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個好人真的好難

做個好人真的好難

(01)

今天新聞,可以讓你一夜長大。

唐先生,孩子讀小學,剛8歲。

忽然有一天,班主任給唐先生髮送了段視頻。

GIF

打開一看,唐先生驚呆了。

視頻中,自家孩子,正當眾被老師逼問,承認自己拿了別人的東西。

班主任告訴唐先生:你家孩子因為偷東西,已被處罰,希望家長到學校聊聊。

唐先生立即打電話問孩子。

孩子稱,他根本沒偷東西,只是看一個同學的筆很好看,就拿起來看了看,沒有拿走也沒有離開同學的課桌,但馬上有同學報告老師,說他偷東西。而他之所以在老師逼迫下承認,因為不承認的話,就會挨打。

唐先生認為,自家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跟老師交流,也很少跟父母交流,但此前從未有過偷盜行為。而老師在課堂上公開逼問,極不妥當。

於是唐先生再電話老師,問此事是否經過校方調查。

班主任回答:我說的就是事實,很多同學都指認你家孩子拿東西,現在小孩太狡滑了,在學校說一套,回家又是一套,就是為了防止你家孩子變卦,才特意錄了這段視頻。

(02)

孩子媽媽火速趕往學校,對班主任說:看了視頻覺得很心痛。詢問老師為何要讓孩子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公開認錯?

班主任怒了:你這樣說話,那我們就沒有溝通的必要了。

GIF

不談了。

唐先生再電話班主任。

還沒說幾句,也被老師拉黑。

(03)

唐先生再仔細看視頻,發現孩子面對老師的逼問,有過辨解,說自己只是好奇拿起來看了一下。但老師根本不聽,強行認定孩子偷東西。

唐先生認為,這樣公開審問小孩,並且錄製招供視頻,不妥當。

可老師已經拉黑了他。

無法溝通。

只能……上網發貼了。

貼子發出,麻煩來了。

(04)

唐先生上網發貼,披露此事。

第一個不樂意的,是孩子同學的家長們。

有家長認為,唐先生如此大張旗鼓追究此事,萬一導致班主任被調離,會影響自家孩子的學業,因此展開車輪戰術,勸唐先生息事寧人。

——估計唐先生做夢也想不到,為自家孩子討取點小小公道,竟然開罪於其它學生家長。

(05)

校方出面,說班主任已經認識到,沒有證據就說孩子偷了東西,過於草率。班主任願就此事向唐先生道歉。

——可事實上這個道歉根本不存在。

唐先生等來的,先是孩子在班裡被其它孩子打,踹了幾腳。

接下來班主任電話,稱她打算把唐先生的孩子,調到單人獨桌,特殊照顧。

唐先生當時就驚呆了。

只能再去找校方談。

可是校方說:人家老師正在氣頭上,等過幾天老師的氣消了,才能好好談。

這時候,此事已經成為新聞,記者介入,採訪教育局。

教育局的回答,讓記者大吃一驚。

(06)

教育局監督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回答記者說:此事調查已經結束,學校確定孩子拿了東西。老師錄製視頻固然不對,但學校已經批評了老師,並讓老師對家長賠禮道歉。而且視頻沒有外傳,並不是件大事,畢竟沒有造成什麼危害。

記者問,校方是否會就此事,對學生進行心理安撫?

工作人員反問:這個需要什麼安撫?你覺得對孩子有好大的傷害啊?多大點事啊?

記者:家長認為沒有證據,證明自家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

工作人員回答:就算沒拿東西,就算老師冤枉他了,又有多大事啊?我們老師有必要冤枉他嘛?其它同學有必要冤枉他嘛?

……面對這種情形,唐先生還能說什麼?

(07)

孩子,是父母的軟肋。

多麼強硬強勢的父母,當遇到孩子的問題,瞬間變得脆弱可憐,不堪一擊。

這或是唐先生上網發貼的原因吧?

他想保護孩子。

想做個好父母。

可是難。真的難,太難了。

——他面對的,是晦澀的世相人心。

(08)

唐先生的孩子,到底有沒有偷東西?

這其實不是事件的重點。

重點是,唐先生的孩子不常和老師交流,也很少與父母交流——事實上,這孩子也極少跟同學們交流。

他是個孤僻的孩子。

孤僻的孩子,更易於受到傷害。因為他們害怕這個世界,躲藏在自己心裡。他也許有過不儉點行為,也許沒有——但這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不知如何才能讓別人接受他,喜歡他。

與人相處,對這類型的孩子來說,意味著痛苦與折磨。

對別人來說也同樣。

——所以唐先生的孩子會遭同學的舉報,被同學打,被當眾逼迫承認是小偷。就是因為這種社會心理。

同樣是這種社會心理,導致了事件發生後,涉事各方的奇怪態度。

(09)

當一件事情發生時,人們在想些什麼?

