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古玉器變化之七巧板現象初探

高古玉器變化之七巧板現象初探

高古玉器的自然變化,是鑒定真偽的主要方面。一件玉器,從剖料成器,經過或長或短的傳世,再到入土沉睡千年、幾千年,變化是常態。或輕或重,多種多樣。既有玉質的改變,也有表面性狀的變化。

有一種變化現象,本人稱之為「七巧板」現象。就是同一件玉器,往往以斷痕裂紋為界,產生不同的變化現象,類似於幼兒玩的七巧拼板。這種現象從文化期貫穿商周戰漢;潮濕的南方有,乾燥的北方也有;既有地方玉也有新疆玉。

高古玉器變化成「七巧板」現象,成因甚是神秘。玉器變化無非二個方面的原因,或是微環境不同,或是玉質不同。

不同的玉器,在同一微環境中埋藏幾千年,產生不同的變化,可能是玉質的不同所致。紅山文化同坑緊挨著的二件玉豬龍,一件變成雞骨白,一件沒有明顯變化(見末圖)。

那麼同一件玉器,同樣的微環境,一樣的埋藏時間,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

一件玉器,玉料具有一致性。即使存在差異,這種差異也是漸進和輕微的,不能截然以斷痕裂紋為界。即使入土前斷碎的玉器,入土時也應是相鄰放置。入土後殘斷的玉器不存在微環境的差異。然而,七巧板現象卻明顯以斷痕裂紋為界。

難道正是斷裂產生了這樣的變化?外力使玉器斷裂,斷痕裂紋二側玉質受張力不同,改變了一側玉料內部結構,進而產生不同的變化,形成了七巧板現象。

本人提出這個問題,並初步探析,意在拋磚引玉,請高古玉愛好者深入研討。

山東博物館藏龍山文化獸面紋玉圭

龍山文化獸面紋玉圭

台北故宮博院藏紅山文化玉器

江蘇常熟博物館藏玉圭

湖北荊州博物館藏石家河風格玉飾的七巧板變化現象

湖北荊州博物館藏手斧

湖北荊州博物館藏玉錐形器

湖北荊州博物館藏玉飾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玉戚的七巧板現象

高古玉環的七巧板變化現象

徐州博物館藏漢代玉璜的七巧板現象

紅山文化二隻緊挨的玉豬龍變化差異狀態

聲明:圖片來自網路,著作權歸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山河藏玉 的精彩文章:

從鑒定視角看8000年前源頭玉器的工藝漿水狀態

TAG:中山河藏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