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化作春泥更護花

化作春泥更護花

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有一首著名的七絕:「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的大意是:辭官離開京城,走在回家鄉的途中,面對著夕陽西下,心中充滿著無限的離愁別緒,而今揚鞭東去,從此走向天涯海角。紛紛揚揚的落花不是無情的東西,它會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更美的花兒。全詩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浩蕩」本是形容自然遼闊廣大,這裡與「離愁」相連,表明詩人此時此刻離別京城的愁緒無邊。「白日斜」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往往喻指思親戀鄉的情緒。「吟鞭」即揮動馬鞭,「鞭」前加一個「吟」字,是因為詩人在途中,一邊策馬行進,一邊吟詩。這兩句把敘事和抒情有機結合起來,融情於事。前句寫惆悵無限,後一句又超脫出來,表現出一種豪放洒脫的氣概。這正是詩人複雜心情的表現,為後兩句抒發情感、表達心志奠定更加堅實的思想基礎。從藝術手法上來看,上句寫天,下句寫地,「白日斜」與「天涯」意象的運用,不但營造出天涯海角的空間感,而且描寫出了詩歌廣闊的審美境界。第二個層次:「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視線由遠而近,面對著眼前的「落紅」,詩人一反「落花風雨更傷春」「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傷感情緒,表現出一種更為積極的思想情感。「落紅」即落花,是詩人自況。龔自珍因被迫辭官回鄉,故自比為落花,不但形象,而且也很恰當。後一「花」字,突出的是一個「新」字,也就是比喻新人。詩人的離別之情在此就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在藝術手法上,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的充分運用,並巧妙地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更好地表現了詩人的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也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內在情感。

詩人龔自珍是清代啟蒙思想家、史學家和著名的文學家。二十七歲為舉人,道光元年(1821)官內閣中書,任國史館校對官。九年,始成進士,而官至禮部主事。道光十九年(1839),龔自珍出京都禮部,為官二十多年,積極從事政治和改革,以解決當時日益深化的社會危機,主張抵禦外侮,維護國家主權。但由於清王朝政治腐敗,人才受到壓抑,面對這一切,詩人在無可奈何中辭官南歸。歸途中,正值暮春時節,日暮風起,無數殘花紛飛。詩人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詩中以花兒離開樹枝比喻自己辭官回家,但離開樹枝的花兒即使沒有在樹上了,也要落在樹下化著春泥「更護花」,從而表明自己即使離開了朝廷,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國家培育新的人才,使國家這棵大樹更加繁茂。這是詩人心跡的表露、情感的升華。詩人通過以花喻己,不但形象生動、表意含蓄、耐人思索,而且使詩歌的審美意蘊更加深刻,情感更加豐富。這使人不由得想起龔自珍的另一首詩:「九天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富強需要人才,這是身處清代末年的龔自珍對積弱積貧現實的清醒認識。對於一個愛國詩人來說,即使不滿朝政而辭官離京,但還是始終不忘為國效力,充分表現出了詩人為國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成為千古名句,體現了古往今來育才護才的最高境界和無私情懷。在我國古代人才史上,「愛才護才」的佳話不乏先例。春秋戰國時期,齊恆公重用管仲成就霸業就是生動的事例。鮑叔牙與管仲是莫逆之交,但各為其主,成了敵對的好友。管仲追隨公子糾,曾差點射死公子小白(即後來的齊桓公)。鮑叔牙擁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後,小白要抓管仲以泄射鉤之恨,鮑叔牙說:如想成就大業,管仲不可缺少。小白採納了鮑叔牙的建議,拜管仲為相。鮑叔牙舉賢不避親,小白用賢不避敵,管仲輔佐齊桓公創立了春秋第一霸業,管鮑之交成為千古美談。《史記》評價說:「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意思是說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賢能,但卻稱頌鮑叔能夠識別人才。由此看來,愛才護才比人才自身的賢能更重要。秦漢之際,韓信輔佐劉邦贏得天下也是一段惜才護才的佳話。韓信原本是項梁手下的一個小兵,項梁死後,跟了項羽,但項羽霸氣無比,根本不把小小的韓信放在眼裡。韓信一氣之下投奔了劉邦。劉邦開始也沒怎麼看得上他,只給了他一個小官。韓信因違反軍規被抓起來砍頭,就在要砍的瞬間,遇到了將軍夏侯嬰,把他解救了下來。作為一個犯過法的低級軍官,就算不死,本來也沒什麼希望了,卻在這時候又遇到了識才愛才的丞相蕭何。蕭何見他談吐不凡,很有見地,就積極地向劉邦推薦。但是劉邦仍沒把韓信看上眼,只讓韓信去當了一個管糧的小官,韓信幹得不愉快再次逃離,蕭何惜才如命,「月下追回韓信」,并力諫劉邦設「拜將台」拜韓信為大將。韓信果然不負厚望,屢建奇功,成為劉邦平定天下的「三傑」之一。

「化作春泥更護花」,不僅體現在育才薦才上,更體現在人才遭遇排擠陷害時能得到有力的保護。歷史上燕昭王為保護大將樂毅而除掉小人就是例證。燕昭王登上王位後,築黃金台招賢納士,拜魏國的樂毅為亞卿,聯合多國部隊伐齊,一路上所向披靡,連克七十餘城,只有即墨和莒城,圍攻一年未果。樂毅撤軍到九里外紮營,休養生息。過了三年,這兩座城還是沒攻下來。當時,大夫騎劫對屈居樂毅之下心裡早就不平衡了,總想藉機取而代之。於是就唆使太子姬樂資向昭王進讒說,樂毅想倚仗軍威,收買人心,以圖稱王於齊。昭王對樂毅信任有加,聞言大怒,一邊令人鞭笞太子,一邊罵他忘恩負義。後來,又有人到昭王面前挑撥離間,非議樂毅。昭王覺得,不嚴懲小人不足以剎住誹謗之風,也不利於能臣良將建功立業。於是下令將誹謗者推出斬首示眾,並告誡群臣,如再有誹謗樂毅者,一律格殺勿論。樂毅非常感激昭王對他的信賴和厚愛,終生輔佐燕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大凡優秀人才都有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易招致小人嫉恨。綜觀歷史上許多能臣良將,往往因為小人排擠迫害而含冤千古,如屈原、岳飛等等。由此可見,信任並尊重幹事業的人才,使之放心大膽幹事,尤其需要嚴厲懲處那些嫉賢妒能的小人,以「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胸懷,傾力凈化和打造有利於人才順利成長的政治文化生態。

(來源:《中國人才》雜誌2018年第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國人才 的精彩文章:

科技人才如何支撐鄉村振興
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引進的機遇

TAG:大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