當唐先生試圖為孩子討取公道時,或許他以為自己會得到支持。

——但事實上,根本沒人關心他,或他的孩子!

——人們關心的,是自己的感受!

所以同學家長,第一個出來阻止唐先生。在唐先生眼裡,班主任是個不公正對待自己孩子的人——但對你的不公正,必然意味著對別人的偏袒。

所以校方更關心班主任的情緒,說出來班主任「正在氣頭上」的這類話。

所以教育局的工作人員會說:就算沒拿東西,就算老師冤枉他了,又有多大事啊?

——只是不願意,為了你的公道,承擔成本代價。

(10)

經常有人問:為什麼做個好人就這麼難?

其實,做個強大的好人,一點也不難。

——難就難在,做個孤弱的好人,真的太難了。

這個世界,人際距離與關係,時刻在調整之中。強大者無人敢於凌犯,擁有自由舒適的空間。而孤弱者總是難免遭受擠兌,一如校園裡那些孤僻的孩子,只因為不合群,就會面臨欺凌傷害。

有人希望與世無爭——卻忘記了,你不與世爭,但世偏偏要與你爭。

因為你弱。

一旦淪為弱者,維權的代價就會變得異常高昂。比如說唐先生這裡,他要維護孩子,竟然面臨著家長、校方與教育口的三方合圍——讓人相信這所有人都是壞人,實在太難了。

答案只有一個,就是面對弱者的公義,每個人都會選擇成本最優方案。讓人義無反顧的站出來,支付高昂的生存成本替你維權,這是武俠小說,不是現實。

現實就是——為父母者,你需要智慧,保護孩子和自己的利益。

(11)

那麼,唐先生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呢?

《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最優的方案,是上兵伐謀。

引導孩子走出孤僻,養成反抗精神。這需要父母多讀幾本閑書,懂點教育心理,認知明犀而強大,能夠自如應對人生挑戰,擁有著經濟與心靈的雙重自由。

只有這樣的父母,才能引導孩子開闊視野,樹立高遠人生目標,開朗而陽光。不會讓自己陷入到孤弱之地,更不會遭遇不公。

如不然,就是其次伐交。

就是父母主動與學校、與老師經常性溝通,甚至建立起私人情誼。這樣的話,縱然是孩子孤僻,老師也會多加照拂。

再下之,是其次伐兵。

父母要保護受了委屈的孩子,通過此事就應該知道,你的公義往往會牽扯到別人的利益。所以做事要多方考慮,思時圓,行時方——至少你能夠在家長圈裡獲得同盟,才有把握做這件事。

最後是其下攻城。

就是如唐先生這種,真刀真槍幹上了。但你需要知道維權的基本途徑,輿論的熱度只是一時,而父母與孩子相偕走過艱難,獲得共同成長的機緣,才是永遠。

為父母者,我們應該選擇哪個方案呢?

(12)

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

——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我們和其它人一樣,是那麼的脆弱,渺小。

任何有形或無形的壓力,都會讓我們的心,破碎不堪。

經歷了那麼多的疼,那麼多的傷。我們的心,漸漸磨成老繭,歲月積沉,風化成石。對這世界的感受,越來越冷漠。

但我們永遠也不接受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不能因為我們弱小,就橫遭傷害。

所以我們要學習保護自己,學習著強大,學習著獲得反抗精神。

面對一切不喜歡的,面對那些橫加於我們頭上的不實指責,簡單的回答一句:不是這樣。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你心裡有多少恐懼,你如何逃避,這些都會在孩子身上重現。勇敢的面對自己,說一聲:不喜歡這種孤弱的人生!不喜歡,這樣持續而無益的逃避!或許呼喚只有一聲,最嘹亮的,恰恰是心靈深處的永恆與寂靜。無論成長途中有多少傷害和陰影,但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就從現在開始,明犀認知,強大自我,時猶未晚。

霧 曰

設若一個人,能夠精確預判事情周期,而且對目標不是死僵固執,能夠應時而變,他必然也同時擁有周密布局這個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涵碧樓行館 的精彩文章:

張歆藝、譚維維在涵碧樓泡溫泉?不僅如此……

TAG:南京涵碧樓行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