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康師傅內牛滿面:江山難管,兒子更難教

康師傅內牛滿面:江山難管,兒子更難教

玄老妖今天說的可不是吃吃吃的「康師傅」,而是,而是千古一帝的「康熙爺」。

千古一帝康熙,除了一生的文治武功,最值得驕傲的便是他培養了一群優秀的文武並蓄的兒子。但是他晚年的煩惱也恰恰源於用心良苦培養的這群「人精」兒子。所謂江山難管,兒子更難教。

GIF

他的寶貝兒子,太子胤礽,不足兩歲便被立為太子。但是,清朝的太子都是沒有好下場的。清太宗皇太極想把剛出生不久的皇八子立為太子,結果皇八子歿了;清世祖順治也想把剛出生不久的皇四子立為太子,結果皇四子夭折了;清聖祖康熙把皇二子胤礽立為太子,雖然他身體無礙,還在太子位上一坐便是三十幾年,但也就僅此而已,臨門一腳撲倒了,而且還經歷了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兩立兩廢」,最終圈禁至死,唏噓不已。

話說康熙晚年的悲哀就是他那群太過優秀的兒子掀起的,被後人稱之為「九龍奪嫡」的爭儲大戰。康熙對自己的兒子教育很嚴格,聞雞起舞般地把各個兒子培育得文精武通,還不忘讓他們參與「社會實踐」,朝廷的差事一件件的辦,查貪官的查,治鹽稅的治,管軍務的管,督科考的督,做學問的做……涉及的可謂是方方面面,練就的可就是人精中的人精了……

康熙很寶貝他的太子,早年親自教導悉心照料。但是太子心塞啊,老爸太長命,兄弟太優秀,他就這麼坐在太子位置上三十幾年,成為眾矢之的,萬箭齊發,全射向他。

就像前頭所說,康熙把每個兒子都培養得這麼優秀,但他卻一廂情願地想他們都能心甘情願地給太子作陪襯,這簡直就是做夢。先不說滿人的基因里不信這套,他們推崇的向來是強者為之。即使是漢家皇朝里,這更易太子也是常有發生的事情。

太子身份矜貴,坐鎮京畿,出外辦差或者邊疆立戰功這等事是基本遇不著的了,同時也不方便四處走動聯絡朝臣,或者他根本不屑於做此等事,他以為所得的一切都是應當的,金口一開,臣下便雙手奉上。

而這便讓其他功績在身的皇子有了心裡不平衡且想取而代之的心思。太子胤礽便差不多如此,母家是赫赫有名的赫舍里家族,本來太子只要維持現狀做個乖兒子便好,無奈老爸命長身體好,他的叔祖父索額圖坐不住了,於是這便有了康熙四十二年得一次宮變,而索額圖也因此由「第一功臣」變成了「第一罪臣」。

這一次的宮變,太子還是蠻冤的,他是沒有做這事的必要,畢竟此時還年輕,但是被母家的勢力在身後這麼一推,便有點撇不清干係,即使後來康熙沒有追究,但是心裡定是埋下了些什麼。

而這次事件的關鍵不是太子與康熙之間的關係如何了,而是讓康熙的其他兒子看到了契機,看到了希望。原來,即使自己不出手,太子也是會自己出差錯的,而這其中,康熙也或多或少錯誤地給了其他兒子以為的希望。

於是乎,黨爭開始活躍,明裡暗裡的各種勢力在發展勾結,這其中的代表便是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也就因此有了康熙四十七年的太子「一廢」以及群臣聯奏擁護立皇八子胤禩為新太子。

這可不得了啊,康熙本來在廢太子後便開始後悔,明裡提議讓群臣奏議立新太子,暗裡卻是想給自己一個台階下,讓群臣復立胤礽為太子。

孰料收到的奏摺一份兩份三份都是保立皇八子胤禩的,還歌功頌德地吹噓一番,更有甚者居然提議什麼處死廢太子胤礽,這不,康熙怒了,立馬處死了幾個不識好歹的官員,也順勢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於是乎便有了什麼孝庄太后、赫舍里皇后託夢哭訴,太子遭大阿哥串通蒙古喇嘛「魔魘」的事情……

太子當然又順利復立了。

太子復立,「八爺黨」便要遭殃了。說到皇八子胤禩,也是個人才中的人才,其母是身份低微的衛氏(內務府出身)。在「子以母貴」的清朝,他卻沒有妄自菲薄自暴自棄,硬是憑藉自身的努力,修鍊得一身好功夫,少時更跟隨康熙親征准葛爾,十七歲便與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同封為多羅貝勒。以至於被史書記載為乖張不羈的皇九子、身份高貴的皇十子、皇四子的同胞弟弟後來的大將軍王十四子也黨附於他。

同時他也深得康熙的哥哥裕親王福全的賞識與疼愛。福全也是一個難得的人,幼年時,順治帝問其志向,他一句「願為賢臣」回之,加之康熙本身兄弟就少,所以對這個忠心憨厚的兄長也特別親厚。而皇八子與福全的接近,以及皇八子平日的謙遜,也給了康熙一個錯覺,以為他也是「願為賢臣」之人。不料賢是賢,卻不是臣,而是王。

