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對不起,媽媽不能做你的朋友

孩子對不起,媽媽不能做你的朋友

01

在我小時候,父母信奉老一輩「棍棍棒棒出好人」的教育理念,只要犯了錯,根本不給解釋的機會,直接就是一頓好揍,父母說東,我絕不敢往西,父母說北,我不敢向南多看一眼。

長大後,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曾想:我一定要做一個和孩子有商有量的溫柔媽媽,和她做好朋友,不逼迫她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給她一個幸福有愛的童年時光。

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漸漸發現,原來,我和孩子根本做不了朋友,尤其是在孩子幼年時期。因為有時候,孩子並不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而教導他們分辨是非,做出正確的決定則是父母的責任。我們必須對他們錯誤的行為進行管教,有時甚至要逼他們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

法國兒童教育專家馬克·雷諾研究指出幼兒教育的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其中之一是樹立家長的「權威」,善於向孩子的「任性」說「不」。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父母越來越忌諱做「權威」父母,喊著「和孩子做朋友」的口號,他們錯將「遵從」當做「尊重」,變成了過分強調平等、溫柔,有求必應的「二十四孝好爸媽」。

02

朋友的女兒上3年級了,自制力特別差,每天回家後就是各種玩,不去寫作業,不管朋友怎麼哄,孩子仍是磨磨蹭蹭不願意寫。

之前還報了書法班,一開始很喜歡很積極,可是,只堅持了半個月,後來就再也沒去了……

我曾奉勸朋友:不能什麼事都由著孩子,尤其是在學習上,學習不能打商量,家長必須態度強硬,嚴格督促!

朋友當時的回答是:我不想做一個霸道兇惡的媽媽,我想跟女兒做朋友,溫柔地引導她,我想靠她自覺。

可是,把事情寄托在一個8歲孩子的自覺性上,真的靠譜嗎?看似是給了他們 「尊重」和「自由」,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放任,是不負責任。

03

美國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把家長分為四種:權威型家長、專制型家長、溺愛型家長和忽視型家長。

權威型家長和溺愛型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各方面都有明顯的缺陷;忽視型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最糟糕。而權威型家長不但對孩子能有合理的要求,對孩子的行為也總是做出適當的限制,"權威型家長"被公認為理想和恰當的教養方式。

美國家庭教育專家杜布森博士說:管教孩子的首要原則是讓孩子學會尊重和順服父母。

為什麼很多孩子在家無法無天誰都不怕,在學校卻能乖乖聽話?因為老師的權威性讓孩子有敬畏之心,即使被老師批評,仍會選擇堅持上學、聽老師的話。

作為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我們必須做孩子的護航者,應該及時的約束和糾正他們的行為,引導他們不偏航。而一個合格的護航者必須具有適度的「威嚴」,孩子「敬畏」你才能夠尊重和順服你。

父母的權威只在孩子成年之前具有時效性,如果在有效期內,對孩子疏於管教,很有可能造就一個沒規矩、自私自利的人。

當然,父母不能用吼罵,恐嚇孩子來樹立權威,正確的管教是在不傷害和羞辱孩子的前提下,制止他不正確的行為,正確地告知他什麼是應該做的。

04

如果不想讓孩子長大後後悔,父母就要承擔起責任,在有效期內用好自己的權威身份。

正如龍應台的一段話:

在黃金時期內幫助孩子做好面對未來的準備,珍惜老天爺賜給我的這份甜蜜禮物,並希望我在將來不要面對嘆氣、搖頭與後悔!而那時,孩子會因我充分利用了「有效期限」而成長為人。

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管教出來的。所以,請拋棄與孩子做朋友的念頭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因為愛兒童之家 的精彩文章:

別給孩子貼上「小氣」的標籤!

TAG:因為愛兒童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