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司馬懿的親哥哥,也是司馬家唯一一個在《三國志》列傳的人

他是司馬懿的親哥哥,也是司馬家唯一一個在《三國志》列傳的人

原標題: 他是司馬懿的親哥哥,也是司馬家唯一一個在《三國志》列傳的人



東漢末年,烽煙四起,人口在戰亂中大幅下滑。然而單看各大家族人丁都挺興旺的,曹操有25個兒子,荀家有荀氏八龍,司馬家有司馬八達,長子是司馬朗,字伯達。

河東司馬氏

司馬朗是司馬家的一員,他是司馬防的長子,也是司馬懿的親哥哥。從司馬朗的祖父司馬儁這一代開始,司馬家轉型了,從一個軍人家族向經學世家過渡。到了司馬防這就厲害了,8個兒子並稱「司馬八達」,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都是當世名士,順便提一句司馬懿也有9個兒子。


司馬防對兒子也很嚴格,說不讓進就不能進,說不許做就不能做,不問就不許說,司馬朗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曹操當年還是司馬防舉薦的,所以曹操對司馬氏還比較友好,再加上司馬防足足活了71歲,足以遮風避雨。

神童一枚


回到司馬朗身上,他自帶「神童光環」。9歲時,有客人直接叫了司馬防的名字,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司馬朗立馬頂了一句「輕慢別人父母的人,也不會尊敬自己的父母」,直接把客人噎得道歉了。


12歲時,他考上了童子郎,但因為身形高大,考官懷疑他謊報了年齡,就開始詢問司馬朗。司馬朗就說「我父母個子都高啊,明明是基因好,我可不是謊報年齡的人,也沒有急於求成的意思」,考官很驚訝,這麼能說會道的孩子可不多。

鬥智斗勇

董卓入京的時候,前冀州刺史李邵想來溫縣避難,也就是司馬氏的地盤,司馬朗勸他別來「唇亡齒寒嘛,你這一走百姓肯定出亂子」,李邵沒聽,結果溫縣也遭了殃。當董卓帶著劉協遷都的時候,有人打小報告「司馬朗這小子要逃跑!」

董卓就質問司馬朗什麼情況,司馬朗開始忽悠「您本身做得超級棒,但是阻礙人們回鄉,是會影響名聲的,再把這點改了就可以跟伊尹、周公媲美了」。董卓被忽悠的北都找不著了,「我也是這麼想的,你說的很有道理!」。


司馬朗就此逃過一劫,回到鄉里要帶著鄉親們一起跑路,他好說歹說只有趙咨肯跟他一起走。結果就是董卓的關東軍,在河內橫行無忌,這個地區的百姓死傷過半。

曹操第一任主簿

隨後司馬朗出仕曹操,但是《三國志》對司馬朗年齡的記載有矛盾,先說他出仕時22歲,這是建安元年(196年)的事,又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去世。要這麼算司馬朗應該終年43歲,而不是47歲...


司馬朗是曹操的第一任主簿,他的繼任者是楊修。司馬朗的政務水平很高,也不施行苛政,所以深得百姓愛戴,他接受造船任務時,已經搬走的百姓都要回來幫他造船,就是這麼得人心。

他曾提出恢復五等爵位、井田制,但都被否定了。後來他出任兗州刺史,施行的政策也都被百姓點贊。司馬朗崇尚節儉,還起到了帶頭作用,穿著儉樸的衣服,吃著粗糙的食物。此外司馬朗還愛點評人物,有個李覿(dí)名聲很大,但司馬朗就覺得這人德行有問題,等李覿作死後,人們這才信了司馬朗。

名列《三國志》的司馬氏


鍾繇、王粲寫文章說「不是聖人就平定不了亂世」,司馬朗卻不這麼認為「像伊尹、顏回這樣的,雖然不是聖人,但堅持幾代人就能是天下太平咯」。曹丕很認同司馬朗的言論,特地派人抄錄了司馬朗的文章。

217年,司馬朗也參與了征討東吳的行動,倒霉的是軍中很多人染上了瘟疫,司馬朗還親自巡視,並分發藥物。所以更倒霉的事來了,司馬朗也染上瘟疫去世,終年47歲。他臨終還囑咐士兵「我真是辜負了國家的恩情,等我死了,先給我換上百姓的衣服再下葬」,到這時候還不忘節儉。最後,司馬朗是司馬家唯一一個在《三國志》有傳的,其他人都在《晉書》。


一生魏臣,不錄晉書。


看官有什麼想看的,請在評論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秉筆春秋呂書生 的精彩文章:

他是東吳的奠基人,被稱作「小霸王」,卻英年早逝
他是漢朝末代皇帝,先後面對3位權臣,卻得以善終

TAG:秉筆春秋呂書生 |