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你尋覓福州老建築的芳華時光

帶你尋覓福州老建築的芳華時光

在上期的節目中,我們跟隨著畫作,遊覽了福州的三坊七巷,鎮海樓,朱紫坊等老建築,詳情戳畫筆下的老福州,美得心醉!今天我們繼續跟著畫筆,遊覽畫筆下的魅力福州。

可園

在煙台山上的阡陌巷弄間,一座名叫「可園」的老宅不可不看。位於倉山區康山裡小巷裡的「可園」,是1928年福建才女林徽因回福州探望家人時居住過的地方,這也成了林徽因一生中唯一一次回鄉之旅。據傳,當時林家在鼓樓高橋巷置有日式平方,但林美人還是租住倉山。或許因為剛剛歸國的她,依然沉浸在歐洲的生活情調,而當時的倉山,正是一個「小歐洲」。

走進「可園」,只見紅磚斑駁,古榕遒勁。80餘載光陰流轉,走在園內,仍能感受當年的庭院深深,和那三層公寓式洋房的氣派,難怪一代才女芳心可可。

可園裡的老住戶,有不少是文化名人。林徽因在她51年的生命旅程中,僅有一次踏上故土福州,居住在此。如今的可園,少了文人雅士的眷顧,卻多了幾分濃厚的生活氣息。

以園

福州倉山老洋房數量及風格的多樣,堪稱「萬國建築博物館」。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1843年清政府被迫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對外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從此,大量洋人進入福州,一座座具有西方風格的建築拔地而起——領事館、洋行、公館,教堂、醫院、學校、私人住宅別墅、跑馬場等。

「以園」是其中的一座。以園始建於民國二十年左右,英式風格建築。葉氏家族私宅。佔地面積390平方米,高7.6米,長23米,寬19米,層數2層,磚木結構。

天安堂

1848年,麥林教士來到福州後建立天安堂,開始了10年的佈道活動。這是美國美以美會福州創建的最早的教堂之一,是美以美會福州教區活動的中心,是東亞衛理宗教會的發祥地。

1869年被譽為「七金燈塔」,使天安堂蜚聲海內外。

1897年黃治基牧師籌集銀2萬元把該堂擴為千人聖堂。衛理公會重要會議在此召開。

1913年孫中山先生親自到參加了教會歡迎會並作了精彩講演。

新天安堂(拍攝:池志海)

雖然天安堂曾一度關閉,但1980年後又開始恢復活動,每月第2個禮拜日舉行聖餐。此外,該堂還定期或不定期舉行聖誕禮拜、感恩節禮拜、結婚禮拜、喪事禮拜、交通聚會、唱詩班、探訪組、音樂會等活動。

永德會館

福州永德會館坐落於下杭路張真君祖殿斜對面,歷史悠久,極具保護價值。永德會館始建於清雍正年間,光緒間重修,民國20年重建,均為兩縣在榕商幫集資所建。

現永德會館是一座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西方建築元素相融合的近現代優秀建築。坐南朝北,佔地面積1224平方米,東西寬36米,9柱8間排,其中正廳兩側廂房,東廂1間、西廂4間;進深7+2柱,長度34米。一、二層高度各4.5米,西式建築元素居多。第三層歇山頂,層高5.5米,面積400多平方米,純屬清代古建築,系民國20年重建時將清代福州會館建築中的廳堂部分依原樣搬建在頂層,形成中國傳統建築與仿西洋建築疊加的獨特風格。大門門額嵌大理石刻鎦金牌匾,榜書「永德會館」。

長期以來,永德會館被作為福州永德商幫堂會、商會、同鄉會的活動場所。福州解放後,永德會館作為公產。現存永德會館建築基本完好,輕度破損。

南后街

自宋代起就是一條繁華市街,西起楊橋路十字路口,南至吉庇路,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

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由北向南三坊的順序依次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的順序依次為楊橋巷、郎宮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和吉庇巷。由於城市建設的發展,昔日的楊橋巷已拓展成繁華的楊橋路,吉庇巷、光祿坊也改變了原有的模樣。

小黃樓

福州黃巷26號。多少年了,還是這樣的「黃樓月色楊橋水,照遍鐘山萬點春」。

和「黃巷」這一古老名字一起留下來的還有這黃璞的舊居,這是目前三坊七巷中所能找到的年代最久遠的名人舊跡了。假山位居庭院中央,雙層木構小樓上的12扇隔扇,雕刻著花鳥圖案的花窗,一切都還是舊日的模樣。

還有哪些福州老建築呢?

歡迎留言分享

我們也相信,

無論城市如何變遷,

你心中的福州,

就是最好的福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電視台旅遊頻道 的精彩文章:

第十四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將於4月20日在廈舉行
一塊瑰麗的寶玉——甘肅

TAG:福建電視台旅遊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