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花龍紋小梅瓶彰顯華夏圖騰威嚴

青花龍紋小梅瓶彰顯華夏圖騰威嚴

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幾千年來已深深紮根於所有中國人的心中,形成了具有強大凝聚力的龍文化。中華兒女都被叫做龍的傳人。龍的藝術造型複雜多變,幾乎可以在各個領域得到體現,如詩詞歌賦,雕刻、壁畫、印章、書法,以及各類裝飾等。

龍紋是陶瓷器裝飾的傳統紋樣之一,最早出現在中原地區龍山文化陶寺類型器物上,唐宋以來,龍紋在瓷器上朝藝術化方向發展。到了元代,龍紋的藝術水平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至明清,龍紋在瓷器上達到了全盛期。

元明時期瓷器上的龍紋種類繁多,為世人關注。元代龍紋瓷器很有特色,與先前龍紋變化不大,以站龍和游龍為多,因龍體型有細長頭小的紋飾出現,整個龍紋給人以幼稚萌萌噠感覺,但是又不失矯健。元代瓷器龍紋的周圍,往往襯以靈芝狀的朵雲,同時還襯以長長的火焰紋等。

明代龍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洪武年間龍紋瓷器雖與元代類似,但卻又發生了細微的變化,頭肘疏毛變少,龍成五爪,永樂年間龍紋變得形粗體壯,兇猛威武,又重分三爪四爪五爪,龍爪被稱為是鷹爪,並朵雲出現一頭多尾的現象但是尾部變短,周圍襯托也多以海濤、纏枝花、火焰、朵雲等等。此外,明代龍紋瓷器的龍紋種類形態變多,出現了螭龍、閉咀龍、張口龍、豬咀龍。明代龍紋的變化,形象的表現了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情況。

總體而言,兩代龍紋的外觀可概括為元兇、明獰:元龍頭小、身軀長,形體常被繪作細脖、細腿、細爪和尖尾的,體態輕盈,曲軀蟠舞,給人一種「昂首舉爪、遨遊在天」 的感覺;明龍兇猛威武,胸前大多飾有曲折的綬帶,身披火焰紋,怒髮衝冠,咆哮于海濤祥雲之間,以示主宰權勢;這兩個朝代的龍紋,雖然不同時期受國力盛衰影響略有差異,但不同時代的特徵又是鮮明的。

近日深圳永樂有幸徵集到元末明初時期的一件青花龍紋小梅瓶,口徑:4cm 通高:30cm 底徑:10cm。梅瓶小口,短頸,豐肩,圓腹漸斂,圈足。造型古樸典雅,構圖嚴謹,主題紋飾青花龍紋環繞瓶身一周,神龍龍首上仰,張口怒目,鬃發上沖,龍鱗片片,四肢前伸,三爪矯健有力,粗壯的四肢與龍身飄逸的長鬣,增添了神龍騰飛的威武。龍身間隙處飾各種形狀的雲紋,亦有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變化莫測之致,襯托出巨龍行空之勢,更增添了其藝術感染力。

元代至明代早期的龍紋瓷器數量眾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官窯的製品,製作精美。龍紋的演繹,深刻表現古人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的底蘊,亦不乏帝王的君主意識,龍紋往往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的最好的體現,特別是元、明、兩朝的龍紋。龍紋是瓷器裝飾上富有意味又有品位的題材,對瓷器斷代有著十分重要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永樂文化 的精彩文章:

國之瑰寶:鈞紅釉龍耳銜環撇口瓶

TAG:深圳永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