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起人生初見,梅花落滿山頭

想起人生初見,梅花落滿山頭

文 | 江徐

「春水碧於天,畫舫聽雨眠。」韋莊這兩句詞,寫出江南春景的幽靜恬美。船行水面,人坐船中,觀兩岸春景,枕綿綿春雨,且賞,且聽,且眠。若能如此,似無憾恨。如有紅顏偕行,人生或臻完美。

同樣是乘船,同樣船中聽雨,朱彝尊有詞句:「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不妨想像一下:船外,秋雨瀟瀟,船內,並非詞人一人,共眠一舸,卻無法抱團取暖,只能各自在竹席與薄衣里體念襲上心頭的秋意,一陣秋雨一層涼,那種心境,也似煢然煢然立了。

共眠者是何人?與朱彝尊是何關係?他聽著秋雨,心裡想又些什麼呢?不管怎樣,一個有故事的人。

朱彝尊,清代詞人,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大概他平生愛飲酒,所以取了這些與酒有關(彝,古代盛酒的器具;鬯,古代祭祀用的酒;醧,美酒)的漢字作名號。朋友在他去世後,為其寫詩:「平生載酒論文地,今日偕為執紼行。」

名號雖然都顯得生僻,實際上朱彝尊在清代詞壇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是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納蘭容若、陳維崧並稱為「清詞三大家」。他的詞被當時的文學評論家認為是清代最佳,「掃盡陳言,獨處機機杼。」

寫詞的人總顯多情,朱彝尊更是深情入骨。

他最著名的詞集是《靜志居琴趣》,被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葉嘉瑩稱為「自從中國文體中有艷詞以來,所一向未曾有過的作品。」這整卷詞作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它所傾注的對象,只有一個女子,而這個女子,是詞人的妻妹,名叫靜志。

朱彝尊出生名門之後,曾祖父朱國祚是明朝大臣。後來家道逐漸蕭落,等到朱彝尊出世,早已錯過當年的熱鬧與輝煌,只剩一個清貧之家。

朱彝尊幼時,母親曾為他聘馮氏女為妻。待到成年,因為家貧,拿不出聘金,最後朱彝尊只能入贅到馮家。

那年他十七歲,妻子少他兩歲,名叫福貞。福貞的妹妹叫長壽,字靜志,比他小七歲。

婚後,為謀生計生,有時以西席為業,有時投人門下,作為幕僚遠遊他鄉。身為男子,難以養家,以致生活貧苦,加上上門夫婿的身份,常常遭到責備。只有年少的妻妹能夠忽視他的落魄貧窮,欣賞他的文采。

這種不摻雜世俗考量的欣賞,大概是他在那個家庭中難能能夠獲得的溫情。他看著她長大,從「兩翅蟬雲梳未起……生擒蝴蝶花間」的黃毛丫頭,到「一面船窗相併倚,看淥水。當時已露千金意」的情竇初開之少女。

秀水(今嘉興)本屬江南水鄉,出行多靠船隻,加上當時正值抗清復明的戰亂年代,舉家坐船逃難是常有的事。在這種情況下,朱彝尊和妻妹靜志時常能夠近距離面對面,共眠一船,卻只能相顧無言。

情難枕,只能述之筆端。

朱彝尊寫過一首長詩,名為《風懷二百韻》,連壓二百韻,都是與她有關的情愫,幽幽暗暗,明明滅滅。到了晚年,編訂詩詞全集,友人勸告他,將《風懷詩》刪去,憑其經史領域的地位,說不定日後可在孔廟享祭拜尊榮。他卻說了這麼一句:「寧拼兩廡冷豬肉,不刪《風懷二百韻》。」

是對塵世虛名的不在意,也可見對心中女子的一片痴情。

靜志三十多歲便已去世,他倆註定沒有結局的情緣隨之無疾而終。朱彝尊有很多詞,都是在她去世之後所寫。最著名的要屬那首《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

青蛾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聽秋雨,

小簟輕衾各自寒。

或許又逢飄落秋雨的天氣,才引起詞人思緒。一個「思」字,統領全詞,提醒讀者跟隨詞人心中追憶,眺望曾經那段船上歲月——

曾經,在江邊,碧水倒映著連綿青山,也倒映出身邊的美麗女子。明明共處一船,明明心意相通,明明觸手可及,卻只能咫尺天涯,只能在各自涼薄的被窩裡聽著秋雨、懷著幽思。

同為清代詞壇巨擘,關於人生中的遇見,納蘭容若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作為他的前輩,朱彝尊反道而言:「相思了無益,悔當初相見。」

跟命運賭氣,卻又無能為力,當他感到悔意,「巧笑元名壽,妍娥合喚常」的初見場景是否在心頭浮現呢?

江 徐,

80後老少女,自由寫作者

煮字療飢,借筆畫心

ID :jiangxv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徐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因為愛,陸遊這幾首悼亡詩充滿生命力

TAG:江徐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