前頭所說,太子胤礽一廢之後,康熙提起讓諸臣奏議立新太子事宜,上來的奏摺卻各個保立皇八子,更是一口一個「賢王」的叫得不亦樂乎,康熙卻氣得七竅生煙。這般還了得,自己的兒子都成「賢王」了,還被半朝的文武大臣所擁立,那麼自己這個皇帝還如何自處……

於是乎便有了打擊「八爺黨」的雷霆手段。這一切都是為了平衡與拆解各方力量,也同時讓康熙暗自叫苦,看到了兒子太優秀帶來的麻煩。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即使是身為皇子的各位有心退讓,而依附在他們身後的各種力量也不依。於是太子有了「一廢」,也就有了康熙五十一年的「二廢」,這次廢得徹底,太子也走上了圈禁至死的不歸路。太子廢后,康熙為了拆解各方的力量,平衡各方勢力,開始轉移目標。

這便有了「十四黨」的崛起與「四爺黨」的發力。從這時開始,也為後來的「傳位謎案」埋下了種子。「十四黨」其實左右不過也就是當初的「八爺黨」,只是這次形象代表由當初的皇八子換成了意氣風發的皇十四子,而「新黨」的業務也由當初的文治向武功轉變。皇十子接管旗務,十四子接管兵務。

康熙五十七年春,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喇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清朝發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禎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喇布坦,如同天子出征一般,十分威武氣派。

當時,康熙決意由皇子領兵遠征策旺阿拉布坦,儘快平息西北地區的戰火。他環顧諸皇子,選中了年輕有為、頗具軍事才幹的十四子胤禎,從而給了他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的極好機會,引起人們的矚目。

五十七年閏八月,胤禎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並由固山貝子超授王爵,「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十二月,胤禎統帥西征之師起程時,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出征之王、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齊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貝勒、貝子、公並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齊集午門外。大將軍胤禎跪受敕印。

此等陣容,豈不宣告了皇十四子的超然身份?這也等於給「十四黨」眾打了一劑強心針。而這次出征的大勝而歸更是「十四黨」眾樂得不知雲里霧裡。

立了如此赫赫戰功,皇十四子胤禎回京後本應獲得康熙更高的「承諾」,但是康熙一而再,再而三地授予的也就是些虛名,不著邊際。更甚,在康熙六十一年四月,他又被派于軍前了。

此時的康熙已經日薄西山,而他的確也是在這一年的十一月駕鶴西去。倘若康熙有心傳位給皇十四子胤禎,他定不會在西北大勢已定,又自知身體欠奉之時把胤禎遠派。

康熙晚年把十四子風風光光地遠派邊疆立戰功的同時,也在朝廷上重用他的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康熙派胤禛勘察通州糧倉以及代行住持南郊大祀,實實在在的處理朝政以及替天子行大祀。一個遠在千里,一個近在眼前,康熙心裡的算盤打得還是明確的。

只是這皇十四子胤禎與皇四子胤禛真是一母同胞的冤家兄弟。於是便有了引來後世無限遐想的雍正奪位之說。且不論真假,僅是按理分析下看。當年的「八爺黨」勢力後來悉數轉為「十四黨」,而且風光更勝從前,所以到後來的皇四子母舅隆科多(孝懿皇后的弟弟,孝懿皇后乃胤禛養母)宣讀遺詔及新皇雍正的倉促繼位便惹來了黨眾的抗爭與反擊,說篡改遺詔等等。

這若是操作起來也不是說不行,但是難度也很大,首先遺詔是一式三份由滿、蒙、漢三語書寫的,漢語那份可以修改,那滿、蒙那兩份就不得而為了。再說,康熙御極六十一年,早已成精,也不是吃素的,豈是那麼容易便可違背他老人家臨終意願的。

其實,康熙晚年厭政,御下過寬,導致政令弛廢、國庫空虛、貪賄成風,諸多積弊痼疾皆待整飭。一弛一張治國之道,這堆空有其表敗絮其中的爛攤子,只能交由堅毅鐵腕之人去收拾。

說到貪污,先前的「太子黨」「八爺黨」,現今的「十四黨」卻是集中地,當之無愧。而皇四子胤禛向來卻是以治貪嚴謹著稱,如處理江淮的鹽案、追討黨眾所欠國庫款項時的雷霆手段。

雍正登基後處理的政事也證明了這些,收拾了康熙朝的一些爛攤子,肅清朝野,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雍正除了在對宗室人員的處理上令人詬病外,面對老康留下的空空如也的國庫之所作,也是無可挑剔的了。

說了這麼多,看得出康熙晚年也被一眾他親自培養出來的優秀兒子折騰得夠嗆的了。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不能期望新的主宰對自己過往的政敵如何歌贊或者欣賞,不打擊便是極好的了。特別是被兩廢的太子,想來,這位昔日由康熙一手栽培的兒子,真的如史書般記載是殘暴、荒淫無度、陰險、不忠不義、不孝之人嗎,不盡然吧,即使是,也是在成為眾矢之的後的歇斯底里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無論在哪個時空里,他們從不孤獨
你的大腦是蘋果的還是安卓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