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肖申克的救贖》:再艱難也要留住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再艱難也要留住希望

記住,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天鵝

 深情的大提琴

Classical Artists 

00:00/00:00

初次看《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已是六年前的事情。那時候剛上大學,一切都是那麼陽光、充滿希望,所以對影片里的「希望」沒多少體會,只是覺得:這人真厲害,竟然能用十九年挖個地道逃獄。至於其他的,完全沒印象,甚至連主人公的名字都記不清,還一個勁兒在想到底誰叫肖申克。

之後的幾年,我又看了幾次,還翻看了小說,英文版的也稍有了解。今日在經典影片宣傳欄中又看到宣傳彩頁,便想著再次重溫經典。以下敘述,便依著電影版吧。

故事的情節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安迪·杜佛蘭因被指控謀殺妻子及妻子的情人,被判處終身監禁,關押於肖申克監獄中。在獄中,他認識了好友瑞德,為監獄爭取到了圖書館,給獄友做培訓,替典獄長洗錢等等。在得知自己可被證實是無辜時,卻遭到典獄長的瘋狂阻攔和壓迫。終於安迪選擇了逃獄,並完成了《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

整個影片都在強調一件事情:希望。無論是安迪對希望的堅守,還是瑞德對現實的妥協,或是布魯克斯對生活的放棄,影片用一個主線中的幾個故事,反映了人們對希望不同的看法。

安迪:希望的勇敢堅守者

影片開始就是對安迪的宣判,情節和證據都很模糊,但又極具誘導性,大家或許都認為安迪就是殺人犯。只有安迪相信自己是無辜的,他清楚的記得自己即使醉酒,也沒有痛下殺手。可是又能怎樣,檢察官指控他有罪,法官宣判他有罪,獄友認為他有罪,甚至後來在獄中安迪都開始和獄友們一同自嘲:「肖申克的人都是無罪的,難道你不知道嗎?」這是安迪在最無助的時候對現實的一點嘲諷式的妥協。

可是在獄中的十多年中,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希望。他堅持寫信,每周一封信連續寄了六年,終於收到了二百元和幾箱書籍以及舊物;後來他索性每周兩封信,最後竟成功為監獄建起了一座小型圖書館;在和獄友一起工作的時候,他憑藉自己的業務專長幫助獄警填報納稅單,為獄友們爭取到了每人三瓶冰鎮啤酒的特殊福利,讓身處監獄的人們在初夏午後的屋頂上,一邊享受啤酒,一邊感受著短暫的自由時刻。

幫助典獄長洗錢,應該是安迪下的最出色的的一步棋。在這其中,他獲得了典獄長的信任及保護,為他在監獄中的基本生活水平贏得了保障;在這期間他還成功塑造了一個不存在的人,他將典獄長的黑錢存入虛擬賬戶,在越獄後又憑藉只有他一人掌握的虛擬賬戶資料,成功拿到了這筆錢。

在監獄的十九年時間裡,安迪用自己的一舉一動,為他本人、為身邊的人帶來希望。也正是因為對希望的堅守,讓他用真誠和善良為獄中生活帶來慰藉,用執著去贏得自由,用智慧去摧毀邪惡。

我在想,如果換做是我會怎樣?也許我會堅信我是無辜的,也許我也會用我的智慧去讓自己在某一個圈子內過的更加舒坦,至於勇敢的反抗、用十九年的堅守去挖一個地道,我不確定。

假設自己含冤坐牢?這個假設真是晦氣。可是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就像是安迪那般,明明努力生活,卻被告知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這些告知中,有家人的好言相勸,有長者的前車之鑒,有朋友的冷靜分析,有領導的直白通告,這一切接踵而至的時候,往往會讓人亂了手腳。可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像安迪那樣,在整個生活都拋棄你的時候,依然堅守心中的美好。

瑞德: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整部影片中,最現實接地氣的人當屬瑞德。他服刑多年,懂得監獄的生存之道,他知道如何通過手段買到一切所需要的東西;他知道如何與獄警和獄友相處,在監獄中安安穩穩地生活;他知道如何為自己和朋友爭取到舒適的崗位;他知道感恩,為安迪準備了石頭、海報等禮物,等等。可是在多次申請保釋被駁回後,他對獄中的生活有了依賴並開始放棄了希望。在得知安迪有「希望」之後,他說到:「希望是最可怕的東西。」

瑞德明白,在肖申克這座監獄裡,一旦有了希望,人們就會想著朝希望邁進,這可能會讓人失去理智,會打破現有的難得安逸,甚至會適得其反得到更壞的結果。而比失敗更可怕的,是在經歷希望後得到的是莫大的失望,這種反差和失落會讓人徹底崩潰。更何況在肖申克,他們要面對的是冷血無情的典獄長。這時的瑞德,是現實的。

可是安迪的出現,又一步步喚醒了瑞德對希望的嚮往。當一起坐在屋頂喝冰鎮啤酒的時候,當收到安迪送的口琴的時候,當見證者圖書館一點點建成的時候,當聽著安迪冒著被關禁閉的風險在揚聲器里播放唱片的時候,瑞德的希望被一點點激發出來。在出獄後,瑞德終於有了尋找新生活的勇氣,他記著安迪臨別時的話,找到了安迪留下的信件。

信中,安迪寫到:記住,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所以無論怎樣,都要勇敢一點。享受現有的安逸固然平穩、無風無浪、悠然自得,可是在沒有風浪的海面上,你的帆船又如何駛向一直嚮往的地方呢?

