馬內利」標榜自己是耶穌基督的信徒。

祈禱希望得到神佑成為功利的消遣,十字架也成為「向善」的標籤,甚至還有的偽信徒為了利益,把耶穌包裝成心靈雞湯販賣,其實是對耶穌的最大的誤讀和褻瀆!

不管是不是基督教信徒,拋開神話的部分,去認識一個真實的耶穌,才是最虔誠的態度!

2

耶穌出生於巴勒斯坦中部一個叫拿撒勒的小村莊,土生土長的猶太人,但是他的身份卻是古羅馬的臣民。

因為那時候羅馬靠戰爭建立起了西方世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幾乎整個歐洲、地中海沿岸、北非、中東都是羅馬的地盤,巴勒斯坦是羅馬的殖民地,歸羅馬派出的總督和在當地扶持的傀儡頭目共同管理。

在羅馬的統治下,巴勒斯坦民不聊生。疾病、暴力、飢餓、天災、奴役、瘟疫和稅賦,導致特權階層和貧民階級的矛盾異常尖銳,

猶太人多次奮起反抗卻最終都被殘酷鎮壓,被壓迫的群眾感到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把希望寄託於宗教。

當時的猶太人都信仰古猶太教,耶穌也是猶太教的信徒。在猶太教中一直流傳一個先知預言,說未來會有位救世主降臨,來拯救苦難中的猶太人。

搞笑的是先後有十幾個人都宣稱自己就是上帝派來的救世主,有的到處招搖,騙吃騙喝。

不巧,耶穌也說自己就是那位先知預言中的救世主,並且是上帝的獨生子,還說世人受苦是因為世人犯下了罪孽,要接受上帝的懲罰。

而他就是代替大家贖罪的。信他的人都會得到豁免,死後去往天國,獲得永生。

猶太教馬上反對,拒絕承認耶穌是救世主,於是耶穌和猶太教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那麼怎麼來拯救大眾呢,耶穌的解決方案是:用愛感化。

用愛去對待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仇人。耶穌開始主動去擁抱那些被鄙視的人群,比如麻風病人、妓女、漁夫、牧羊人。

對於當時代表特權階層的收稅員,耶穌也試圖用愛去感化他不要再貪婪。

很快,耶穌受到了很多人尤其是被壓迫階層的支持,有了很多的追隨者,他挑選了12個人作為使徒開始到處傳道。

這樣做直接觸動了猶太教教會的利益,被視為邪教,並且引起了羅馬統治者的警覺。於是猶太教的教士決定借羅馬人的手除掉耶穌。

結局就是耶穌被以「傳播邪教言論,蠱惑民眾,可能會引起治安動亂」的莫須有罪名逮捕,被處以當時最殘酷的刑罰:釘死在十字木架上,和他一起被處決的是兩名燒殺搶掠的海盜。

耶穌死後,按照《聖經》的說法就是在第三天又復活了,在用死替世人贖了罪後回到了天父身邊。

此後在公元初的幾個世紀里,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徒進行了殘酷的迫害,焚毀《聖經》拆毀教堂,不放棄信仰就會被處死,很多教徒因此殉道。

3

在基督教的全部教義和思想里,一個最重要的根本觀點和出發點就是「原罪說」,即所有人是帶著罪孽來到世上的,正因為人們生而有罪,才需要去信仰神的指引,贖罪悔改。

這個原罪說在《聖經》里被寫成了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他們辜負上帝的信任,偷吃了伊甸園裡用來分辨善惡的果子,這種悖逆帶來了罪惡感和羞恥感。於是二人被逐出伊甸園趕到人間去受苦役來贖罪。

其實對於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問題,是很多教派思想學說都沒法迴避的根本問題。

比如佛教的輪迴罪惡思想說的是「善惡皆是前世的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而在中國先秦時代的百家思想中,不同的判斷誕生了完全不同的思想學派,並得出對現實政治的不同路線主張。

儒家認為人性本善,所以要靠感化、教化來達到遵禮,天下大同。孟子把這發展成為了「仁」。

在這個問題上與儒家完全對立的法家則認為人性本惡,只有靠制度刑罰才能抑惡揚善,馴化規導。

基督教認為,認識到自己是有罪的並悔改,踐行仁愛、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才能贖罪並得到上帝的原諒,死後去往天國。

原罪說一直爭論到今天也沒有結論答案,但是耶穌的救贖思想卻被公認為是那個時代從愚昧向文明邁開的一大步。

基督教主張天賦人權、人人平,反對棄嬰,反對殺戮,反對人體獻祭,倡導婚姻神聖、博愛憐憫,這些普世思想直到今天都是人類文明的公德準則。

而世界各地的基督教會信徒不光是拿著《聖經》傳道,還把神愛世人落實到了行動。

公元1世紀中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慈善機構,當時叫公共錢庫。公元3世紀末,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孤兒院,稱作育嬰堂,提倡收養孤兒。

公元4世紀末,成立世界上第一家醫院,並率先建立「姊妹護理會」,即護士。公元5世紀,世界上第一家養老院出現。

16世紀初,基督教會首次提出用稅收支持學校的主張,興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公立學校,今天的牛津、劍橋、哈佛等世界名校開始都起源於基督教會或教徒。

人類通過文明不斷完成自身的救贖。

4

公元313年,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還要求歸還先前迫害時期沒收的基督教教會的財產。

公元337年,這位帝國皇帝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在生命彌留之際,虔誠的接受了洗禮,皈依了基督。

這位一生征戰無數殘酷無情的西半球最有權勢的帝國皇帝在最後一刻也成為了耶穌的門徒。

從此,擁有合法身份的基督教徒開始廣泛來往於地中海各國之間並向東歐和亞洲延伸。當時的基督教徒教徒有很多還是商人,邊在地中海周邊做貿易邊傳教。

其中有一隊商旅長途跋涉了近7000公里,來到了東亞,為了尋找一種被西方貴族視為奢侈品的東西:絲綢。

在這裡他們見識了一個比羅馬帝國更強大的國家:漢朝。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影台 的精彩文章:

謝謝你,讓我一生都活在童話里
佛,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TAG:書影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