每個人心中都有遠方。當你所希望的是美好的事情時,這希望本身就是人間至善。

布魯克斯:被現實和自我拋棄的人

老布是這部影片中最讓人痛心的人。

出獄後,布魯克斯給肖申克的老朋友們寄去了這封信。

「親愛的獄友們,外頭的變化快得難以置信。小時候我只看過一輛汽車,如今滿街都是。整個世界忙成一團。上面安排我住在中途之家,並在超市當包裝員。工作很辛苦,我也很努力,但是雙手一直疼。店長不怎麼喜歡我。下工後我去公園喂鳥,盼望著小傑能來打個招呼,但他沒出現過。不管他身在何處,我祝他過得好,有新朋友。我夜間難以入眠,做著從高處墜落的噩夢,醒時莫名恐懼,有時記不起身在何方。也許我該持槍搶劫,斃了店長,重回肖申克,殺了他錦上添花,可是我老的無法再胡鬧了。我不喜歡這裡,我厭倦成天擔驚受怕,於是,我決心不再逗留,當局不會在乎我,一個糟老頭子算什麼。」

隨後,他自縊而亡,屋樑上刻著「老布曾經來過這裡」。

老布在獄中服刑整整五十年,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好不容易出獄了,卻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瑞德有一個詞很恰當:「體制化」。獄中的五十年,讓布魯克斯完全適應了節奏,他可以管理圖書室,可以安安穩穩的生活。可是出獄後,他那雙得了關節炎的手、他那曾經服刑的經歷,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想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難之又難。

如果你還不理解,那我就講講我的故事吧。入伍的那兩年,我處於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在單位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准了生活節奏,知道幾點起床幾點吃飯,知道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務。我記得有一次請假去銀行補辦工資卡,當我突然換上便裝看到身穿便裝的人們在我周圍,我忘記了銀行的業務流程,在同銀行工作人員結結巴巴的交流中,我甚至忘記了自己到底是來幹什麼的。那會兒我只想儘快離開。

剛退伍後的生活更加艱難,尤其是長期服役的老班長們,他們在部隊生活了十幾年,離開時的眼淚除了不舍,多少都包含著對退役後未知生活的恐懼。

那時的我,寫出來的信應該和老布差不多吧。

「親愛的戰友們,外頭的變化快得難以置信。入伍前,我都不知道共享單車是什麼,如今滿大街都是。社會發展得很迅速。學校安排我進入了新的班級,住進了新的宿舍。剛上課的時候很難適應,但我很努力,可就是怎麼也聽不懂。我想是學習不怎麼喜歡我吧。下課後我在校園裡走來走去,盼望著能遇到以前的老朋友老同學,但是沒遇到,他們都畢業了,都在忙自己的科研和工作,我祝願他們過得好。我夜間難以入眠,對新床鋪總是不太適應,做著部隊的哨音又響起的夢,醒時莫名的緊張,有時記不起身在何方。也許我不該退伍,該留在部隊我的崗位上。我不喜歡這裡,在陌生的環境里我總是很孤獨。離開學校的時候我是孤獨的,我希望自己這兩年能堅強一點,可是現在回來後我發現自己更孤獨。」

當然,心情再壞,我還有家人、還有學業、還有希望,定不會像老布那般絕望。可是那會兒我的心境,確實如上邊寫到的那樣。

「體制化」這個詞,與其說是一種習慣,更像是一個自我捆綁的枷鎖。當從一個環境轉移到另一個環境時,現實拋棄了你;你若是還不肯為自己解開解鎖,那最終自己也會拋棄自己。

「體制化」固然會消磨人的鬥志和希望,在「體制化」的環境中,想要實現現實和自我的同時改變是很艱難的。比如現在的工作很累很艱難你不願意跳槽、現在的感情糾葛很傷心但是就是不願意改變、明知道熟悉的路上有坑窪卻不想嘗試新路,這些都是「體制化」的環境難以改變,人們更不願輕易嘗試改變的例子。

如果「體制化」中「環境」這一要素已經開始改變並迫使你改變,那我們何不抓住機會去嘗試改變自我?我們為何還要故步自封?

希望還在那裡,還等著你去追尋。

曹陽

2018年4月9日

於北京科技大學

寫我所想,記我所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rCaoY 的精彩文章:

TAG:DrCa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